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2015-05-23卜祥梅王波王耀岐

山东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肌间局麻臂丛

卜祥梅,王波,王耀岐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0)

传统的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是以人体解剖标志进行定位,通过刺激神经寻找异感来定位神经,需患者配合,常需反复穿刺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阻滞,利用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神经及周围组织,并在实时引导下将穿刺针准确地置于靶神经旁,直观地看到局麻药物的扩散,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1~3]。我们对294例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择期上肢手术的626例患者,所有患者麻醉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资料完整,除外18岁以下、ASA分级Ⅲ级及以上以及臂丛复合其他麻醉方法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超声辅助分为盲探组和超声组。超声组294例,其中男159例、女135例,中位年龄49岁;盲探组332例,其中男172例、女160例,中位年龄47岁。两组患者手术部位均为单侧上肢,手术时间均<5 h。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麻醉方法:盲探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包括单独应用肌间沟入路、单独腋路以及肌间沟联合腋路3种方法。超声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包括单独肌间沟入路、单独锁骨上入路、单独腋路以及肌间沟联合腋路、锁骨上联合腋路以及肌间沟联合尺神经阻滞。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持续监测 NIBP、HR、ECG和SpO2。盲探组肌间沟入路操作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手臂贴体旁,操作者站在患者头前,先让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确定前中斜角肌间隙,从肌间沟的外侧缘垂直皮肤进针,寻找到异感后推注局麻药物。盲探组腋路阻滞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患侧上肢外展90°,屈肘90°,前臂外旋,触及腋窝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进针遇突破感且穿刺针随腋动脉搏动,回抽无回血后注入局麻药物。

超声组肌间沟入路操作方法:将超声探头(5~12 MHz)套上无菌手套,沿颈总动脉外侧,对颈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查,找到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周围被高回声晕围绕的目标神经干,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置于目标神经周围,注入局麻药物,在注药过程中可根据局麻药物的扩散调整针尖位置,使局麻药物尽量包绕在目标神经的周围。超声组锁骨上入路操作方法:扫描锁骨下动、静脉的横断面后、在其外侧可见呈低回声的神经束,被高回声的结缔组织包围,其内下方为呈高回声的胸膜顶,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置于目标神经周围,注入局麻药物。超声组腋路阻滞方法:扫描腋动脉,在腋动脉周围可见低回声的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腋动脉桡侧喙肱肌内可见低回声肌皮神经,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置于目标神经周围,注入局麻药物。超声组尺神经阻滞操作方法:取肱骨中段扫描肱动脉,其尺侧可见低回声尺神经,将穿刺针置于目标神经周围,注入局麻药物。所用局麻药物物均为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均为芬太尼注射液。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局麻药物总剂量、容积、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以及麻醉效果分级。根据麻醉效果分级计算麻醉效果评分,其中Ⅰ级评4分,Ⅱ级评3分,Ⅲ级评2分,Ⅳ级评1分,Ⅳ级视为阻滞失败。麻醉效果分为Ⅰ~Ⅳ级,Ⅰ级指神经阻滞效果满意,患者无疼痛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Ⅱ级指神经阻滞效果基本满意,有轻微疼痛或不适,辅助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后效果好,血压心率基本平稳;Ⅲ级:神经阻滞效果欠佳,患者诉疼痛,血压心率波动明显,辅助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后仍有疼痛,尚可完成手术。Ⅳ级:阻滞失败,患者疼痛明显,需更改麻醉方法。

结果:盲探组单独应用肌间沟入路96例、单独腋路65例、肌间沟联合腋路171例。超声组单独肌间沟入路71例、单独锁骨上入路21例、单独腋路78例、肌间沟联合腋路89例、锁骨上联合腋路13例、肌间沟联合尺神经阻滞22例。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物中毒、气胸等并发症。超声组麻醉成功率为95.6%、盲探组为92.2%,两组比较,P>0.05。两组局麻药物物剂量、容积及芬太尼用量、麻醉效果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局麻药物剂量、容积及芬太尼用量、麻醉效果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局麻药物剂量、容积及芬太尼用量、麻醉效果评分比较(±s)

注:与盲探组比较,*P<0.05。

组别 局麻药物剂量(mg)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局麻药物容积(mL)芬太尼用量(mg)麻醉效果评分(分)246.2±22.6 113.1±19.3 39.4±6.9 0.047 3.04超声组 227.0±25.8 119.9±21.9 30.5±5.8* 0.038* 3.38盲探组*

讨论: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新方向,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则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可视化技术之一。对小儿、意识欠清楚的患者以及解剖上有畸形或定位困难的患者,超声技术有突出的优点[4]。在教学和培训中,超声可使学员更直观地感受神经阻滞技术操作,掌握局部神经的解剖。除上述优点外,本研究还发现,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①方法和入路较为多样化,除肌间沟和腋路外,锁骨上入路和尺、桡、正中神经阻滞较常使用,相比之下,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和入路较为单一,锁骨上入路易出现气胸等并发症,故极少应用;②超声引导可以根据阻滞效果进行目标神经补充注射局麻药物,使神经阻滞效果更加完善,提高患者满意度;③麻醉效果评分明显提高,术中仅用少量镇静药即可使患者安静入睡,减少了麻醉性镇痛药物芬太尼的用量,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可见,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改善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降低局麻药物的容积,减少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中观察参数和指标受到病历的限制而不够全面。另外,由于超声技术刚刚在本科室开展,初学者操作熟练程度不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结局的评价[5]。

[1]Hashimoto A,Ito H,Harato M,et al.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 nerve block[J].Masui,2011,60(1):111-119.

[2]李文波,陈志奇,田春梅,等.彩色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0,16(33):112-113.

[3]张新龙,柴艳云,王晋平,等.超声引导系统在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22-23.

[4]Amiri HR,Espandar R.Upper extremity surgery in younger children under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brachialplexus block:a case series[J].J Child Orthop,2011,5(1):5-9.

[5]Niazi AU,Haldipur N,Prasad AG,et al.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 performance in the early learning period:effect of simulation training[J].Reg Anesth Pain Med,2012,37(1):51-54.

猜你喜欢

肌间局麻臂丛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鱼身体里的“小刺”
刀鲚肌间骨新类型的发现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