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否定句中“什么”的指量意义

2015-05-25聂小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否定句范畴用法

聂小丽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否定句中“什么”的指量意义

聂小丽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具有指别、指量两种功能,前者出现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中,后者只出现于否定句(没(V)+什么NP、没什么NP+V)中,NP的语义范畴特征对“什么”的量化意义起激发或抑制作用。因此,指别是“什么”的基本功能,其指量意义的产生源于此。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指别还是指量,“什么”的功能都是用来提升其后NP的指别度,引起听话人注意的。

量化;指别;指别度;注意

现代汉语疑问指代词“什么”的用法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指示用法,又有替代用法;除了经常表疑问外,还有虚指、任指、否定等其他用法[1][2]483-485。邵敬敏、张秀凤把“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分为全指(任指)、例指、承指、借指、虚指、否定性、反诘性、独用八种。[3]

关于“什么”的虚指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什么”指示不肯定的事物或人,加在名词前或用来替代名词,可用于是非问句、否定句和肯定句。这些句子中的“什么”省去后意思基本不变,但语气比较直率,后来也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什么”“怎么”在否定句中有弱化否定语气的作用。如“我没什么钱”和“我没钱”。①

在此种语境中,“什么”和“怎么”确实有表示数量和程度的意义,从而起到弱化否定语气的效果。石毓智认为这是因为“什么、怎么”和“多、几”一样,本身可以用来询问数量或程度。[4]以“什么”为例:

(1)你买了什么东西?

两张字画。②

例(1)中,“两张”并不针对问句中的“什么(东西)”,而是由于名词短语与数量结构本身的密切关系才出现的。“两张”并不是强制性的,它可以不出现,如果把问句中表示比较宽泛意义的“东西”换成“字画”,答句则会不一样了。

(2)你买了什么字画?③

*两张字画。

(两张)山水画。

(两张)齐白石的山水画。

由此可见,真正针对例(1)中“什么”作答的是“字画”,数量成分“两张”只是附带性信息,因为根据我们的常识和认知经验,如果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问句中的上位范畴“(所买的)东西”必然是由若干数量的下位范畴(字画)所构成的,这从英语或其他语言的问答中也可以看出来。如:

(3)What thing did you buy?

I bought two piece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例(3)英语答句中仍然带有数量性成分,然而英语的疑问代词“what”没有类似汉语“什么”的指量用法。通过这种问答法去直接验证和解释疑问代词“什么”“怎么”表量或表度意义的来源是没有说服力的。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描写“什么”的指量用法,并尝试对其指量意义的来源作出解释。

一 “什么”指量用法出现的句法环境

“什么”在否定句中出现表示数量的句法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否定词“没/没有”只以“没”为代表列出):

(一)S+没什么NP [没动[什么NP]宾]

(4)街上没什么人。

(5)他没什么钱。

(二)S+没V什么NP 没状[VP动[什么NP]宾]

(6)他没挣什么钱。

(7)他没吃过什么苦。

(三)S+没什么NP+V [[没什么NP谓1][VP谓2]](连谓)

(8)他没什么钱花。

(9)他没什么时间谈恋爱。

(四)S+没什么NP+V [没[什么NP]兼语V]

(10)这种东西没什么人买。

(11)奥运会没什么人看。

(五)没什么NP+VP(V+O) [没什么NP主][VO谓]

(12)没什么人买这种东西。

(13)没有什么人瞧得起她们。

(六)没什么NP+VP(S+V) [没(有)什么NP主]+[S主+V谓](主谓谓语)

(14)没有什么人她们瞧得起。

(15)没有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

(七)不V什么NP

(16)他不认识什么人。

(17)他不去什么地方。

以上列举的格式中,“什么”常出现指量用法的是格式(一)至(五)。格式(六)中的“没什么NP”表示“任指+否定”,意为“任何NP……都不”,而格式(七)中的否定词为“不”,只有当其后的动词是本身不能或不常被“没”否定的动词时,“什么”才有可能表示指量的意义,例(13)中的“认识”就是这种情况。④所以本文的讨论主要涉及格式(一)至(五)。这五种格式又可以概括为没(V)+什么NP和没什么NP+V两种模式。

