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章显其志:感受“说”的魅力

2015-05-25周媛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捕蛇蒋氏主线

周媛媛

“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文体,近似于今天论说文的一种,但其中议论的内容较少,更侧重于“说”的形式,即说明事物、阐明观点看法。解读此类课文,要以客观的视角来挖掘所记叙的问题,才会感受到“说”这种文体的魅力。结合具体的课文来讲,还需要结合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构建框架,剖析脉络

“说”这种文体既然以说明见长,那么对全文结构要求要足够清晰,在阐述观点时更要层次分明、逻辑思维严谨。在解读这种体裁的文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提炼全文框架,梳理文章脉络。

一是提炼主线。在提炼《捕蛇者说》这篇文章的主线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双主线结构。其一是“异蛇之毒”,其二是“赋敛之毒”,两条主线在情节发展中交相辉映,可谓交织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主线出现的顺序进行剖析,文章开篇即着墨渲染“异蛇”之毒,一句简单的“无御之者”点出了“异蛇之毒”的恐怖之处。而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而是通过渲染“异蛇之毒”的危害,渲染“蒋氏”一门三代宁可冒死捕异蛇,也不愿辞去差事、饱受“赋税”之若,进而反衬出“赋敛之毒”的危害。在教学中要通过“异蛇之毒”牵引出“赋敛之毒”的顺序来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安排情节的巧妙之处。

二是梳理脉络。作为古文,这篇文章遵循了“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起,作者表面上渲染蛇的“三异之处”,实则为写“苛赋之毒”埋下伏笔;承,作者沿着蛇毒的思路推进故事情节,通过与蒋氏的对话,展现出捕蛇者“几死者数矣”的悲惨命运;转,是全文的关键段落,透过蒋氏之口说出,较之乡邻们饱受悍吏敛赋之苦的困顿生活,捕蛇之险也就不足可畏了;合,是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作者在结尾处点明主旨,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谓“卒彰显其志”,是“说”的文体常用的一种写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到这里,对全文有了深刻印象,也明白了文章的写作主旨。

二、结合特色,探究寓意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结构严谨的特点,在写作手法上也值得深入鉴赏。文章明、暗两条主线的结构,给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首先,分列出两条主线,一条为捕蛇之险,蒋氏所面临的危险是蛇;另一条为纳赋之险,蒋氏所面临的危险是悍吏。在随后的解读中,教师边引导学生阅读,边提炼出一些关键字句,以展现两种危险的现状、提出解决之道。其次,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找出答案。比如学生不解,既然蒋氏一门自知捕蛇的高危险性,为何还要代代相传?这一疑问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力。教师可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捕蛇者的想法,即捕蛇一年中冒两次险足矣,而纳赋则天天冒险,日日饱受赋税的重压和悍吏的蹂躏。

为使学生对“说”的文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可引用《苛政猛于虎》这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说”所具有的客观阐述的特色。

三、勾连生活,创新阅读

从文本框架、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剖析文本,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和内化的过程,而知识的掌握水平是通过应用体现出来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使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但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应用,怎样吸引学生对古文文体应用的兴趣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勾连生活,以学生身边的人、情、事为线索,在创新阅读方式的同时,又不偏离文本。

一是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待“说”。“说”在古代是一种常见文体,类似于今天的记叙型议论文。以《捕蛇者说》为例,文章在阐述实事时本着客观的态度。今天,当我们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把它看作为一篇民生调查。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民生调查报告,由学生指定调查方法和内容,并总结结论,提出建议。

二是古为今用。组织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要求学生选取当代时事热点,尤其是关系到民生问题的话题,以“说”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新颖的形式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用“说”的形式展现出当前“地沟油”问题,并在文章结尾时,运用“卒彰显其志”的写法,也提出了建议。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说”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知识的学习是从内化到外显的过程。通过对提炼故事脉络,剖析其内在寓意,由表及里地构建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迅速内化知识提供了多角度的剖析。无论是文言文,还是当代文学,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实现了思想的升华。当然,为巩固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应用。尽管“说”是古代文体,但在今天仍然被沿用,可引导学生就生活实事进行模仿写作,以深化对这种文体形式的了解与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邱升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捕蛇蒋氏主线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捕蛇”工作
仇敌与恩人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是“蒋氏日历”,还是《蒋氏日历》?〔*〕——读两《唐书·蒋传》拾零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鸡犬不宁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