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浅析
2015-05-22李仙绒
李仙绒
【摘 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环境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实施环境会计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把握环境会计概念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环境会计建立的必要性,指出环境会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环境经济
一、引言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环境会计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至于实务的应用更是进展缓慢。作为企业要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建立企业绿色形象的重要性。
二、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三、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一)环境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经济发展不仅仅是GDP在量上的增长,更多的是要求在质上的飞跃。所谓“质的飞跃”其实就是指绿色GDP,即GDP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把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结合起来,以获得“绿色GDP”,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环境会计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
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滞后,严重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企业环境成本与日俱增,投资决策不能不考虑环境影响。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够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和环境;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建立相应的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最终可以实现环境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双赢。同时,不受“环境壁垒”约束,迈向国际化舞台。
(三)环境会计是改善我国环境现状的需要
我国的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不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需要,也危及到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这与企业肆无忌惮使用自然资源以及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单纯追求高额利润有必然联系。他们认为环境资源可以无偿使用,而环境会计认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并且把这种价值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和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环境会计强制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与披露,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浪费自然资源,虚增利润,并使环境保护成为其内在动力,改善我国环境现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环境会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量外资涌入中国。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致使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不断把污染严重的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为抵制这种隐形的环境掠夺,保护我国环境,我们必须实施环境会计。
三、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观念模糊
地方政府官员普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大多以GDP的大小来衡量政绩,忽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企业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如果考虑环境成本,总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愿意考虑环境成本;普通民众对于环境保护事不关己,漠不关心。这一切必然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
(二)环境会计法规缺位
环保法规在具体操作方面不够完善,对环境犯罪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对环境违法方面处罚力度不够;环境会计法规缺少环境会计内容,对环境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形式方面都没有统一可循的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多数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严重地阻碍了环境会计实务的开展。
(三)环境会计技术不明确
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模糊,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混乱。目前,学术界就计量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导致各企业不能在环境问题上具有可比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无统一规定,在披露的范围、内容、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尚难真正实施,缺乏可操作性。
(四)环境会计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仍然按照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人员,会计学科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不存在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三、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对策
(一)提高环境会计观念
政府官员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既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在实践中支持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或逃避社会责任,要重视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普通民众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完善环境会计法规
不但要建立健全相应环保法规,而且要制定相应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设立环境会计制度等。
(三)加强环境会计技术研究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系统化,突破实务操作的障碍。同时,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四)提高环境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环境会计作用的发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对会计人员从思想上加以教育,从职业道德上加以规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会计学科领域中增设环境会计方向,同时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环境会计专业课程,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刻不容缓。环境会计问题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现在我国,环境会计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段很长很曲折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建立它完善它,使之可以为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民芳.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2).
[2]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09(5).
[3]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J].会计研究,2009(6).
[4]袁广达.环境会计与管理路径研究.北京: 经济科学出社,2010(5).
[5]蒋麟凤.企业价值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