这两种模式至少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什么NP”组合相对固定,即“什么”都是置于NP之前。这和“什么”的指示用法是一致的。如果“什么”后的NP隐而不现,则“什么”为替代用法。第二,主要动词紧邻“什么NP”出现,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主要动词“没”或主要动词的否定形式“没V”出现在“什么NP”之前;二是主要动词“V”出现在它之后,否定词“没”则置于“什么NP”之前。格式(六)中的“什么NP”和主要动词“V”被小主语隔开,两个例句分别表示“她们瞧不起任何(所有)人”“我们知道任何(所有)事”的意义,“什么”起指别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格式(一)至(五)中的“什么”有指量意义并不意味着这些格式中的“什么”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指量意义,如:

(18)再说,这缎带上打的结除了水手,没什么人会打,而且只有马耳他商船上的水手会打。

(19)白天我没什么事可干,也没什么人等我,我的朋友们都在睡觉。

例(18)中的“没什么人会打”单独看,可以表示“没几个人会打”的意思,但是在“除了水手”“而且只有马耳他商船上的水手会打”的语境中,“没什么人会打”就是“没人会打”的意思,也就是说“什么”的量化意义是可以被取消的。

例(19)中使用了格式(三)和格式(五),在表层形式上非常接近,但在“我没什么事可干”结构中“什么”的量化意义比较明显,而在“没什么人等我”结构中“什么”的量化意义不明显,更倾向于理解成指别性虚指的用法。

二 NP的语义特点对“什么”指量意义的激发与抑制

从共时角度来看,格式(一)至(五)中“什么”是否有量化表现,与“NP”的语义特点是有关系的。这体现在NP的意义范畴以及NP意义范畴等级两个方面。

(一)NP的语义范畴

“什么”用在NP之前往往起指别性作用,而且这种指别性作用是通过指向NP所指事物的质特征(即性质特征)来实现的,比如:“什么人”是指向人的身份、职业等性质特征;“什么考试”是指向考试的内容、性质等特征。并且,名词的量特征(特别是可数名词)也是很明显的,这从名词与数(量)词的密切关系上就能看出。

格式(一)至(五)中的“什么”是否有指量意义,必须以NP的意义范畴为依托,和“什么”的指质意义展开竞争。比如当我们谈论“有没有钱”的时候,很少去关注钱在质方面的特征,而是会更加倾向于关注其量的特征,所以“没有什么钱”是指钱不多;当我们讨论“有没有凭证”问题时,则更倾向于去关注其质(即什么样的凭证)方面的特征,所以,“没有什么凭证”就是没有凭证的意思;当讨论的问题是“有没有爱好”时,我们既可以关注“爱好”的质特征,也可以关注“爱好”的量特征,所以“没有什么爱好”既可以理解成没有爱好,也可以理解成爱好不多。基于以上分析,NP的语义范畴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或者抑制“什么”的量化意义。

(二)NP的语义范畴等级

就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一组NP来讲,NP意义所属的范畴等级与“什么”量化意义的激发与抑制也有一定关联,例如:

(20)只见滕大尹立起身来,东看西看,问道:“倪爷那里去了?”门子禀道:“没见什么倪爷。”

例(20)涉及到两个人的一问一答,答句“没见什么倪爷”中的“什么”没有体现出量化意义,只能理解为指别性用法,但当我们对其中的“倪爷”进行替换时,就可以看出随着NP语义外延的一步步扩大,“什么”的量化意义就越来越明显了。比较下面几组例子:

(21)a没看见什么倪爷

b没看见什么大爷

c没看见什么人

(22)a没喝什么番茄蛋汤

b没喝什么汤

(23)a平日里他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

b平日里他没什么兴趣。

孤立地看例(21)b,它既可以表示没看见某位大爷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没看见几位大爷的意思,例(21)c则更倾向于理解成看见的人很少的意思,但在特定语境的支持下,它仍可以表示没看见某个人的意思。同样,例(22)b、(23)b中“什么”的量化意义较之例(22)a、(23)a更加明显。

所以,NP的语义范畴等级与“什么”的量化意义密切相关。大体上来说,NP的语义范畴等级越高,“什么”的指量意义越占优势;NP的语义范畴等级越低,“什么”的指量意义则相对处于弱势,而相对应的,其指别意义则更占优势,尤其是当NP为专有名词或名词短语(即指称某个特定对象)时,“什么”就只能理解为指别意义了。

三 “什么”指量意义产生的机制与动因

(一)“什么”指量意义产生的机制

“什么(甚)”最初的用法是表示疑问,而根据张美兰和肖任飞、张芳的考察,“什么”的指别性虚指用法在敦煌变文和《祖堂集》中已经出现。[5]现将该文中的引例转录如下:

(24)更被枷禁不休,于身有阿没好处?

