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面”及“点”,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5-05-25曹海燕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洞察司马光内涵

曹海燕

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阅读依然是一项可陶冶情操的活动。为加强小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逐步强化读书的兴趣,笔者将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探讨。

一、一目十行,了解大意

通常我们进行阅读的时候,都是带着对文章的内容的好奇心进行的,急于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阅读方面同样如此,但是要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进行阅读就有点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引导着他们进行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掌握阅读的方法。在进行阅读之前,应大略地对文章进行“扫描”,争取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详细阅读。这就是一目十行,了解大意的首遍阅读。

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司马光》一课为例,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先了解一下文章大意。教师要规定出具体的时间,使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文章大意,然后让寻找学生讲述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所理解错误的地方,使他们及时改正。随后,教师再找一篇故事性强的文章让学生们进行训练,以此把握阅读方法,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虽然这样的阅读训练课显得有些浪费时间,但对于这个年龄段小学生来说却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能使学生们在没有教师进行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自主进行阅读。

二、细细品读,洞察内涵

经过首轮的了解大意之后,学生们对文章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学生们就将进行细致的阅读了。通常一篇文章的写作都是具有目的性的,有的是讲解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有的是要表达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这些隐藏在文章之中的内容,就如同一个人的脊梁一样,贯穿全文,支撑起整篇文章。不同于第一遍的大致了解,为了发现这些潜在的内涵,必须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通过文章中的事件了解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质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们细细品读时,要随时提醒每段的重点。

细细品读,洞察内涵,这基本上是每个阅读的人都要经历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或许细细品读可以做到,但是要做到洞察内涵就比较困难了。同样以《司马光》为例,当询问学生们通过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了解到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那么绝大多数学生是回答不上来的。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限制,所经历的事情有限,缺乏知识储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当学生们读完,教师可以通过还原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们进行表演,然后带领学生们回忆司马光在砸缸救人时是怎样表现的,是慌张还是镇静?这时学生们或许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由教师弥补了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情况,让学生们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内容。

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这就能体现教师的指导的重要性,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深入阅读,举一反三

在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只做到洞察内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学生们更深入地阅读,争取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要求时,要进行高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要做到举一反三就要增加阅读量以及生活常识与生活经历,在后两样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可以注重加强第一项。然后加上教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们找到阅读中的自信心。

要想使得学生们做到举一反三,除了深层次的阅读以外,大量阅读也是关键的。教师可以在平时就将一些类似《司马光》这样的故事性极强的书目推荐给学生们,让他们在课下或者别的时间进行阅读。只有阅读量上来了,思维也就会随之开拓,所能想到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多。当讲到司马光的行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是否别的故事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呢,当有的学生回答出之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努力地去学习。随后提出《乌鸦喝水》中的乌鸦是怎样的呢,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逐步引导。举一反三,不仅考察了学生们平时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量,更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阅读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要求,逐步加强小学生阅读教学,培养阅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也成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重点。但是基于原有的教学情况,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洞察司马光内涵
洞察雁荡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洞察号”在火星
司马光砸缸
挖掘习题的内涵
善洞察 巧分类 妙解题
命制历史试题要强调科学性和洞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