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体会

2015-05-26谭海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感情技巧初中语文

从古至今,我国的语文教学的重点都是诵读,熟读背诵始终是教师们提倡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将文字疏通,对文章内容初步了解并对其中的情感有所领悟,使自身的语言资料积累得更加丰富,知识记忆加强,阅读技巧与语感都得到锻炼。因此诵读教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该环节的完成为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诵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多年之后,人们再次认识并传承语文教育的精华,而诵读教学也就自然的成为了教学重点,然而,由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现阶段思想内容的反映与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诵读教学实现时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之美,语文课堂中的诵读水平与效率均较低,很难让人满意。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过度追求效率以及教师狭隘、片面的理念使得诵读变成单纯的背诵,忽略了文章意境;浅层而盲目的教学目标并不合理,没有真正的重视诵读教学;由于未深入了解诵读规律,而且其训练体系并不明确,因而低效、无序、简单的教学方法并未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诵读之中;没有为学生诵读留出足够时间,教师指导也不够具体,导致学生的兴趣并未被激发,没有诵读习惯。这些不同方面的不足之处使诵读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二.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改进方法

1.坚持以读为本。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必须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使教学目标实现,教师需要将诵读教学的传统观念转变,使其与时代相符合,诵读时更加大胆和积极,对文字的欣赏、思考等都通过学生独立诵读而实现,发现问题并探索答案。将学生作为诵读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担当主导,可进行示范,将学生引入文章所营造的情境,对其中的情感领悟得更加透彻,为加深理解,在阅读时需要抑扬顿挫,注意语序的同时要带有相应的情感,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要能够感同身受。在以读为本的原则中用气势、腔调来宣泄情感,学生在感悟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2.营造阅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投入情感从而了解作者情感,必须将其带入情景,而前提就是创造情境。创设具体情境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充分抒发自身情感,并在其中产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准确而迅速,形成一定的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教学情境的高效性,而且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为实现这点,教师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工具,如多媒体等,采用音乐、表演等使情境更吸引学生。比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反复诵读,保持语气明快而轻松,语调高昂、情感愉悦。读“盼望着,盼望着”时春天并未来临,语气要舒缓,而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时要将速度放慢,在春景中尽情享受,通过这些情境使学生体验春之美。

3.加强技巧训练。为使自身情感表达的更加真实,必须对诵读技巧有所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的向学生传授并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要掌握的技巧包括语调、语速和停顿等,更好的把握节奏感,使文章内容形象而具体。例如指导《归园田居》的诵读时要让学生将景物描写找出,探究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阅读方向明确,认真品味语言,使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4.实现形式多样化。为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所把握,可以将其中的感情用不同方法体现。例如通过班内、组内齐读来表达奔放的感情;先听之后默读,或者适当配乐来表达婉约的感情;分角色朗读来讲解戏剧文学。将学生的诵读水平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训练,能够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自然而然的进入情境。另外还可以举行配乐朗诵比赛,或组织学生模仿跟读广播等,使学生朗诵能力提高。

三.结语

自诵读教学法实施以来,产生了很多学富五车的文学人才,科学而合理地运用该方法,促成了其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特点。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读为本、建立阅读情境、加强技巧训练、多方式训练等使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使其在诵读中将自身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谭海岚,教师,现居广西河池。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情技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带着感情
提问的技巧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