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同步阅读模式探讨

2015-05-26陈雯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汗青书写汉字

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在阅读中,教师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素材,从而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教学问题,更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阅读、写作水平。教师自我启发阅读,同时推荐孩子们的阅读,共同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圆融共赢的教学模式。

一、抓住机缘,促进阅读

近期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过零丁洋》的古诗,在理解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时,总有一部分孩子把“汗青”写成“汉青”,起初只是口头纠正,之后后来的几天,当作业中再次出现这句诗时,孩子又出错了。我找到班级语感一般的一个男孩,本以为他们是不认真,没有用心,可是这个男孩很有想法地说:“我觉得‘汗青是汉族的,所以会写成‘汉。”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自由背诵记忆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恰恰是“用心”才带来的问题,由于语文基础知识储备空乏,造成孩子主观臆测,把诗句的意思放在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语境中来理解,出现了这样“汉青”的“深刻”记忆。

在和孩子讲解了“汗青”的由来和含义后,我便希望能够推荐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他对于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由于这个孩子平时爱翻阅字典,所以我便选定了由“汉字”入手,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推荐给了他。

二、同步阅读,交流心得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与学生的“同步阅读”,为了保持阅读的独立思考、方便之后的交流,我与孩子事先约定了读书的进度,并分别做好各自的阅读笔记。在一个月的阅读之旅结束后,我与孩子进行了面对面的阅读交流。

交流时由孩子先说,一位男生之前没有读过蒋老师的书,所以对于文字首先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书没有过于死板生硬的文字,更多的是关于画面的清丽描述,在普通的小事上生发自然的道理,说理明白,感性之美的铺展不乏理性之美的补充。”出于引用的评价,看得出孩子下了工夫用心读书了。

之后我对他之前写的错字“汗青”的“汉”提出了质疑,他便结合书中的象形字、会意字等说出了全新的理解:“‘汗青是‘流汗的竹简,很形象的字,像‘美就是和“羊”有关,让我想到清晨阳光下在溪边俯身喝水的小羊羔了……”渐渐地,孩子的想象力被打开了,那些常写错的汉字也被赋予了新的活力。看到孩子“眉飞色舞”的诉说,我知道,孩子已经爱上这本书、爱上汉字了。

三、提炼认识,提升写作

结合书中的文字,我与孩子具体研究了孩子的兴趣点——汉字的“美”,孩子将自己的理解说与我听,我也将深层的思考带入对话:为何书写的演变中汉字的美被保留下来?为何会有错字?为何会意字的比重如此之大?……这样的交流渐渐走向了“专业水准”。于此同时,我也将“汉字”的专题融入课堂,将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推荐给更多的学生,在一周的课上交流、课下研讨后,孩子们将自己的认识落实到书面,记录在了每周的随笔中,以下是一位孩子交流后的随笔:

“方块字”点染了我的语文世界

圆点·静定 “圆点,小小的,却是一切的开始。”在“毛笔”的章节中这样描述笔画:“点”是开始,是存在的确定关系,是亘古之初的安静。因为安静到了极致,“线”有了探索走出的欲望。“线”是延绵,是发展,是移动,是传承与流转的渴望,是无论如何都要延续下去的努力。……“点”的静定,“线”的律动,“面”的包容,都是来自同一支毛笔。用这样的眼光看自己的字,每一笔一画的微观世界都是那么的真切,由力道不同而带来的小水滴,亦能流成蜿蜒的长河,最后汇聚成广阔的大海。

锤炼·熟悉 书中提到“王羲之买鹅苦练用笔之法”、“米芾苦练‘永字”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勤”的品质,在不断的重复的与宣纸接触的锤炼中,书写者便与书法产生了情谊,汉字本身亦是有感情的。简单的色彩一如我们纯净的学习状态,真切的锤炼才会有熟悉的味道。

创造·个性 隶书让立于太学门前的石经有了非凡的意义;《兰亭集序》也只有用行书书写才能表达魏晋风骨的豪放闲逸;而狂草才能展现“颠张狂素”洒脱个性;苏轼若是不用“石压蛤蟆体”,亦不能挥洒出那种心中的压抑。

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亲近语文的方式,才能在现有的语文世界里创造出更加绚烂的多彩世界。简单的汉字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才能,才能展现最真实的状态,一如苏轼的《寒食帖》没有华丽的书风,不是炫耀的书风,而是自然而精巧的流露。

书的后面说道:“墨:流动在光里的烟……只有‘笔无‘墨,便少了汉字书法美学的主要追求。”正像我们每天与语文书接触,书页如“笔”,我们的创造如“墨”,用自己的独特的馨香墨迹,才能在语文世界中书写出可以随意采撷的芬芳花朵。

陈雯,教师,现居江苏淮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汗青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嘉兴瑞节耀汗青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春天的“草”
沙场碧血照汗青——深切怀念70年前牺牲的二伯柳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