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改不适症需要时间“化疗”

2015-05-25张绪才

浙江共产党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效药公车简政放权

◎张绪才

“车改不适症需要时间“化疗”

◎张绪才

车改“不适症”,估摸是没有进入中外药典的,应当属于一个“中国式新型病理”,可能暂时还没有“特效药”,恐怕也不可能有什么“特效药”。而最好的“疗法”,或许只有赖于“时间”这个“药方”了罢。

公车改革,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纠结多,也众口难调。难就难在,这项改革所涉的对象都是“体制内人”。一直以来,官员按级别配公车、坐公车成了成文也不成文的规则。习惯了坐公车,而且公车似乎成了身份的象征,突然要取消公车,与其他社会人一样,可能挤公交,或驾驶私家车上班,一时无法适应,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症”,也在“情理”之中。

但不得不说,车改“不适症”,实质上是恋恋不舍公车,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患上了“公车症”。众所周知,近年来“车轮上的腐败”一直备受公众指责。对于公车使用,曾有人调侃道: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接送孩子上学,家属上下班、超市购物、外出游乐等,公车全包,正所谓:“公车私用”已成了一大“公害”。对于官员个人来说,公车如此方便,突然被取消,不“症”才怪。

说到底,车改“不适症”,其实还是“官本位”在作祟。一些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屁股坐得软了,步子迈得少了,双手动得少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官老爷”。这也充分说明了车改的必要性、紧迫性、正确性。但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一星半点异见,尤其是公车改革,直接触动的是“体制内人”的利益,就必然会引起一定的“不适”,这也是必然。

可以肯定的是,车改“不适症”,虽然是新型“病理”,却不是疑难杂症、难治之症,不过是一种“失恋症”,属于公车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思维、转变心态,然后找到一个新的“恋爱”对象,个别领导的车改“不适症”才会得到化解。当然,这需要用时间“化疗”,同时也需要制度耐力相配合,即“心药”和“制度药”双管齐下。

简政放权休得“玩花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严查简政放权改革中“玩花样”等现象。

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简政放权,目的完全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但是,确实如李克强总理所斥责的那样,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打着“简政放权”的旗号,借“改革”的名义塞进了私货,玩起了花样,改革是假,倚权敛财是真。/吴之如文并画

猜你喜欢

特效药公车简政放权
我国首款新冠特效药背后的慈善力量
治理迭代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特效药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漫画
您万万想不到的痛风“特效药”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