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方法
2015-05-26李日松
众所周知,语文作文共分为三种,即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议论文。而在记叙文中,对人物的刻画则是该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人物的性格是否鲜明、人物的区分是否明显,则往往都是依靠对人物神态、外貌的描写。个性的外貌描写、生动的神态描写能够使得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方法分析
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用精炼、简单的文字对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也可以运用较为生动的语言,将人物的面型、着装等进行诠释。神态描写,则是通过对人物的表情、身体姿势等方面的描述,使得文章所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外貌描写的作用旨在对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当时的环境等进行交代,其常用的写作方法包括白描法、漫画式描写法等。而在对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的过程中,需要作者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人物在当下环境中面部表情变化、身体姿势的变化进行描述。
然而两者所不同的是,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其外貌是已设定完成的,是人物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经历以及习惯等对其产生影响的结果,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先天因素。例如在文章《孔乙己》中,鲁迅对孔乙己的形象有着这样几个描述,即“花白的胡子”、“破夹袄”等,通过短短数语,就将孔乙己的外貌进行了描述,并能够使得读者通过其外貌,了解到当时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艰苦。
而对人物神态的描写,则注重在特定的时刻,人物思想感情以及脸部表情的变化。一般而言,人物神态的描写往往是通过人物感官等进行表现,其中包括人物心理的变化,尤其是对其瞬间心理活动的刻画。这就像在电视剧拍摄的过程中,将镜头进行拉近,对人物的表情变化进行完美的诠释,从而使得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
二、描写人物外貌、神态方法的运用分析
在教授学生对人物外貌、神态的写作方式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积累阶段,其二为教学阶段。
1.积累阶段。第一,对描写人物的优秀作品进行鉴赏。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是对表现手法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描述技巧等进行概括。随着学生对优秀文章阅读数量的增加,在其思维中将会产生较好的人物描写模式。而当这种模式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之后,则在其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模式以及写作目标,从而为学生熟练运用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方法奠定基础。
第二,在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其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然而在对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方法进行获取之后,只有通过同学之间深入讨论之后,才能使得学生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写作思想当中。在实际写作期间,学生应在该种思维的指引之下进行创作。
2.教学阶段。在对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方法进行运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学生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对人物刻画期间,学生通常运用白话描述的情况较为普遍,而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现象较为少见。因而其文章在完成之后,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其人物特点鲜明程度较差。所以,在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方法运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着重强调突出人物的个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二,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阅历相对较为贫瘠,写作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在文章中对人物进行刻画的过程中,其语言组织、词藻运用的情况相对较差,使得文章平淡无奇。“文似看山不喜平”,因而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应尽量采用生活中观察到的较为鲜明的形象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加大对身边人物的观察力度,进而在文章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该类特征进行修改、补充,最终使得文章中的人物活灵活现。
3.总结。人物的外貌是长久不变的,而其神态则是根据环境、心情等变化而随之变化的。外貌描写的重点在于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区别,并将当时的环境进行描述。对人物神态描述的重点则是使读者产生共鸣,对人物的性格、心理进行表现。学生在把握好这些特点后进行应用,必定可以不断提高。
李日松,教师,现居广西河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