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示能力的“能”“会”“可以”

2015-05-25曾传禄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情态句法副词

秦 妍,曾传禄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表示能力的“能”“会”“可以”

秦 妍,曾传禄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能;会;可以;能力

“能”“会”“可以”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三个情态动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①中被列为甲级词汇,同样,《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②在对情态动词的词频统计中,“能”排第二位,“会”排第三位,“可以”排第四位。由于“能”“会”“可以”的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误用、混用等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能”“会”“可以”的各个义项逐一分析比较,使留学生对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避免出现使用上的偏误。

一 “能”“会”“可以”的义项分析

“能”“会”“可以”都是多义情态动词。彭利贞[1]把汉语情态动词的“情态”分为“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三种,“能”“会”“可以”都包含了多种情态意义,如“能”既有“认识情态”可能性之义,又有“道义情态”许可性之义,还有“动力情态”能力之义。本文讨论“能”“会”“可以”表“动力情态”的下位范畴,即能力范畴。

“能”“会”“可以”表示的能力分为具象能力和抽象能力两种。具象能力指生命体具有的某种行为、动作等的能力或无生命体所具备的某些用途、作用。具象能力是具体的,可加以描述,与抽象能力相对。而抽象能力主要指忍耐能力,相对于具象能力的某一行为动作,忍耐能力主要指人具有忍耐性这一抽象品质。“能”“会”“可以”各自具备的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能”“会”“可以”具象能力与抽象能力一览表

(一)具象能力

1.有生命体具备某种能力

(1)他在不满一周岁时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

(《周恩来传》)

例(1)中的“会”表示他具备诗文书画的能力,且该能力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或训练才能掌握,换用“能”和“可以”后句子成立,依然表示能力。

2.无生命体具有某种用途、作用

(2)暖色可以使人兴奋,冷色对精神有抑制作用,使人安静。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一块磁铁,能将几厘米远的铁钉吸引过来;钟、表放在磁铁旁边会影响走时精确。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例(2)中的暖色与例(3)中的磁铁,都是无生命特征的个体,而暖色使人兴奋、磁铁吸铁钉等用途,分别通过“可以”“能”来表示。但表示用途、作用这样的能力不能换用“会”,换用“会”后不表示能力,而表示“认识情态”的可能性之义,如例(3)中的后半句,磁铁影响钟、表的精确走时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

3.某种行为具有某种功效、作用

(4)运动能使我们身体强健。③

例(4)中的“能”表示运动这一行为的作用是强身健体,换用“可以”,依然表示能力,但换用“会”后,则表示“认识情态”的可能性之义,推测运动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身体强健。

(二)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主要指忍耐能力,如:

(5)我看上的这位男模可以说是在男模当中最能吃苦的一位,只是还未等我主动向他示爱,他就不辞而别了。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5)的“能”表示“男模”对于经受苦难这一抽象品质的忍耐能力,换用“会”后带有擅长性,不符合语义表达,换用“可以”则不成立。

二 “能”“会”“可以”的句法比较

“能”“会”“可以”在句法方面的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能”“会”“可以”的句法差异

(一)“能”+形容词

“能”“会”“可以”和其后谓词性词组组成谓语结构,当谓语结构由形容词充当时,“能”后接形容词表示能力,而“会”“可以”接形容词时则表示主观性的推测,如:

(6)像这样无德无才的骗子,却能大红大紫,不可一世,在歌坛上称王称霸,可见我们的歌坛混乱、无序到了何种地步。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7)只要肯干,你们的日子也会/可以红红火火的。

例(6)强调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例(7)不表示能力,而表示“认识情态”的可能性之义,是对事件的主观性推测,推测“肯干”的结果可能是“日子红红火火”。

(二)副词+“能”“会”“可以”

1.范围副词

“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用来限制能力的量,如:

(8)泰卡鸡长着一对一米多长的翅膀,但不会飞翔,只会奔跑。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道义情态”的许可义,不表能力义,如:

(9)我只能/可以游泳。

一般认为例(9)的意思是:我只允许去游泳,不允许做其他。

“能”与“可以”都可以加范围副词“至少”,用来突出能力的量,如:

(10)电脑书库中的图书资料全部存在磁盘上,每张碗碟大小的磁盘至少可以容纳100册图书的全文。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光盘来贮存图书,则数量还可增加100倍。

例(10)中,“可以容纳100册”前加上“至少”,说明磁盘“容纳”这一能力的最低量为100册,只有最低量而没有最高量,使其能力得到了无限的放大,从而大大突出了该能力的量。同理,换用“能”后依然表示能力。但是,换用“会”后则不表示能力,而表示“认识情态”的可能性之义,是对磁盘容纳100册图书全文这一事件较为肯定的推测,并未表明磁盘“容纳”的能力。

