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前置帮扶”平台,化解“困难学生”难题

2015-05-26朱晓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化解

[摘 要]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对于“困难学生”教师有责任思考怎样化解这类学生的形成,正确引导、帮助“困难学 生”克服困难。通过构筑少数名族学生“前置帮扶”平台,化解“困难学生”的形成,是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对化解整个“困难学生”群体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前置帮扶;化解;困难学生

一、困难学生的成因

从高中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大学“困难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主观人为因素和客观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主观人为因素如有些学生考入大学后由于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加之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平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沉迷于网络等原因导致完成学业困难,在刚考入大学的新生中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客观原因: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当地经济、教育水平差异及家庭成长环境等影响,还有学生自身身体、心理、感情状况、智力水平等,突发家庭经济状况变故等原因。

二、选取典型“困难学生”群体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新疆、西藏籍少数名族学生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已成为日常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少数名族学生因文化背景、地域教育水平不同,他们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上,比起一般意义上内地的困难生,有着更困难的一面,也有着很强的代表性。探索通过构筑少数名族学生“前置帮扶”平台,化解“困难生”的形成,是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也对化解整个“困难学生”群体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三、实施方法

1.建立组织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帮扶组织机构,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在学校辅导员队伍中可选取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兼职少数名族辅导员,专门负责少数名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在学生干部中挑选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做年级负责人,配合少数名族辅导员开展工作。通过提前规划、提前介入、提前服务,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2.确定帮扶对象。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各班发放少数名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少数名族辅导员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同学情况,确定需要帮扶的对象。对于大一刚入校的少数名族学生的帮扶尤其a重要,此时没有进入大学后的考试成绩做参考,可以分析其高考的各门成绩和其本人填写的少数名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确定是否确定为帮扶对象。

3.确定帮扶学生骨干。各班先在本班学生中择优选择思想积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确定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生骨干(在摸底调查时,了解到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作为帮扶的骨干)。学校还可将获得国家、省市级奖的学生、优秀大学生及学生党员、教师党员,其他自愿参与帮扶的教职工和社团组织,组织起来作为帮扶骨干人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形成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

(一)完善帮扶激励政策,制定帮扶双方考核奖励办法细则

调动帮扶骨干和被帮扶学生的长远积极性,每学期可根据帮扶的效果给予帮扶骨干0.2-2课外学分加分,综合被帮扶学生的进步情况,评出少数民族学生进步先进个人和帮扶骨干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二)做好帮扶经验总结

在帮扶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和总结改进尤为重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是保证帮扶效果的重要保证。每月末帮扶个人、班级、年级负责人,少数民族辅导员等各个层面对帮扶都要进行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形成制度每学期开学初第二周向学校提交上学期帮扶工作报告和新的工作计划。

五、工作难点和解决的途径

(一)加强对困难学生“困难”类别的分类

随着对学生了解深入后,少数民族辅导员要进一步对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困难”分类,开展帮扶工作才有针对性。

(二)对特别难以帮扶的学生,要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

有些学生因为心理等原因会抵触由班级指定的帮扶,在结对时要考虑学生本人的意愿,可由其自己选择结对的学生骨干等,减轻其抵触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真挚情感。在与他们进行交流过程中,要会换位思考注意方式、方法,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感情上让“困难学生”感受到温情和温暖。

(三)加强对帮扶骨干开展帮扶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培训

学生骨干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帮扶少数名族学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过程,他是能力、情感、智慧多方面的交融,加强对骨干的培训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方面可邀请对少数民族学生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老师或者地方政府中民族宗教管理机构的同志有针对性的讲解民族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民族习惯、民族文化等相关知识。

(四)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多渠道解决其困难状况

首先要用好现有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引导学生办理生源地和入学地国家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要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如发动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友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在校内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特别优秀的少数民族经济困难生通过网络等加强宣传其事迹争取企业的捐助,还可发动老师每月把工资的最后零头不大与10元的部分由学校扣减汇成助困基金;高年级的同学还可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协会的帮助下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让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构筑 “前置帮扶”平台,不是让帮扶骨干包办被帮扶学生的事务,而是通过帮扶的制度、措施、氛围和帮扶骨干的情感让被帮扶者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个人的潜能和优势,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思路和实践,从而有效地消除学习生活中产生的自卑、焦虑、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们还应该看到建立前置帮扶的平台,虽然能有效减少困难学生的数量和困难程度。但并不一定能根除大学“困难学生”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依靠困难生自身的努力配合,将外界的帮助内化,才能实现困难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创建高校“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 《理论观察》2013 年04期 赵远远

[2] 经济困难大学生立体帮扶体系的构建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03期 张玉梅

作者简介:朱晓毅(1976-),男,江苏省盐城人,研究生学历,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解
“四大模式”巧化银行不良贷款危机
当前形势下公安机关如何依法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班主任如何化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困境及化解
闽台旅游业合作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及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