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硬脊膜炎一例
2015-05-22时璐于进洋
时璐 于进洋
肥厚性硬脊膜炎一例
时璐 于进洋
磁共振成像;肥厚性硬脊膜炎
肥厚性硬脊膜炎(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HSP)是一种以脊膜增厚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少见疾病,可与肥厚性硬脑膜炎同时存在。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现将2014年5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1例HSP,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60岁,双下肢无力7 d,阵发性加重。查体结果:神清,自动体位,血压118 mmHg/80mmHg。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脑脊液蛋白定性(++++),血沉为73 mm/h。
采用美国GE公司1.5T Signa MRI仪对患者进行MRI扫描,用自旋回波序列行T1加权(重复时间449 ms,回波时间19 ms)、T2加权(重复时间4180 ms,回波时间136 ms)的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扫描层厚为3.0 mm,扫描层间隔为1.0 mm,静脉注射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行多方位增强扫描,剂量为0.1 mmol/kg。
2 结果
MRI显示C6-7、T1椎体水平脊髓前后方均可见带状稍长T1短T2信号,病变呈弥漫性均匀分布,脊髓前后缘受压明显(图1中A和B)。增强扫描中,增厚的硬脊膜明显均匀强化(图1中C),横断位示脊髓前后硬脊膜明显增厚,增厚的硬脊膜使脊髓明显受压,相应椎管明显狭窄(图1中D)。手术记录提示硬脊膜明显增厚。病理诊断结果:硬脊膜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图1中E)。
3 讨论
3.1 病因
HSP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见。常无明显病因者,称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1]。少数可由外伤、代谢性疾病、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韦格肉芽肿、梅毒、结核、真菌感染、球菌性脑膜炎、硬膜内糖皮质激素和造影剂注射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引起。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引发HSP[2]。
图1 肥厚性硬脊膜炎患者的磁共振显像图和病理图 患者男性,60岁。图中,A:矢状面T1加权示C6-7、T1平面椎管前后可见稍低信号(与正常脊髓相比,病灶边界不清);B:矢状面T2加权示C6-7、T1平面椎管前后带状短T2信号,脊髓受压变细;C:矢状面T1加权增强扫描示增厚的硬脊膜明显均匀强化;D:横断面T1加权增强扫描示脊髓前后硬脊膜明显增厚,增厚的硬脊膜使脊髓明显受压,相应椎管明显狭窄;E:病理图示纤维组织增生伴钙化,部分区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苏木精-伊红染色,×100)。
3.2 病理特点
HSP在病理上表现为硬脊膜的肥厚增生。组织学上增生肥厚的硬脊膜内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并可见淋巴细胞、白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
3.3 临床特点
HSP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脊髓脊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症状,多持续性存在并进行性加重。脊髓可以一个水平或多个水平受累。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好发部位为颈椎和胸椎,也可见于脊柱的其他部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部分病例可出现血沉加快。脑脊液检查多正常,也可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脊液压力异常。有文献报道脑脊液中蛋白量与硬膜增厚范围呈正相关[3]。硬脊膜活检可见CD4+或CD8+T淋巴细胞,提示可能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4 影像学表现
MRI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不存在骨性伪影的干扰,且可进行多方位成像,因此,对HSP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能准确评估病变的部位、范围,显示脊髓有无继发性损害,有助于早期制定诊疗方案。HSP影像上表现为受累的硬脊膜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可位于椎管的前部或后部,增厚的硬脊膜T1加权和T2加权均呈低信号,其中T2加权呈低信号为HSP的特征性表现[4]。由于硬脊膜的增厚导致蛛网膜下腔变窄,相对应的脊髓受压变细,压迫严重时脊髓内可见长T2信号。横断位增厚的硬脊膜呈环状或新月状低信号包绕脊髓。增强后多明显强化,增强检查横断面上呈“C”形或“O”形或新月形增厚的硬脊膜是HSP的影像学特征[5]。部分患者病变的周边强化较中央明显。
3.5 鉴别诊断
HSP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脊膜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病变较局限,以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增强时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硬膜尾征”,多为等T1等T2或稍长T2信号。②硬脊膜转移瘤:表现为硬脊膜局限性增厚并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时不均匀结节状强化,多同时侵及脊髓,结合病史不难诊断。③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外血肿:临床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结合CT容易诊断。④肉芽肿性疾病:多位于鞍上池,可累及软脑膜。
综上所述,HSP具有特定的MRI表现,在排除感染和其他病变后,结合临床能作出诊断,必要时活检确诊。HSP脊髓严重受压时应及时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避免脊髓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1]李晓红,杨洪巍,孙林林.肥厚性硬脊膜炎的低场MRI1例并文献复习[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2):324-325.
[2]陈玲,李淮玉,余锋,等.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1):54-55.
[3]上官景俊,苏衍峰,刘吉华.肥厚性硬脊膜炎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155-156.
[4]Kupersmith MJ,Martin V,Heller G,et al.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J].Neurology,2004,62(5):686-694.
[5]陶晓峰,黄流清,肖湘生.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7):665.
2015-02-23)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5.04.018
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影像科(时璐),重症监护室(于进洋)
时璐(Email:shilu0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