(《变文集》)

(25)未委作何计较,令水体而再伏(复)本原;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内之水却令清静。

(《变文集》)

(26)远公曰:“不知甚生道安讲赞得尔许多能解……”

(《变文集》)

(27)未审爱修甚摩行,求何三昧唱将来。

(新增变文6.4)

黄伯荣、廖旭东指出: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用法,不表疑问。[6]21-23而吕叔湘将出现在是非问句中的“什么”也列为其虚指用法的一种情况。肖文中关于指别性虚指“什么”的引例要么本身是疑问句,如例(24)所示,要么被“不知”框住,如例(25)、例(26)所示。“什么”的指别用法与它的疑问用法并不是对立的,“什么”用于疑问时依然有指别的意义,但用于指别时却未必表示疑问。如:

(28)a他买了什么东西?

b他买了什么东西。

例(28)a与例(28)b语言形式基本相同,存在共同点和相关性。第一,传达的信息相同。信息一:说话人知道他买了东西;信息二:说话人不确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第二,例(28)a蕴含例(28)b,例(28)b是例(28)a的预设。

例(28)a与例(28)b同时也存在不同点:第一,信息结构不同:例(28)a的“什么”为信息焦点,要求重读;例(28)b的“什么”为非焦点,发音要求弱化。第二,由于“什么”所处的信息地位以及整个句子语气的差异,例(28)a的“什么”用来发问,要求听话人针对“什么”进行回答;例(28)b的“什么”不用来发问,而用来为听话人提供信息,即关于“买的东西”的具体类别是说话人所不知道的,或者说“他买了东西”是说话人所确知和明确传递的信息,而至于具体类别这一信息是说话人不明或者对说话人而言不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所以,“指别”是“什么”最根本的意义和在句中最基本的功能,表示疑问是“什么”指别意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即说话人自身无法对NP进行指别,进而要求答话人予以指别。“什么”的指量用法也是在其指别用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根据对北大CCL语料库的检索,“什么”的指量用法在北宋《朱子语类》中已经出现,如:

(29)某旧见陈魏公汤进之为相时,那时犹无甚人相见,每见不过五六人,十数人,他也随官之崇卑做两番请。

与现代汉语情况相同,在宋代及以后,相关格式中“什么”的指量用法和指别用法是并存的。“什么”是指别用法的例子如:

(30)“……今师父既在,可说昨夜怪物怎么样起?”西廊僧道:“并无甚怪物,但二更时候,两郎方对持念,东廊道友,忽然开了院走了出去……”

(明《初刻拍案惊奇(下)》)

(31)……见了王甲道:“君身上有宝物,愿求一看。”王甲推道:“没甚宝物。”

(明《二刻拍案惊奇(下)》)

(32)张委道:“……闻得你园中好花甚多,特来游玩。”秋公道:“告衙内,老汉也没种甚好花,不过是桃杏之类,都已谢了,如今并没别样花卉。

(明《今古奇观(上)》)

据此,否定句中“什么”指别用法出现的典型语境是说话人在传递一种反预期信息。例(30)中“并无甚怪物”是针对问句中“可说昨夜怪物怎么样起”的预设“昨夜有怪物”而言的,否定了问话人在问句中预设的预期信息,所以传达的是一种反预期信息。例(31)中的“没甚宝物”是针对对方所传递的预期信息“君身上有宝物”而作的否定,同样,例(32)中“没种甚好花”也是针对第一说话人“张委”所传递的预期信息“(闻得)你园中好花甚多”而作的否定。起指别作用的“什么”出现在这种用于传递反预期信息的语境中,有助于提升“什么”后NP的指别度,即指向第一说话人传递的预期信息中的NP,意思是“(没有)你所说的NP”,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语篇的连贯性。⑤

