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光合特性及产叶量的影响

2015-05-24叶楚华胡兴明

中国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穴施净光合单侧

于 翠 范 锦 邓 文 李 勇 熊 超 叶楚华 胡兴明 杜 寒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光合特性及产叶量的影响

于 翠 范 锦 邓 文 李 勇 熊 超 叶楚华 胡兴明 杜 寒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

为探求桑树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了每667 m2桑园全年施用有机—无机桑树专用复混肥200 kg时,4种施肥方式,即1次双侧沟施、2次单侧沟施、1次穴施、2次穴施对桑树叶片光合参数、产叶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双侧沟施的施肥方式,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1,5-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产叶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全糖含量等均显著高于2次单侧沟施、2次穴施和1次穴施的施肥方式,但光合能力、羧化效率、表观量子效率、蛋白质含量与其它施肥方式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全年1次双侧沟施有机—无机桑树专用复混肥,可提高桑树光合效率和产叶量,并能达到省工、省时的效果。

桑树;施肥方式;双测沟施;单测沟施;穴施;光合特性;产叶量

施肥方式是影响肥料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成本、促进桑树高产和稳产、提高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施肥方式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焦蕊等[1]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表明,单从提高果实品质而言,以沟施肥料效果最好,撒施效果次之。范艺宽等[2]试验表明,追肥灌注处理的烤烟叶绿素含量最高,追肥穴施处理高于追肥侧条施。王允喜等[3]对山楂和桃树施肥试验表明,穴施不仅能使有限的肥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能促进果树的生长,增加产量,尤其对幼龄果树效果更好。付倩雯等[4]认为,采用辐射状施肥的方式,枣树的光能利用率较强,能明显增加枣果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适宜在枣树高效栽培技术中优先推荐。

蚕桑生产中桑树施肥主要有沟施、穴施、环状施肥、撒施等方式,有关施肥对桑树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但主要是针对施肥种类及施肥配比方面的研究[5-9],而对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未见研究报道。栽桑养蚕一年需要多次采叶,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需要多次施肥补充土壤的养分,桑园管理劳动力成本高,而氮肥的大量撒施,造成桑园土壤的营养元素不均衡,肥料的利用率下降,桑叶产量低、质量差[10-11]。为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压力,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桑园轻简化合理施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探求桑树优质高产的施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我们研究了4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桑树品种:农桑14号,于2011年3月24日栽植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每667 m2栽植980株,株行距为0.4 m× 1.7 m,低干树型养成。

施肥品种:有机—无机桑树专用复混肥(以下简称复混肥),是根据桑园土壤特点及桑树对养分的基本需求研制而成的,由湖北有机生物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其中N、P2O5、K2O的比例为15∶4∶6,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0%。

主要仪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美国LI-COR公司生产;SPAD-502便携式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日本美能达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置与施肥方法 桑园施肥方式设2次单侧沟施(FG)、1次双侧沟施(QG)、2次穴施(FX)和1次穴施(QX)4个处理区,每个小区面积66.7 m2,3次重复,试验区随机排列。每667 m2桑园全年施复混肥200 kg,1次性施肥的在3月15日进行,施入复混肥20 kg/区;全年分2次施肥的春季在3月15日施复混肥8 kg/区,夏伐后在6月4日施复混肥12 kg/区。2011—2014年连续3年,按4种施肥方式进行施肥,试验期间不另行施肥与翻耕,统一进行桑园管理。

施肥方法:单侧沟施是用旋耕机在桑树一侧50 cm处开沟,施肥后旋耕覆土;双侧沟施是用旋耕机在桑树两侧50 cm处开沟,施肥后旋耕覆土;穴施是在2株桑树中间挖深20 cm的穴,施肥后覆土。

1.2.2 桑叶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每个处理区选择3株长势一致的桑树,再从3株桑树中选择5根光照良好的顶部新梢,测定每个新梢的第7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于2013年5月16日、9月16日,2014年5月23日、9月13日9:30—11:30,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进行测定。测定条件:环境温度28.9~30.3℃,光照强度1 000μmol/(m2·s),大气CO2浓度(Ca)400μmol/mol,相对湿度76%~80%。相同施肥处理区重复测定5片桑叶,同一时段不同施肥处理区叶片按一定的次序轮换测定,以消除由于测试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最后求平均值。

