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月阅读题

2015-05-25陈清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范增壁虎项羽

陈清华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9分)

范增论/苏 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到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文集》卷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臣之分也   分:本分

B.人必先疑也   疑:有疑心

C.义帝必不能堪  堪:胜任

D.诸侯以此服从  服从:服气、听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君王自为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独恨其不早耳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增之欲杀沛公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为义帝,诸侯背叛项羽是因为他谋害了义帝。义帝的生存或者死亡,也与范增的祸福相关联。

C.苏轼认为义帝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D.苏轼肯定了范增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但主要是批评范增不能审时度势,没有趁早离开项羽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3分)

(2)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3分)

(3)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4分)

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月 夜/杜 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②小儿女,未解③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怜:想。③未解:尚不懂得。④虚幌:透明的窗帷。⑤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第三联中的“湿”字和“寒”字。(4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分)

安静人生/马 德

①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

②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

③一切外在的物质形成,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④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上潜藏着一点杀机,为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

⑤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的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她)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

⑥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写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作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反动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

⑧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是安静的。

⑨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

1.如何理解“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2.作者为什么说“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4分)

3.第⑦段写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有何作用?(6分)

4.作者在结尾处说“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增壁虎项羽
差点成为“羊二代”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捉壁虎
《史记》范增性格妙笔
壁虎在夜间出没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