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藏民族关系

2015-05-22徐梦佳

卷宗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族关系汉藏西藏

摘 要:本文介绍了有关西藏的历史和汉藏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西藏文化与祖国内地文化的交流是明显的,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历史进程中的主流,汉藏关系自古以来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西藏;汉藏;民族关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西藏施行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藏民族间的相互认同和族际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1 历史上西藏与中央的友好关系

1.1 和亲制度,汉藏之间友好往来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政策,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634年(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来到长安,唐朝亦遣使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641年(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传入西藏,许多藏族文化也被汉族所吸收,成为唐朝与吐蕃沟通联系的桥梁。自此,西藏政府与中央建立了世代的友好关系。710年(唐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双方使节往来更加频繁,定界刻碑、互不侵犯、开场互市。虽然唐朝与吐蕃之间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但双方交往密切,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觉”,是汉藏关系的主流。

1.2 元朝一统,西藏正式纳入版图

元朝建立之初,西藏仍然处于四分五裂、没有统一政权的局面,不存在吐蕃王朝那样一个统一的“吐蕃帝国”(846年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陷入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1247年的凉州会晤,议定了西藏地方归附蒙古汗国的办法,主要是西藏各僧俗首领承认是蒙古汗国的臣民,蒙古汗国给他们委任相应的官职。从此,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中央政权还设置统一管理全国藏区和全国佛教的机构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政治的统一、驿路的相通、疆界的拆除,改变了西藏与周围地区的关系,为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条件,促进了整个藏民族地区的发展,封建农奴制度也得以确立。

1.3 金瓶挚签,中央强化西藏管辖

清朝初期,清政府通过册封蒙古汗王来统治西藏,用这种方法体现清政府与西藏的隶属关系。1724年(清雍正二年),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两人,长期驻藏,使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更加直接,中央政府的政令可以通过驻藏大臣在西藏得到贯彻施行。1751年(清乾隆十七年),清政府对西藏原有行政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废除了郡王制度,正式授命七世达赖喇嘛执政,同时加强驻藏大臣的权利。自此正式确立了由格鲁派统治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驻藏大臣的职权以及官吏应遵守的制度、边界防御、对外交涉、财政贸易、活佛转世等方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特别是对达赖、班禅等转世实行的“金瓶挚签”制度,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为其后历届中央政府承继,成为百年不变的定制。

1.4 英印入侵,企图分裂汉藏关系

18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将喜马拉雅山诸地区的西藏藩属达拉克、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归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中国西藏从此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从1888年到1904年间,英国接连发动了两次侵藏战争,妄想用武力将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1906年,清政府在北京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14年,英国利用辛亥革命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松弛,策划了侵略西藏的“西姆拉会议”。会议期间,英藏代表还背着中央秘密划出一条印度北部与西藏的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企图将中国西藏西南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印。此后,英国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实行着各种西藏政策,一方面以构筑印度东北边境防御体系为借口,谋求“麦克马洪线”上的领土目标;另一方面又以有条件承认中国在西藏的宗主权为幌子,歪曲西藏的政治地位,怂恿西藏独立,离间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1947年,印度民族政府成立,英国侵略西藏的活动基本结束。但是,新生的印度政府对英印侵藏政策进行了继承。

2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西藏的解放和改革

2.1 解放军入藏,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派遣解放军进军西藏,为帮助西藏人民早日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主持西南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进军西藏,解决西藏的问题,面临的急切任务就是如何通过具体的工作来消除帝国主义在西藏民族问题上的破坏性作用,化解汉藏隔阂与矛盾,以便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到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上层爱国力量为贯彻执行“十七条协议”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达赖、班禅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2 废除农奴制,民族区域自治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公然撕毁了1951年与中央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七条协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维护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坚持依靠百万农奴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力量,平息反革命叛乱,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进行民主改革。经过近三年艰苦的努力, 中央政府制订了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并圆满完成了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赋予广大农奴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965年,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在西藏得以实现,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2.3 经济大发展,五次工作座谈会

1980年,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了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按照不断发展的新情况,修订具体政策,千方百计地把西藏经济搞上去,使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1987至1989年,叛逃在外的达赖集团与西方反华势力接触频繁,派出了大批分裂主义分子潜入藏区,制造了多起骚乱。中央政府被迫在拉萨地区 采取戒严措施,最终骚乱得以平息。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与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2001,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做好西藏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当前迫切需要联系在了一起。

3 新形势下的汉藏关系与边疆稳定

3.1 达赖流亡海外,阴谋分裂国家

1970年,为了给“藏独事业”培养“接班人”,流亡海外的达赖直接授意成立了“西藏青年大会”(简称“藏青会”)。“藏青会”章程第4条便是:为了实现“西藏独立”的目标,要广泛开展运动,不惜生命代价。在达赖集团的推动下,“藏青会”进入快速繁殖期,成员已经有3万多名,集中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不丹、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地。2008年3月14日,西藏发生一起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策划煽动的事件,严重破坏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秩序,撕下了达赖集团“和平主义者”的面纱。

3.2 暴恐事件频发,看清阴谋实质

《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显示,2013年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暴力恐怖主义袭击有10起,呈现出地域扩大、以政府机构和军警为主要袭击目标等新特点。2014年,昆明、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发生多起暴恐袭击事件,恐怖分子的行为更是丧心病狂,引发国内国际各界舆论共同谴责。同时,在国际暴恐活动持续升温、新疆暴恐事件接连发生、西藏维稳反恐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就应更多强调中华民族的一致性和共同性,不要再去强化民族间的区分。任何时候也不能把少数犯罪分子等同于一个民族,等同于一个地区的人。

3.3 民族宗教繁荣,发展促进稳定

2006年以来,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安居房建设,在人均住房面积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整体推进农牧区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综合建设,使西藏农牧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在文化教育上,西藏地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了1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7年以上。在社会人口发展上,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西藏人口由和平解放前的10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00.22万人,其中藏族人口271.64万人,占90.48%。同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也一直关注着藏族干部的培养,3万多名西藏自治区、地(市)、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上,党和国家坚持实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引导各宗教及各教派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并和谐相处,广大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001年起,国家安排专款近20亿元,维修保护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西藏桑耶寺、昌珠寺、扎什伦布寺、大昭寺等46个重点文物的全面维修保护。“现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进入21世纪,因民族宗教矛盾引发局部冲突的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境外达赖集团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加紧分裂国家的行为不断、野心不死。为适应时代发展,构建西藏新型宗教民族体系,就需要西藏各族同胞进一步加强同全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团结,着力促进西藏宗教关系和谐。这符合西藏各民族、各宗教及各教派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也是西藏地区繁荣稳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汕. 西藏发展史[M]. 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87.

[2]王贵, 喜饶尼马, 唐家卫. 西藏历史地位辩[M]. 民族出版社, 2003:119.

[3]熊坤新. 邓小平关心西藏建设和发展———邓小平西藏民族问题思想初探[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04(5).

[4]徐平. 看清暴恐事件的实质[N]. 人民日报, 2014-5-9(05).

作者简介

徐梦佳(1988-),女,江西上饶人,系云南警官学院警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禁毒。

猜你喜欢

民族关系汉藏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一个人的西藏
2《步辇图》:初唐汉藏关系图录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西藏:存在与虚无
汉藏姐妹一家亲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
汉藏一家亲 同爱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