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生态补偿中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量化研究

2015-05-25罗怀敬孔鹏志

东岳论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县市区潍坊市补偿

罗怀敬,孔鹏志

(1.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管理研究

区域生态补偿中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量化研究

罗怀敬1,孔鹏志2

(1.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基于物质流账户构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的数量化方法以行政区域间的生态服务功能转移为依据,体现了区域经济外部物质依赖与经济承受能力的匹配。从潍坊市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相对物质生产力与物质辐射结构是决定转移支付标准的两个关键因素。生态补偿基金转出区域的相对物质生产力均大于1,且与基金转出规模成正比。生态补偿基金转入区域一般满足相对物质生产力小于1,但当物质辐射结构向高GDP区域集中时,可以扭转相对物质生产力对转移支付标准的影响,且集中度越高,基金转入规模越大。

生态文明;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物质流分析

继十八大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并明确将生态补偿作为实现方式。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引起了理论研究的热潮,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政策实践、理论研究以及新闻媒体的共同焦点。从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来看,生态补偿标准也是一个研究热点①胡小飞等:《国内外生态补偿基础理论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1期。。目前,不同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已经导致了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这将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生态资源利用的地区不公平性。本文以经济物质流账户为基础,试图依据区域物质流转规模建立一个可量化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客观标准,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增强生态资源利用的地区公平。

一、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研究综述

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基于对生态补偿的不同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基于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logical Services,PES),强调生态补偿标准的经济效率。这类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条件价值法、旅行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等;二是基于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EC),强调生态补偿标准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的恢复或重建能力,主要方法包括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和物质流分析法。目前,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流域、林区、自然保护区、矿区四种生态类型,对于行政区域下的生态补偿标准问题较少涉及。现有跨区域生态补偿中,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条件不成熟,生态补偿的实施需要借助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自杜振华提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以来②杜振华,焦玉良:《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③④梁红梅,易蓉蓉:《基于西部生态补偿视角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财会研究》,2011年第15期。,但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缺少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横向转移支付标准。

随着“十二五”规划对国土资源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分类式开发,禁止和限制开发地区的区域发展公平问题让国内学者重新审视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标准问题。丁四保从行政区域的角度界定了区域生态补偿,提出了补偿的核心问题、自然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冲突、区域制度困境等实践问题,但对于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只局限于基于外部性的实施原则①丁四保,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吴明红提出根据各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省际转移贡献构建指标体系,将加权综合指数作为补偿的相对标准②吴明红,严耕:《中国省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探析》,《理论探讨》,2013年第2期。。田民利采用物质流分析法核算了经济物质在潍坊市12县市区之间的流转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标准制定依据③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生态足迹法与指标体系法的问题在于,核算数据反映的是区域生态资源禀赋与需求矛盾,不能清晰表现生态服务的区域转移贡献。物质流分析方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基于这一方法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相对较少。

二、横向转移支付的物质流分析原理

(一)物质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经济物质是经济发展的载体,而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生态损害物质漏出又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物质是联系经济和生态的纽带。在量化方法上,欧盟在2001年提出了经济物质流的核算账户,物质分类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相对应,能够与货币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建立与经济的关联。

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是以行政区域为主体实施的,行政区域与生态功能区域的交叉性会导致区域主体、区域产权和区域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导致目前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研究集中在流域、林地、湿地、矿区、自然保护区等单一生态类型的原因,也是决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关键因素。事实上,行政区域与生态功能区域对补偿标准交叉影响从物质流的角度表现为流域、陆域和空域的物质跨区域流转,流域、陆域和空域流转的经济资源和三废污染物可以通过输入、输出账户建立分类统计,可以进一步在van der Voet等人基于物质流提出的环境加权方法④Ester van der Voet,Lauran van Oers,Stephan Moll,et al.Policy review on decoupling: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decoupl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the EU-25 and AC-3 countries.European Community,2005.基础上,建立物质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关系。

(二)区域物质流账户

1.经济物质分类

欧盟提出的经济物质流账户从国家层面考虑了经济与环境交互界面的物质交换量,即为了支持经济活动而从自然界开采的物质以及生产过程和消费之后排放到自然的废弃物,包含输入物质账户和输出物质账户。其中输入物质账户包含国内非生物物质和生物物质的开采与进口,输出物质账户包含国内污染物排放、耗散物质和物质出口。省域输入物质账户除考虑省内开采和进口以外,还需考虑从国内其他省域的物质调入,而输出物质账户除考虑省内排放和出口以外,还需考虑到国内其他省域的物质调出。