例(32)与例(30)、(31)之间也存在差异。例(30)、(31)分别传递了预期信息“昨夜有怪物”“君身上有宝物”,受NP语义范畴与语境的制约,“有怪物”和“有宝物”都不倾向于理解为“有(很多)怪物”“有(很多)宝物”(这和“有学问”“有钱”等不同),而是倾向于指“一个/某个”,所以针对性答话中的“什么”指向第一说话人所说的“一个/某个怪物/宝物”。例(32)中第一说话人传递的预期信息是“(闻得)你园中好花甚多”,而这一预期信息本身又预设了“你园中有好花”这一信息,所以传递反预期信息的答话中的“什么”既可以是针对第一说话人所说的“好花”,表示“我没种你所说的好花”,也可以针对其中的“甚多”,表示“我没种多少好花”,所以此例中的“什么”既可以理解为指别,也可以理解为指量,且以指量为优势理解。

因此,类似例(32)的语境是“什么”指量意义产生的关键性条件。在对话语境中,第二说话人在传达与第一说话人所传达的预期信息“NP有且多”相反的反预期信息时,第二说话人既可以针对“有NP”进行否定,也可以针对“NP多”进行否定,而无论针对哪个信息点进行否定,传递的都是一种针对性的反预期信息,都可以借助同一语言形式,由此,“什么”在指别意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指量意义。

(二)“什么”指量意义产生的动因

表示量化意义的“什么”与表示指别意义的“什么”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即都是基于提升NP指别度的需要。

1.指量与指别的相通性

方梅[7]、董秀芳[8]都论证了汉语“一/个/一个”的不定冠词特征。沈家煊、完权曾说道:“‘定语’即‘定位语’之谓,给指称目标定位也”,而数量词语也经常充当定语成分(或者省略后边的NP,起指代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给指称目标定位的作用,即提升 NP指别度的作用。[9]如:

(33)a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另一株也是枣树。

b*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一株也是枣树。

c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另)一株是桃树。

例(33)a-c说明当两个事物A和B在各个范畴等级上均属于同一范畴(“枣树”)时,必须使用“还有/另(一株)”等语言形式进行指别;如果A和B所属次范畴不同(分别属于枣树和桃树),则“还有/另”不强制出现,不出现时,“一株”等数量词语自身就承担了一定的指别意义,见图1、图2。

图1 AB属于同一次范畴

图2 AB属于不同次范畴

以上分析表明,当A、B两个事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如所属次范畴不同)时,数量词语自身就能承担二者之间的指别功能;而当A、B两个事物本身区分度不高(如所属范畴、次范畴均相同)时,数量词语则需要借助一些副词(如“另”等)来提升其指别度,完成在二者之间进行指别的功能。所以,用于指量的“什么”也具有指别的功能,指量和指别都是用以提升NP的识别度,二者在本质功能上是相通的。

2.以质指别和以量指别

“什么指别”与“什么指量”都具有指别的功能,都与NP指别度的提升有关,但是二者用以指别的手段不同,前者是以质指别,后者则是以量指别。例如:

(34)a甲:外面有个人。

乙:外面没什么人。

b外面没什么人。

例(34)a中的“什么”表示指别意义,例(34)b中的“什么”表示量化意义,其否定语气明显弱于例(34)a,这说明相对于“什么指别”而言,“什么指量”在量上有一个明显的扩增。这种量的扩增正是“什么指量”实现其指别功能的方式。

“什么指别”是借助它以质指别的功能对处于某一范畴中的某一个体加以指别,以提升这个个体在范畴整体中的指别度,以便于听话人从范畴中快速识别这一个体。而对于一定数量的事物而言,事物数量越大,事物整体在认知上越具有显著性,指别度也就越高,“什么量化”正是通过量的提升,以相对的大量获得事物整体相对较高的指别度。

3.其他语言的论据支持

英语中表示不确切数量的“some(一些)”也能表示指别意义,很多时候可以与表示指别的“什么”对译。例如:

(35)some books(一些书)*the some books

(36)sometimes(一些时候)sometime(某个时候)

(37)somebody(某个人)something(某事/物)

