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2015-05-26苏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华山课外阅读习惯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水平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和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而说和写则是输出信息。若是没有足够的吸收信息,是不能谈得上输出的,即听读是基础,是前提。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应该以读为主。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以多种手段加以辅助,以“读”为主导来加以锻炼。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激发阅读情趣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有一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所以,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是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根本,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这就足以证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了。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民主和愉悦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讲《咏华山》时,给学生播放了一组关于华山自然美好风光的录像片,学生对其赞不绝口,由此引发了遐想,然后我就给同学们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七岁的男孩,他登上了这个美丽的华山,并且还吟诵了一首华山诗……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继而就积极地阅读起了课文。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锹挖口井,一口吃成个胖子”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是经过逐渐提高。所以,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就必须使学生养成勤奋的阅读习惯。只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也能在自己独立的时候自觉地去阅读,这就是一种无价的宝贵财富,也会达到受用终身。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小学阶段,竭尽全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边读边想,主动地克服困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我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养成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阅读习惯,触类旁通地解决了其他的文章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养成,语文阅读水平一会得到提高。

三、扩大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进行大范围的阅读,才会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只有多读、多看,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他们也会从中感悟到文章的道理,并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通过多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容量,更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并激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的一些读物,给他们创造课外阅读的便利条件,挑选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了解那些名家们的人生历程,感悟人生,理解感恩社会和他人,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形式,比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体会、读书竞赛等,组织学生在进行完课外阅读后发表感想,教师再加以点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为其感想写成诗、画幅画等,这样还可以加深理解原文,这种学习方式也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借鉴的。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小天地,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苏静,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建设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山课外阅读习惯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uler-Lagrangia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ies
咏华山
随王履登华山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华山历“险”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