若建立省级以下区域生态补偿标准,还需要在所考虑行政区域的输入物质账户中,将国内物质的调入,进一步区分为从国内行政区域外的调入和从国内行政区域内其他下辖区域的流入;而输出账户同样区分为向国内行政区域外的调出和向国内行政区域内其他下辖区域的流出。

无论对于哪一层级的生态补偿,物质的统计类型均可以利用统一的物质投入和排放分类(如表1)。

2.基于物质流转的生态补偿标准

当ECij>0时,表示区域j向区域i转移支付;反之,区域i向区域j转移支付。区域i在考虑与其具有物质关联的n-1个区域物质流转后,可以核算出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资金规模,即

表1 构建生态补偿标准的经济物质流账户

三、潍坊市物质流转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潍坊市12县市区的物质投入规模

潍坊市经济物质的实物量数据主要来源于《潍坊统计年鉴2007~2011》,部分数据调研于潍坊市环境保护局、交通运输部门和行业网站数据库。

根据表1核算各县市区的直接物质投入时,化石燃料根据各县市区万元产值能耗表取得,以标准煤度量。金属矿物与工业矿物、建筑材料缺乏各县市区数据,金属矿物与工业矿物的估算方法为首先统计潍坊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然后按照各县市区工业总产值在潍坊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进行分配;建筑材料的估算方法为首先统计潍坊市主要建筑材料用量,然后按照各县市区建筑业总产值在潍坊市建筑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进行分配。生物物质可以直接从统计年鉴的农业项目中获取,核算内容包括粮食作物、油料、棉花、烟叶、蔬菜、瓜类、茶叶、水果,肉类总产量、奶类、禽蛋、蚕茧、水产品总产量、主要林产品。根据表1核算各县市区的直接物质排放时,根据数据可获取性,污染物排放仅统计了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耗散性物质量缺乏各县市区数据,采用了如下估算方法。首先统计潍坊市化肥、杀虫剂总产量,然后按照各县市区播种面积在潍坊市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进行分配。最终得到12县市区的DMI和DPO数据(详见表2)。

2.潍坊市12县市区的物质流转规模

为核算潍坊市12县市区之间的物质流转,需要在各县市区直接物质投入的基础上,去除进出口,以及各县市区向国内潍坊市以外区域的物质调入和调出。物质的调入调出缺乏直接数据,本文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了估算。

潍坊市北临渤海莱州湾,进出口主要依靠水运和空运,故用水运和空运货物量近似进出口货物量,再通过12县市区的进口和出口贸易额比例计算进口货物量和出口货物量。潍坊市各县市区向国内潍坊市以外区域的物质调入和调出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考虑到区域的DMI来自区域内采掘、进口、区域外物质调入和流入,而区域的公路货运量HY包含了区域内采掘、进口、区域外物质调入和流入,以及区域外物质调出和流出。因而HY-DMI可以度量区域的物质调出和流出规模。

利用潍坊市各县市区平均公路间距和货运周转量估算出区域的物质调出规模,具体步骤为:

(1)根据各县市区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得到各县市区的货物平均运输距离HYZi/HYi,i=1,…,12;

(二)物质流数据结果

根据上述物质统计项目及数据估算方法,得到潍坊市12县市区之间在2006~2010年间的平均物质流转数据及部分物质流指标(详见表2)。

表2 潍坊市12县市区间的物质流转数据(单位:万吨)

四、潍坊市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量化标准

(一)生态补偿基金的规模与转移支付标准

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指标是,环保投资在1.5~2.5%时可基本控制污染,环保投资指数在2.5~3.5%时对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环保投资指数在4%以上可以明显提高环境质量。考虑到我国2000-2012年环境保护支出在全国GDP中的平均占比为1.39%。本文假设潍坊市下辖12县市区均按照GDP的1.5%提取生态补偿基金。

将潍坊市12县市区之间在“十一五”期间的物质流转数据代入公式(1)和(2),得到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结果见表3)。

(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的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决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关键影响因素,将潍坊市12县市区的转移支付标准以及归一化GDP、DMI和DPO数据gdp、dmi和dpo表示在同一坐标中,相互关系如图1。