例(35)显示“some”表数量时,在语法范畴“数”上是确定的(复数),它不能和定冠词“the”共现,这表明它也有类似(不定)冠词的指别作用。例(36)的对比以及例(37)表明:“some”表指别意义时,用来指别某个个体,与后接名词复数形式的表数量的“some”在量上构成对立。这和汉语中的“什么”体现出两个共同点:第一,具有两个相同的义项,即都可以表示(不定)指别和不确切数量两种意义。第二,表指别意义时,用来指别某个个体;表数量意义时,用来指别一定数量的事物整体。这两个共同点说明,不确切量和不定指有某种共通性,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什么指别”衍生出“什么指量”的动因。

4.指别与注意

无论是“什么指别”还是“什么指量”,其本质功能都是为了提升其后NP的指别度,进一步说,是为了引起听话人对NP的注意,也就是说话人借助“什么”以质或以量指别的功能调用听话人的注意力指向其后的NP⑥。例如:

(38)先生有何新闻?没甚新闻,只听的高丽新事来。

(《朴通事》)

(39)力策而驰之。又群马追逐,彼时衣内披甲,虽枪甚多,皆无重伤,亦无甚损,略有微伤,如麦粒大,皆枪透连环之甲而伤也。

(40)因问道:“近日朝廷有何举动?”世子道:“亦无甚举动,但闻要册立皇子文奎为皇太子。”

(41)A:你买了什么东西?

B:没买什么东西,就买了一点日用品。例(38)-(41)中的“什么”到底表示指别意义还是量化意义,似乎不太好断定,但无论作哪种理解,“没(VP)什么NP”都带有明显的把事情往小里、往轻里说的语气。比如“没甚新闻”表达的完整语用义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闻”,“没买什么东西”表达的完整语用义是“没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释句子的后半部分“只听的高丽新事来”和“就买了一点日用品”的意义,以及它们与句子前半部分看似矛盾的语义关系。

结语

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具有指别、指量两种功能,前者出现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中,后者只出现于否定句中(没(V)+什么NP、没什么NP+V),NP的语义范畴特征对“什么”的量化意义起激发或抑制作用。指别是“什么”的基本功能,其量化意义的产生源于它的指别意义,在针对“NP有且多”作反预期信息传达时,“什么”既可针对“NP”进行指别,也可针对“多”进行否定,由此衍生出量化意义。否定句中用来指量的“什么”实际上也承担着指别的功能,只是与以质指别不同,它是通过量的扩增来完成以量指别的功能,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指别还是指量,“什么”的功能都是用来提升其后NP的指别度,从而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注释:

① 此类例证还有:(1)在本地你有什么亲戚吗?(2)他们正在讨论什么事情。(3)甭说什么客气话了,有困难就提出来吧。例证转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② 例证来源于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 本文所引例句大部分来自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少数为自拟语句,*表示语句有误。

④ 关于否定词“不”和数量成分的相互排斥,请参看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⑤ 关于语篇的连贯性参见Schiffrin:Discourse Markers,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⑥ 关于“注意(attention)”,请参看Talmy,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 1),MIT出版社2000年版。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邵敬敏,张秀凤.“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26-40.

[4]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肖任飞,张芳.“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演变和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2-135.

[6]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4):343-356.

[8]董秀芳.北京话名词短语前阳平“一”的语法化倾向[M]//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沈家煊,完权.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J].语言研究,2009(2):1-12.

〔责任编辑:李 青〕

The Quantitative Significance of“Shenme”in Negations

NIE Xiaoli
(Literature&Journalism Department,Leshan Teachers College,Leshan 614000,Sichuan,China)

Inmodern Chinese,“shenme”bears referential function aswell as quantitative function,with the former function seen in questions,affirmative sentences and negations and the latter only in the structures“mei(V)+shenme NP”or“meishenme NP+V”,and the semantic domain of NP can either stimulate or inhibit the quantitative significance of“shenme”.The quantit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word derives from its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which is the basic function.Basically,the function of“shenme”is the same in both uses,namely to raise the referential level of the NP that follows,thus catching listener’s attention.

quantitative;referential;referential level;attention

H146.2

A

1671-5365(2015)03-0091-07

2014-11-11

聂小丽(1981-),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否定句范畴用法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作”与“做”的用法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特殊用法
学写双重否定句
Units 1—2句型转换专练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