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正:呵护每一个孩子希望的种子

2015-05-25金钧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才公正小草

金钧

宏观上的教育公正,就是制度上的保证,这对于一线教师与家长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应该思考的,就是我们所能及的,因为教育公正的最终归宿都会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我们能做的,那就是微观的,可又是具体的。没有比呵护孩子希望的种子更为迫切的教育公正元素了,因为希望的种子就是把孩子释放在他应该成长的土壤中,对每一个孩子都有“情有独钟”般的呵护。成才不是人生的必需元素,也不是价值评价的核心,教育的真谛是成长,只有成长才可能成才,脱离成长的成才必然是扭曲的。

许多孩子一直在校园中经受着“失败的懊恼”,教师习惯于批评孩子,却吝啬表扬与鼓励,即使有也显得肤浅,不是大而空,就是苍白无力,没有分寸的表扬与恶劣的批评本质上是一样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流,交流就应该产生共鸣与感动,没有共鸣与感动的交流只是一次交谈,甚至是一次不公平的交谈。当教学几乎成为教育的代名词时,教育就会剥离出灵魂从而显得冷漠。教育的质变绝不可能仅寄于对教材的渗透,它更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洞悉,而洞悉学生的心灵不是为了掌控学生而是为了更能理解学生。

教师,在分数面前想说不爱并不容易,学生在分数面前想说不爱更不容易,对分数的过分溺爱就是对人性教育的漠视,是对教育公正的挑战。当今教育已今非昔比,曾经对知识的饥饿已不复存在,如今已不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智慧,而智慧是希望的酝酿,一个人失去希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孩子失去希望,也就意味着很难再唤醒他心中的激情,与其说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我们是在唤醒与呵护孩子希望的种子。种子的萌发意味着生命的成长,可当它高度休眠的时候,我们是否真心、耐心地去唤醒过它?分数至上的教育,意味着“急不可待”,教师需要的是立竿见影,而厌恶蜗牛般的前进,许多孩子在蜗牛般前进的过程中已经被遗弃。

希望,是成长的保护神。问题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对希望的膜拜。可是谁剥夺了孩子这种对希望膜拜的权力呢?幻想、憧憬,本是孩子的本性,可是进入校园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褪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模糊。文科没有酝酿文学素养,只是记住一大堆作品与作者;理科没有培养逻辑思维,只是记住一大堆公式定理。聪慧的大脑被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识严重堵塞,每天忙于清理知识,渐渐疏远了条理,也遗忘了希望的种子需要去浇灌。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都应该尽心去呵护那颗“希望的种子”,最为无情的教育就是漠视甚至扼杀“希望的种子”。校园中弥漫着希望糜烂的气息,凌乱的头发,苍白的脸孔,呆滞的目光,或毫无敬畏之心,我行我素,谁愿意见到我们的孩子是如此的模样?失去希望,就会在两个极端上跳跃,每一端都是教育之痛。可是许多教师与家长不但没有精心呵护,反而不时地呵斥,那些孱弱的萌发的种子,被无情地摧残。分数到底对我们的教育有多重要,我们所考的那些高深莫测的题目究竟起到怎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我们真正思考过吗?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不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是在为了配合这个大环境而折磨孩子,而又给了自己一个借口:“一切都为了孩子!”

不能精心呵护希望的种子,那就是糟糕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给予不同的孩子不同成长的可能性,而不是给予一个统一的标准,教育应该先量身后裁衣,而不是先裁衣再量身。孩子们在“失败的懊恼”中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恐惧又转移到对爱好的扼杀,最后甚至对生活的态度也变得消沉。许多孩子最后只好沉迷于对他来说唯一可以得到成就感的网络游戏之中。一方面,对孩子来说教育是那样的冷漠无情;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是那样的扣人心弦,两者之间的较量几乎不可同日而语,其结果可想而知。

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教育的扭曲,是小草就把它培养成小草,是灌木就把它培养成灌木,是大树就把它培养成大树,小草、灌木、大树,谁不是生态中的重要一员呢?教育不是去改变一个人的质,而是去按照它的质去培养它应该成为的模样。立足于唯一标准的评价是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事物,如果它再歪曲,那么整个社会中的教育都会出现问题。制度许多时候是不能保证教育公正的履行的,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才是深入人心的。制度仅在人的头上,文化才在人的心中。制度的制定不会离开公正的轴心,可是文化的离心就会在教育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得不承认,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出现了不合理的离心现象,制度的问题可以修订,文化的问题只能在痛苦中慢慢省悟。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草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才公正小草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小草的烦恼
牛小草的牛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迟到的公正
公正赔偿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