2.程度副词

表示比较的“更”“更加”“尤其”等程度副词可以出现在“会”“能”前,突出擅长其中一种能力:

(11)和打排球相比,我更会/能打篮球。

但这些程度副词不能出现在“可以”前,因为“可以”在语义上没有“擅长、精通”等意义,所以不能与其他能力作出比较,如例(11)换用“可以”后不成立。

三 “能”“会”“可以”的语义语用比较

(一)“能”与“会”

“能”与“会”在表示能力时,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如“他能说英语”也可以说“他会说英语”,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两者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互换。

1.只能用“能”而不能用“会”

①当某种能力受到限定。④如:

(12)a.那儿住了个小木匠,后来才知道对方自己动手做画框。不知道他一天能画多少幅画,但我确定他一天至少能做10个画框。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b.那儿住了个小木匠,后来才知道对方自己动手做画框。不知道他一天会画多少幅画,但我确定他一天至少会做10个画框。

5.控制变量。参考黎文靖和郑曼妮、Tong et al的研究设计,本文在考察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公司专利申请的影响时,类似地控制了公司规模(Size)、公司年龄(Age)和其他财务指标: 现金流量(CF)、负债比率(LEV)、流动比率(Liquidity)、行业与时间。[4][6]

例(12)a中,“一天能画多少幅画”是能力受到特定时间条件的限制,例(12)b换用了“会”,这时“会”表可能,不表能力;同样,“一天至少能做10个画框”是能力受到数量条件的限制,换用“会”后,“会”表推测,不表能力。

②表示某种能力的恢复⑤

(13)a.他的腿伤好了,能打篮球了。

*b.他的腿伤好了,会打篮球了。⑥

“会”表能力时重在强调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或训练得来的,而能力的恢复显然是已经习得过的能力由于某种原因暂时中断后的继续,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会”。例(13)a表示“他”本身具有打篮球的能力,由于腿伤暂时中断,腿伤好后得以继续;例(13)b换用“会”后,表示“他”因为腿伤好了,所以获得了打篮球的能力,不符合习得能力的事实。

③“所+能+VP+的”结构⑦[2]8

(14)a.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

(老舍《骆驼样子》)

*b.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会忍受的了。

例(14)a表示“他”有对寂寞这一抽象品质的忍耐能力;而例(14)b的“所+会+VP+的”结构中,“会”不表能力义,而是表示主观性判断。

④表示施事者能够施行某种动作或行为的身份、地位、资格

(15)a.他能批评小李。

*b.他会批评小李。

例(15)a表示“他”有批评“小李”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是由“他”和“小李”各自的身份、资格等决定的;而例(15)b换用“会”后则不表能力义,而表推测。

2.只能用“会”而不能用“能”

①当消极性动词作主动词时⑧[3]537-552

(16)a.当心!这是一只会咬人的兔子。

*b.当心!这是一只能咬人的兔子。

“咬人”显然是消极性动词,不能用“能”,而“会”对后面的动词没有限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但当消极性动词所指的能力受到限定时,用“能”而不用“会”,如:

(17)a.这只狗一次能咬很多人。

*b.这只狗一次会咬很多人。

例(17)a的“一次咬很多人”是对“咬”的能力从数量上进行限定,所以可以用“能”,而例(17)b的“会”不表示能力,表示主观推测。

②当日常行为上升为生活技巧时⑨

(18)a.她很会过日子。

*b.她很能过日子。

“过日子”是一种生活技巧,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或练习才能掌握,所以用强调后天学习训练的“会”,而“能”在语义上并不包含后天学习训练的能力,所以换用“能”后不成立。

(二)“能”与“可以”

“能”与“可以”在表示能力、用途、作用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如:

(19)a.他能说三种外语。

b.他可以说三种外语。

(20)a.我偷了妈妈的钱,她两年里都没发现。一开始我只拿1块钱,1块钱可以打3次。

(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b.我偷了妈妈的钱,她两年里都没发现。一开始我只拿1块钱,1块钱能打3次。

例(19)(20)都是“能”和“可以”在语义交叉时互换的情况。但是,由于二者也有较为明显的语义区别特征,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存在着不能替换或者说用哪一个会更好的问题。总的来说,“能”和“可以”有以下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1.强调重点不同

“可以”强调的是客观上不妨碍能力、用途、作用的实现,重点在于“无妨碍”⑩[4]49,“能”强调的是行为主体的内在能力和意愿,重点在于“自主性”。如:

(21)包括我在灯下摆造型、试服装这样难度很大的细节,他都可以用手势准确地表达出来,让我生出些许敬佩。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2)“能帮您,那太荣幸了。”