表3 潍坊市12县市区间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单位:亿元)

由图1可见,高GDP、高污染排放和高物质投入并不必然对应生态补偿基金转出,如寿光市;低GDP、低污染排放和低物质投入也并不必然对应生态补偿基金转入,如坊子区。决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因素取决于相对物质生产力和物质辐射结构。

首先,相对物质生产力等于gdp/dmi,该比值大于1是生态补偿基金转出的必要条件。对于生态补偿基金转出的区域,潍城区、坊子区、诸城市、高密市和临朐县均满足gdp/dmi>1,分别为1.72、1.26、1.12、1.14和1.28,对应越大的相对物质生产力,基金转出规模也越大。由于这5个区域的流出物质量均大于流入物质量,通过汇集物质,形成产业积聚,并以产业辐射的形式反作用于潍坊市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归一化指标gdp、dpo、dmi的相互关系,这5个区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潍城区;二是坊子区和临朐县;三是诸城市和高密市。按照循环经济减物质化和无害化生产的理念,第三类符合高经济水平,低物质依赖和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经济特征。由于诸城市和高密市的单位投入物质相对排放指标dmi/ dpo分别为0.58和0.89,因而诸城市的新经济特征更显著。

图1 潍坊市12县市区物质流指标与转移支付标准的相互关系

其次,物质辐射越向高GDP区域集中,生态补偿基金转入的规模越大。对于生态补偿基金转入的区域,寒亭区、奎文区、寿光市、安丘市、昌邑市和昌乐县均满足,分别为0.87、0.87、0.78、0.94、0.93、0.89,青州市为1.04,略高于1。结合基金转入规模来看,相对物质生产力不再是决定转移支付规模的依据。由于生态补偿标准按照不同区域的物质贡献进行分配。当物质集中向高GDP地区集中时,可以获得更高的补偿对冲,有利于为物质供给方提供更多的生态恢复资金。在基金转入的7个区域中,向GDP前三位县市区转入物质最多的行政区域依次为昌乐县(63.21%)、青州市(51.71%)、寒亭区(30.78%)、安丘市(19.79%)、寿光市(13.24%)、奎文区(7.87%)、昌邑市(0.66%)。从昌乐县和青州市的基金转入结果来看,物质辐射结构对资金转移规模的影响更大,不仅导致昌乐县高额的转入资金,并且改变了青州市相对物质生产力对生态补偿资金流向的影响。根据gdp、dpo、dmi的相互关系,这7个区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青州市;二是寿光市;三是寒亭区、奎文区、安丘市、昌邑市和昌乐县。在7个区域中,仅有青州市和寿光市的单位投入物质相对排放指标dmi/dpo小于1,分别为0.88和0.89,仅有青州市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力,满足高经济水平,低物质依赖和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经济特征。

综上所述,为了兼顾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各地区可以在努力提高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加强物质辐射结构的规划,在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中实现基金最大化,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生态保护资金。

五、结 论

基于物质流方法建立的区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以行政区域间的生态服务功能转移为依据,能够建立区域经济外部物质依赖程度与经济承受能力的匹配,有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转移支付标准。从潍坊市的数据结果来看,转移支付标准的决定因素是相对物质生产力与物质辐射结构。相对物质生产力大于1构成了区域生态补偿基金转出的必要条件,且这一类型的县市区中,相对物质生产力的大小与基金转出规模相关。生态补偿基金转入的县市区一般满足相对物质生产力小于1,但当物质辐射结构向高GDP区域高度集中时,可以扭转相对物质生产力对横向转移支付的影响,且集中度越高,生态补偿基金转入的规模越大。

本文所构建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量化方法虽然体现了经济发展物质利用的生态公平性,但量化分析的数据质量仍有待完善。一是细化物质流转类型,减少估算导致的标准误差;二是基于治理成本确定物质的环境影响因子,以体现不同类型经济物质的污染差异和治理差异。

[责任编辑:王成利]

F062.2

A

1003-8353(2015)10-0117-05

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11FJY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091),山东省软科学面上项目(2011RKGA5044)。

罗怀敬(1971-),男,博士,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孔鹏志(1982-),男,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县市区潍坊市补偿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陕西省咸阳市划定8个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县市区
解读补偿心理
2015年湖南省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