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教学因个性而多彩
2015-05-25林亚珍
林亚珍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巧设课堂论坛——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着力点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1.创设冲突,激发互辩
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说:“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知识的获得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结果,是学生智慧的结晶。”而生生之间激烈的辩论,也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方式。
如教学三年级《数学》“重叠问题”一课:
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集合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深刻地体验“重叠”二字隐藏的本质。教师可以把上面同学的名字,用卡片贴上来,让男女方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挑选,一一对号入座。
此时,双方为了要把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个人对号入座,便出现了你争我抢的激烈场面,同学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把名字撕开!”而有的说:“杨明、李芳给语文组,刘红给数学组!”同学们谁也不让谁,这时,一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辩道:“老师,是不是可以把他们三人贴在两个小组的中间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的回答给这场激烈的辩论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精心设计,巧妙反问
课堂中,巧妙反问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教师首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特别是核心问题的设计,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例题:
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当学生用数格子的方式得出“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时,教师可以顺水推舟问:“当长是6厘米,宽2厘米时,它的面积会是多少呢?”生继续演算得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教师再进一步反问:那4,4呢?(16平方厘米)7,2呢?(14平方厘米)3,2呢?(6平方厘米)……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上面几组数据,找出长、宽、面积这三者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学生们的思维再次进入高潮,个个踊跃发言,学会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和宽相乘。
就这样,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学生们思考着、交流着、争论着就学会了,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智慧在教师智慧的激发中飞扬。
二、妙用评价功能——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落脚点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这样实施个性化评价:
1.利用言语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口头语言表达是一种主要工具。课堂上教师能否善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这对于师生间情感交流与配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流畅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坦诚地对他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继续努力,会有更大的进步!”当学生因紧张而思维停滞卡壳之时,教师可以俯下身子耐心地说:“你慢慢地叙述,相信你一定行的!”当学生表达得语无伦次之时,教师可以缓缓地说:“好好地整理好思绪,再来慢慢地叙述一遍!”这样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别给予不同的语言评价,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数学课。
2.利用肢体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某位心理学家曾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往往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的确如此,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肢体语言的优势,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判断题,教师可以示意学生用举手表示正确,用双手交叉表示错误。再如教学“长度单位”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1厘米的长短,可以让学生边比画食指,边说1厘米的长短;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1米的长短,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用伸长双臂,表示1米的长短。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的作用,做到 “手势比画,眼神暗示,点头抚摸”等肢体语言展开教学,把抽象的评价变为具体的行为,以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自由、独特是每个学生的个性,而一名有思想的园丁绝不会把所有的灌木丛按同一标准修剪整齐,而是因材而“修”。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之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采取“适合学生口味”的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