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科学课中的实践探索
2015-05-21胡晓东
胡晓东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要学习科学课时,模仿科学家,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相应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采集信息,进行交流,并对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加工整理,最后得出一个相应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探究的方法、创新意识培养和情感教育等等。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驱动器,是主动学习的助燃剂。只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过去,许多学生常怯于老师的威严,不敢提问题。因此,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开放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找问题、问问题,鼓励学生什么问题都可提。学生一开始提问题可能会出现所提问题漫无边际,没有针对性,更多的是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是问题太多,难度太大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能就问题的结论有一定的猜想。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提出了问题只是走近科学第一步,这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进行探究。
(一)尝试对问题的猜想和假设
“莫认小孩小,虽小并不小”,这是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对生活和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特别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途径是快速而且宽广的。所以,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大胆尝试让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结论。如:《电磁铁》一课,可由学生非常熟悉的物体——磁铁开始,回顾磁铁性质有南北两极、两极的磁性强、指南北等特点,然后与电磁铁比较假设电磁铁的性质特点。
(二)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的成功的一半,更重要的一部分是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的提出伴随着兴趣的驱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要借助这一股推动的力量,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这时候要起到一个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太阳和影子》一课,学生想知道太阳的概况。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去上网查找资料;问老师、家长;打电话问专家;看书、看电视;到天文馆参观;到太空观察等方案。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现有资源状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材料的结构,组织学生灵活运用教学资源,采取适用的学习方式。
(三)自行探究,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科学课教学的核心是“探究式学习”,教师要释放时空,让学生能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制作、调查等活动。教师要积极协助学生选取观察的事物、对象和实验的器材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为学生的探究出现的困难提供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等。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和分工合作,使学生自主愉快地进行探究活动。对在探究获得的实验现象、结果或调查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比较、多分析去其不当,取其精华,找出实验现象、结果中的共同部分,或在实验、调查中重要的数据、有价值的部分,最后形成科学的成果或科学结论。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发出声音。有的想让皮筋发出声音;有的想让小鼓发出声音;还有的想让空小瓶发出声音等等。在物体发声的同时,引导学生收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然后通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
通过简单的有效的学生擅长的表达方式,如:口头表达、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展览会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成果。在此交流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吸收别人的科学成果,丰富自己探究知识的经验,养成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三、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不能再依靠单纯的考查、考试。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学生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这是不能以一纸试卷所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过程的评价,综合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给予合理的评价。
经过教学实践,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材的束缚。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人文意识和科学素养,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