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5-05-24任泉钟
于 惠 任泉钟
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于 惠 任泉钟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2例, 均为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CHF患者, 并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益心舒胶囊, 3次/d, 1.2 g/次, 治疗12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重点随访。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率、无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位生存期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 值得临床推广。
益心舒胶囊;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临床上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冠心病、心肌病等病症, 早期治疗时中医疗法显然比西医有优势[1]。作者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益心舒胶囊进行治疗, 并观察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入住本院治疗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52例。治疗组男30例, 女22例,平均年龄(70.18±8.82)岁, 冠心病16例, 高血压21例, 心肌病5例, 糖尿病8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对照组男27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70.51±8.32)岁, 冠心病15例,高血压22例,心肌病4例,糖尿病6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
患者的症状大都为心慌、中气不足、四肢无力、头晕。其舌脉脉数无力, 舌红少苔;而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或高血压或心肌病, 而心功分级为Ⅱ~Ⅲ级, 年龄20~85岁。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及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洋地黄等药物中毒导致加重的患者;造血弱等原发性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按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给予两组患者进行治疗[2]。两组同时进行西药常规治疗, 其中治疗组加服益心舒胶囊, 3次/d, 1.2 g/次, 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上患者的死亡情况、再住院情况、药物不良情况。其中, 死亡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性死亡, 再住院情况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再入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率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 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率、无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Kanplan Meier生存分析 见表2, 表3。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n(%)]
表2 两组生存率比较(n)
表3 两组心源性再入院率比较[n(%)]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 以上两组均未发生。
3 讨论
金元四大家的李杲曾发明了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的生脉饮。而益心舒胶囊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丹参、黄芪、川芎等药物, 对人体起到活血益气, 滋补养阴的作用。人参可以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明目, 开心益智, 可以补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如:劳伤虚损、食少、虚咳喘促、自汗暴脱还是惊悸、健忘、眩晕头痛。而麦冬的主要成分为麦门冬皂苷则有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等功效。黄芪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 多用于气虚乏力, 表虚自汗。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黄芪对心脏也起到了极强的改善作用, 不仅保护心肌细胞, 同时还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减轻心脏负荷作用。丹参可以活血祛瘀, 凉血消痈, 经常用于月经不调、痈肿疮毒、心烦失眠、冠心病等病症。山楂中的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可以起到调节心肌脉血流量、防治心动过速、过缓等作用[3,4]。川芎具有安抚神经, 活血行气等功效。慢性心功能不全病程较长, 病理发展出现心气难主血脉, 常会血瘀不化, 此时常加川芎以缓解。人参麦冬等类洋地黄样药物可以强心且无副作用。
综上所述, 患者如在心力衰竭的早期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合益心舒胶囊进行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 缓解其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并降低其他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了心源性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朱妙章,袁文俊,吴博威.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38-151, 451-459.
[2] 朱德明, 苏海, 吴美华, 等.川芎嗪、丹参对心肌成纤细胞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8(7): 423-425.
[3] 宫丽鸿, 张艳.中医药干预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案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2):166-168.
[4] 马宏秀,张治祥.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5):73-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92
2015-01-06]
250022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