1.2.3 桑叶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的测定 测定桑树的叶位和方法同1.2.2。于2013年8月13日6:00—18:00,每隔2 h测定1次,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进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测定。

1.2.4 桑叶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测定桑树的叶位和方法同1.2.2。于2013年9月14日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响应曲线。用直线回归求得Pn-PAR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d Pn/d PAR,即为表观量子效率。用直线回归求得Pn-Ci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d Pn/d Ci,即为羧化效率。以胞间CO2浓度饱和时的净光合速率为1,5-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以没有气孔限制时的同化速率(即胞间CO2浓度为350μmol/mol的净光合速率)代表光合能力。

1.2.5 桑叶相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测定桑树的叶位和方法同1.2.2。2013年(5月16日、9月16日)和2014年(5月23日、9月13日)在测定净光合速率的同时,采用日本美能达有限公司生产的SPAD-502便携式手持叶绿素仪,活体测定桑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

1.2.6 不同季节桑叶全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桑树叶位的选择同1.2.2。2013年4月27日(春季)、9月18日(秋季),2014年4月23日(春季)、9月11日(秋季),采用蒽酮比色法[12]测定桑叶全糖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13]测定桑叶蛋白质含量。

1.2.7 桑树产叶量和公斤叶片数调查 分别于2013年的春季(5月21日)、秋季(8月29日)及2014年的秋季(9月11日)进行桑树产叶量和公斤叶片数的调查,每个施肥处理区调查5株桑树,4次重复(2014年春季因试验区桑叶被养蚕工人采摘,所以缺少春季产叶量数据)。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LSD法),用Excel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从图1-A看不同施肥方式桑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2次穴施和1次穴施处理净光合速率在12:00时达峰值,而2次单侧沟施和1次双侧沟施处理净光合速率在14:00时达峰值。各处理叶片气孔导度(图1-B)和胞间CO2浓度(图1-C)总体来说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于18:00左右时降至最低值。1次双侧沟施、1次穴施及2次单侧沟施处理区的蒸腾速率在14:00时达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图1-D)。处理间比较而言,不同施肥处理区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沟施和穴施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可能是与测定的时间间隔及施肥方式不同有关。

图1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的影响(2013-08-13)

2.2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从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表1)可以看出,4种不同施肥方式桑叶的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光合能力差异不显著,但RUBP最大再生速率1次双侧沟施[46.70±2.36μmol/(m2·s)]处理区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区,且与2次单侧沟施、2次穴施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全年1次双侧沟施的施肥方式与其他施肥方式相比桑树叶片同化CO2的能力有增加的趋势。

表1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2013-09-14)

2.3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013年和2014年秋季(9月16日和9月13日)桑叶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春季(5月16日和5月23日)(图2)。2013年5月16日各处理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2013年9月16日1次双侧沟施处理区的桑叶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处理区,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014年5月23日和9月13日,1次双侧沟施处理区的桑叶净光合速率均高?速率与2次穴施处理区见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图2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4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从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3)可以看出,2013和2014年各测定日期1次双侧沟施和1次穴施处理区的桑叶相对叶绿素含量,均高于2次单侧沟施和2次穴施处理区;2013年5月16日和9月16日1次双侧沟施和1次穴施处理区与2次单侧沟施和2次穴施处理区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14年5月23日和9月13日1次双侧沟施、1次穴施和2次穴施处理区间相对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2次单侧沟施处理区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图3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叶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季节桑叶全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013年和2014年,不同季节均是1次双侧沟施处理区的桑叶全糖含量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区,且与2次单侧沟施和2次穴施处理区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季节相比,秋季各处理区的桑叶全糖含量高于春季(图4-A)。2013年,不同季节均是1次双侧沟施处理区的桑叶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区,2014年不同季节均是1次穴施处理区的桑叶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区,但处理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相比,秋季桑叶蛋白质含量低于春季(图4-B)。

