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枯木逢春犹再发——浅谈紫砂“知秋壶”的造型艺术

2015-05-24高建明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花货壶嘴壶把

高建明

(宜兴 214221)

雅俗共赏,语出孙仁孺的《东郭记·绵驹》曰:“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主要指一件艺术品展示于人前,无论文人雅士还是世俗常人都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雅俗共赏,超越了人们艺术品欣赏范畴的限制,是艺术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世人常说,紫砂光器返璞归真,紫砂花货可融万物,独有一番风韵。

紫砂花货极具塑造性、创意性,创作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事物和风景,如:梅树、松桩、竹子、瓜果、蝉等,并进行加工提炼,或仿其形、或取其意,通过精巧细致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艺、合理的结构,尽情展现自然形态之美,以增加视觉美感。因此,紫砂花货取型自然却高于自然,增添了整体的姿态美、韵律美,引得众人称赞。紫砂花货发展至今,留有许多精品,如“西瓜壶”、“竹段壶”、“提梁壶”等,其创作贴近生活,赋予了花货极大的生命力。紫砂艺人利用精湛的技艺、灵巧的心思进行紫砂壶创作,显示其立足于传统,不懈创新的精神。紫砂“知秋壶”(见图1)以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树干、树叶为元素进行创作,壶身、壶把、壶嘴均由树干塑性,壶把处树枝自由伸展到壶盖上,向上凸起,形成壶钮,自然气息浓厚,让人津津乐道。壶盖与壶身结构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严谨细致、气度非凡。紫砂“知秋壶”藏巧于拙,是超越了人工堆砌的奇巧。

图1 知秋壶

紫砂“知秋壶”壶身如同一截遒劲木桩,自然形象生动,颜色富于变化,以抽象性的变化构成壶身之美,犹如皲裂斑驳、伤痕累累的树干,惟妙惟肖,色彩搭配恰当,尽显沧桑之感,极富诗意,增加了壶的审美价值。壶把自壶底向上延伸至壶肩处,由粗到细,与壶身自然融为一体,枝干上的疤痕清晰凸显,似是不胜秋风,或被修剪,以增视觉之美。壶把落脚处有树枝延伸至壶身和壶盖,一致性较好;壶盖树叶中心部位自然舒展在壶盖上,以作壶钮,创意新颖;壶身树叶两三片,近枝部位尚绿,叶尖泛青,细细观察,还可发现叶尖上的破损痕迹,或是树干供给养分使得树叶水分减少自然焦枯;亦或是夏日虫子的啃噬而成,富有情趣,形神兼备;长壶嘴犹如从主干中自然长出,略高出壶盖,灵动活泼,且实用性强,出水顺畅、线条分明、刚劲有力、收水爽利,无水珠四溅;平嵌盖外形依壶身而作,与壶身融为一体,如同树的年轮自然蜿蜒,规整自然、扣合严密,无一丝缝隙。观紫砂“知秋壶”,壶盖、壶嘴、壶身、壶钮与壶的创作主旨相符,一树一叶皆素雅简朴、沉稳大度;枝枯叶黄,却无丝毫颓败之感,只觉明媚动人,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壶体带有浮雕和半浮雕的装饰,似是枝头树叶随风跳动,灵动活泼,增加了壶身的立体感,自然之趣尽显,秋意动人,也符合中国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无矫揉造作之感。

大和小为两个辩证的体系,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与中国的禅宗思想契合。禅宗认为:“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当人参悟一切,则心中无物,观一物可见整体世界,有以小见大之意。紫砂“知秋壶”亦是如此,叶枯黄而知天下秋,以斑驳树干、零星黄叶可观整棵树,甚至整片树林的风景。夏秋交替,树叶逐渐变黄,随秋意渐浓,树叶渐渐飘落,随风飞舞,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显示出的气象更为阔达,且无关乎壶本身的造型,只与意向有关。中国人善于以小观大、以小藏大,所观之物往往超越了事物本身,简朴中蕴含丰富内容,意味悠远深长,平白生出许多雅趣。人如同“知秋壶”中树身微雕,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沧海一粟,更应该自珍自爱、自我抚慰,勇敢超越自身局限,达到新的人生高度,不留遗憾。禅宗提出活在当下,当下即为圆满,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受生命的真实。同时,春播秋收,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摆脱了夏的热情,又未到达冬的萧瑟,透露出一股成熟魅力,正如紫砂花货在艺人不懈的努力下,逐步从繁荣走向成熟。

紫砂花货造型精巧,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断结合世人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风韵独特,与现代美学相符,拥有无限的生命力。紫砂“知秋壶”借微雕手法创作,整体结构匀称和谐、生动自然,粗糙朴素的外表衬托秋之浓烈,更显浓浓秋意,小天地中蕴含有大世界,增加视觉上的延伸感,奥妙无穷,引人深思。手执“知秋壶”,静心品味茶香,似是脱离了现实世界,徜徉在秋的美景中尽情观赏这片金黄的世界,感受人们收获的喜悦,不由地乐在其中。

猜你喜欢

花货壶嘴壶把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
浅析紫砂《南瓜壶》的田园风趣
历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