(王朔《橡皮人》)

(23)漂亮的女孩子总是能得到她所想要的东西。

例(21)的“可以”表示客观上存在的难度并不阻碍其手势能力的实现。例(22)(23)的“能”是主观上有意愿也有实现的能力,例(23)中的“能”前面加副词“总是”,强化了主体的能力。

2.使用语境不同

当语境表示善于做某事时,只能用“能”,不能用“可以”,因为“能”可以表达对于某种能力达到精通、熟练的程度,“可以”则不行,例如:

(24)a.有些人很能饮酒,即使饮多一些,也不会醉;有些人偶尔饮一点酒,就面红心跳,甚至醉倒。

(《读者(合订本)》)

*b.有些人很可以饮酒,即使饮多一些,也不会醉;有些人偶尔饮一点酒,就面红心跳,甚至醉倒。

例(24)a的“能”通过加程度副词“很”来表示能力的精通程度,而例(24)b将“能”换用为“可以”后不成立。

3.有无隐含对比项

表示能力的“可以”具有隐含对比项的作用[5],而“能”没有这种作用,如:

(25)a.橘子皮可以做药。

b.橘子皮能做药。

例(25)的两种说法虽然都成立,但二者存在有无隐含对比项的差异。用“可以”隐含“橘子皮”还有别的用途,如食用等,而“能”如果表示存在对比项,要说“橘子皮也/还能做药”,那是副词“也/还”的作用。“可以”隐含的对比项有两种形式:隐含同类对比项和隐含否定对比项,如:

(26)我告诉自己,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场比赛只不过48分钟。他可以挤垮我,他可以打倒我,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是只是在那48分钟内。

(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27)我指可以结婚的男朋友,就是说不一定非结,但结也无妨的那种。

(王朔《浮出海面》)

结语

综上,“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不表能力。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特点,“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注释:

① 2001年,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汉语水平和对外汉语教学规范性的词汇汉字等级大纲。文中使用的为修订本。

② 1984年,由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作出版,在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十年制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进行统计。

③ 本文未注明出处的为笔者自编例句。

④ 渡边丽玲指出,在有特定时间条件限制的句子中,只用“能”,不用“会”。参见渡边丽玲:《情态动词“能”与“会”的句语法语义分析》,载于《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⑤ 吕叔湘指出,表示恢复某种能力时,只能用“能”而不能用“会”,例如可以说“他的病好了,能下床了”,但不能说“他的病好了,会下床了”。参见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⑥ *表示变换后的句子不成立(包括句法方面和语义方面),或一般不这样说。

⑦ 周小兵讨论了表能力时“能”不能换用“会”的语法表现,提出在“所+能+VP+的”的结构中只能用“能”而不能用“会”,例如可以说“这不是她所能忍受的”,但是“这不是她所会忍受的”中的“会”不表能力,而表可能。

⑧ 许和平指出,“能”有积极性特征,只能选择“正向义动词”作“主动词”,不能以“负向义动词”为“主动词”。渡边丽玲也认为,凡是强调能耐不大或不好的习性,就只用“会”而不用“能”,可以说“这只狗会咬人”,不能说“这只狗能咬人”。

⑨ 渡边丽玲指出,当习性或日常行为上升为日常技巧时,一般用“会”不用“能”,可以说“他很会做生意”,而不说“他很能做生意”。

⑩ 相原茂指出,“能”基本上表示主体的内在能力,“可以”不过是说没有妨碍,不妨碍实现。

[1]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3.

[2]周小兵.句法:语义:篇章[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许和平.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和句法初探[C]//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4]相原茂.奇豺き面柜胳矢恕[M].怪锰家,1997.

[5]钮丽莺.“能、能够、会、可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李 青〕

Representing Ability by“Neng”,“Hui”and“Keyi”

QIN Yan,ZENG Chuanlu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Themost important commonmeaning among“Neng”,“Hui”and“Keyi”as auxiliary verbs is“ability”.In themeanwhile,they pay their attention to different aspectswhen expressing thismeaning.From perspective of syntax,adding“Zhi”or“Jin”in front of“Hui”represents that somebody has the ability to do a certain thing while adding“Zhi”or“Jin”in front of“Neng”and“Keyi”means that somebody is permitted to do something.From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the ability expressed by“Neng”is limited,the ability expressed by“Hui”is generalwhile the ability expressed by“Keyi”emphasizes being unobstructed.

Neng;Hui;Keyi;ability

H109.4

A

1671-5365(2015)07-0114-05

2015-05-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40020);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14GZYB52);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硕士点项目(12SSD014)

秦妍(1990-),女,回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曾传禄(1974-),男,江西永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情态句法副词
The Wheels on the Bus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