图4 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季节桑叶全糖(A)和蛋白质含量(B)的影响

2.6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产叶量和公斤叶片数的影响

2013年春季(5月21日)不同施肥处理区的产叶量和公斤叶片数差异不显著,秋季(8月29日)各施肥处理区的桑树产叶量,1次双侧沟施(1 000 g/株>1次穴施(886 g/株)>2次单侧沟施(802 g/株)>2次穴施(776 g/株)(图5-A),且1次双侧沟施与2次单侧沟施、2次穴施处理区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014年秋季(9月11日)各施肥处理区的桑树产叶量,1次双侧沟施(1 441 g/株)>1次穴施(1 376 g/株)>2次单侧沟施(1 298 g/株)>2次穴施(1 200 g/株),且1次双侧沟施与2次穴施处理区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013年和2014年秋季1次双侧沟施处理桑树公斤叶片数少于其他施肥处理区(图5-B)。从初步试验结果来看,1次双侧沟施桑树产叶量有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的趋势。

图5 不同施肥方式对桑树产叶量(A)和公斤叶片数(B)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施肥可以提供桑树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并且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桑树的生长。本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1次双侧沟施的净光合速率、RUBP最大再生速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全糖含量及产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方式。分析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除叶绿素含量增加外,主要是双侧沟施的施肥方式能改善土壤结构,为桑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肥力条件,从而提高了桑树对养分的吸收效率,改善了桑树叶片的光合性能,提高了产叶量。双测沟施将等量的肥料均匀分散在桑树两侧,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分散相对集中,集中相对分散”的分布优势,充分满足根系所接触空间的养分供给[14],使根系分布的更广,吸收根的数量增多,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肥[4]。另外,肥料通过机械开沟旋耕施入后,土壤被打碎,可以增强土壤对养分中化学离子的吸附作用,特别是对铵离子的吸附,减少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损失[15],还可以减少肥料与空气的接触面,降低氨的挥发,使肥效缓、稳、长。此外,本复混肥是采用造粒工艺制成,在土壤中具有缓释效果,既能促进桑树前期快速生长,又能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1次双侧沟施复混肥不仅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桑叶产量、改善桑叶品质;而且相比较而言,还具有省工、省时的效果,值得推荐。

[1] 焦蕊,于丽辰,贺丽敏,等.有机肥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37-38.

[2] 范艺宽,韩锦峰,李社潮,等.不同追肥施用方法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1,(2):12-14.

[3] 王允喜,邹忠海.旱地果园穴贮肥水地膜覆盖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2,(5):29-30.

[4] 付倩雯,吴正保,史彦江,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枣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4,51(12):2 189-2 195.

[5] 李洪胜,李玉厚,席甲英,等.桑树专用复配肥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2,(4):47-48.

[6] 赵卫国,吴惠就,刘利.种茧育桑园专用复合肥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0,26(1):48-50.

[7] 沈国新,蒋松荣,孙树生,等.桑树专用有机复合肥的研究与开发[J].蚕桑通报,1992,23(2):22-25.

[8] 鲁剑巍,熊建平,陈防,等.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J].蚕业科学,2004,30(4):417-420.

[9] 王波,戴漩颖,丁悦,等.不同施肥配比对桑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江苏蚕业,200l,23(1):13-15.

[10]周奇迹,张益农.浙北嘉湖平原桑园土壤调查研究[J].土壤通报,1999,30(2):89-90.

[11]于翠,胡兴明,黄淑君,等.不同施肥方案对露地和盆栽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蚕业科学,2011,37(5):899-906.

[12]刘萍,李明军.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6-87.

[13]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86-287.

[14]邓瑞康,杨勇,吴彦文,等.烤烟基肥不同施肥方式对烟株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86-87.

[15]毛平生,阮建云,李延升,等.茶园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养分和茶叶品质相关成分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3):4-11.

S888.5

A

1007-0982(2015)03-0019-05

2015-04-22;接受日期:2015-06-2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

于翠(1980—),女,黑龙江大庆,博士,副研究员。Tel:027-87106003,E⁃mail:mrsyu888@hotmail.com

胡兴明,研究员,硕士生导师。Tel:027-87380366,E⁃mail:hxm@hbaas.com

猜你喜欢

穴施净光合单侧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橡胶林氮肥穴施下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玉米行间滚轮式穴施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耐密植大豆品种沈农12号光合速率的研究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红茄基肥全层施用与穴施的增产效果
高粱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分析
根区穴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如何区分总光合与净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