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三友筋纹壶”的艺术构建

2015-05-24冯杏华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梅枝筋纹器三友

冯杏华

(宜兴 214221)

紫砂壶的造型虽然变化无穷,仍然需要遵循艺术创造的法则,由感性而发,步入自由、天然、自怡、自娱、自乐的创作空间。这款“三友筋纹壶”(见图 1)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法,结合筋纹器与“三友壶”的特点设计而成,用规则的筋纹融合仿生造型的物状,用筋纹的语言淡化雕塑的工艺特征,删繁就简、收敛有致,同样具有艺术美。

图1 三友筋纹壶

1 紫砂“三友筋纹壶”的造型

紫砂“三友筋纹壶”是以“础壶”为造型和筋纹结合为一体的器身,筋纹的线条特别典雅、优美。与传统的筋纹器不一样,“三友筋纹壶”是在筋纹器的基础上加以雕饰竹、梅、松,这些雕塑构成了壶器实实在在的立体空间,产生空间上的自然美感,予人以刚劲之美。“础壶”造型和筋纹结合为一体的器身有舒展的块面,雍容雅致、从容不迫,便于在此块面捏塑梅花、梅枝。梅花清新,梅枝的线条劲挺有力,给人以阳刚力度。

在紫砂“三友筋纹壶”上,能够感受到它整体的大气,但不觉张扬,而是内敛含蓄,这点很合文人的审美追求。筋纹的块面成叠落式样,即上小下大,渐次舒展,形成了很有张力且给人以向上的挺拔感、耸立感。筋纹和捏塑的交融,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刚柔相济,线条简洁不冗杂。倘若把筋纹构成壶体看作“枝”,那么竹、梅、松的雕饰就是“叶”,两者的巧妙搭配,构成了“枝叶并茂”的艺术效果。所有这些组合起来,很符合大众在欣赏艺术品中推崇“有骨有肉”的审美理念。

紫砂“三友筋纹壶”的盖面平,壶钮处理成缩微的松树虬枝状,视觉上有轻盈上扬之感,具有动态效果,且与筋纹的壶身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与壶把弯曲的梅枝状、壶流的竹节状形成了上下呼应之势。壶流略微高耸,但能与壶钮之挺拔呼应,整体之势节奏感强,与儒家、道家一致推崇的刚柔相济是合拍的。如果说刚为阳、柔为阴,阴阳和谐,那此壶是和谐的,刚不压柔,柔不压刚,比较而言,是柔和中见刚劲,这比刚劲中见刚劲要高明得多。我们常说增之一分则太高,少之一分则太矮,说的是恰到好处之重要。恰到好处就是和谐,和谐则美。观此壶把的位置,“把”底部之上限与壶之第二道圆弧线在同一个水平位置,比起上提或下移都要和谐,产生了视觉之美。

2 紫砂“三友筋纹壶”的文化蕴意

紫砂“三友筋纹壶”的松树、翠竹、梅花三样装饰,合称“岁寒三友”。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岁寒三友”传递着妙不可言的文化价值,缘起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典故: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苏东坡初到黄州时,远离亲友的心情非常苦闷。他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后来,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演变成了紫砂“三友筋纹壶”的文化蕴意。

3 结论

紫砂壶具倘有深究的价值,至少具备文化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研究了紫砂“三友筋纹壶”,实际上就是在探究它的文化渊源,讨论它的造型,实际上就是在讨论的美学价值。说到底,紫砂壶除了满足基本也是必备的使用功能外,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紫砂壶能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或准艺术品的重要分水岭。

猜你喜欢

梅枝筋纹器三友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最美中国画100幅 》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关于诗界“三友”
病梅记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