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2015-05-25吴青
吴青
在小学课堂的常规教学中,敢于质疑、大胆提问是学生探究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体现,对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弄不懂、想不通、解不开的问题,如果能及时提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可靠信息。但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很难或不愿意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教师只把所授内容讲好是不够的,还应该对学生不能大胆质疑和提问进行原因剖析,对学生及时进行引导、鼓励,使学生从困惑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学生不敢质疑的原因分析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不把心中疑问说出来,与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对学习的看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根本不想质疑,也不想提问。还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自卑感,极度缺乏自信心,有了疑问也不敢把问题提出来。这些学生平时学习起来很认真,阶段性学习兴趣很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连续几次回答不准,考试成绩偶尔失利,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质疑、提问产生畏惧,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太笨。还有的学生小小年纪经受家庭、学校的重重压力,觉得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即使偶尔质疑,也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大胆提问,失去学习的机会。
二是教师方面。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质疑精神的形成。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虽然有所更新,但课堂依旧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单方面回答的“满堂灌”,根本不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机会。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赶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并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即使学生有了疑问,也会在教师甩出一句“课后老师再给你答案”的回答或者不予理会中失去合作探究、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去进行质疑提问。这种做法将教师的意志放在了第一位,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
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方法
(一)正确评价学生的质疑行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今中外,不少科学家并不是天资聪慧,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张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等人遇事总要刨根问底,对事物大胆质疑并能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也是他们积极进行思维探究的结果。学生有疑问并能大胆提出来,才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及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质疑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合作讨论求得共识。
有疑才去思,有思才会有进取。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源于对旧事物的怀疑和不满,都孕育着人类对原有事物的大胆质疑。因此,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是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对实现高效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疑问,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来。教师要改变以前对自身“高高在上的权威”的认知,树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观念,把微笑带进课堂,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目前课堂普遍存在的师生对立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要自顾自滔滔不绝地讲,要让学生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改变“不敢、不想、不愿意”的心理。教师不要因问题的“稚嫩”“荒诞离奇”而对学生横加指责、讽刺挖苦,而要及时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要给予表扬或奖励,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个点头。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批评,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说一句:“下次努力,相信自己!”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无论其答对或答错,都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