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中家长因素缺失的思考

2015-05-21马希良

中小学校长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本家长课程

马希良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所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沉淀与累积形成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反思我们自2001年6月以来实施的新课改,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一般学校无特色,特色学校不特色,千篇一律,不能错位发展?无论是何种归因,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不应该被忽视,那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家长因素的缺失。没有家长参与的校本课程,就课程开发而言就不周全,而有缺憾的校本课程,正如《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王永江所言,就不能很好地产出学校的产品。没有真正意义上产品的学校,特色从何而来呢?

一、新课改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家长助力

根据系统论观点,社会是一个巨系统,教育则是这个巨系统中的一个大系统。它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合一。尽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正如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的那样,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大体可以分为开发参与者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开发参与者因素包括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学生及家长等。环境因素包括物理性环境因素和政治制度、领导、文化等软环境。但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中,往往是学校教育一家独大,社会教育其次,而伴随人一生、影响人一辈子的家庭教育却显得格外惨白或十分缺位,也就是说,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处于爽约与缺位状态。究其原因,学校教育是一种自觉、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之相比较,在课程建设者眼里则显得杂乱无章,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中就自觉不自觉或有意无意地撇开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或重要因素——家长,自然而然就放大了学校的课程领导者、管理者以及课程专家的作用。岂不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言行及其智力、体力、性格、习惯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家庭与社会就是这种客观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学校教育角度而言,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基于此,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就不能不考虑社会参与者,特别是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参与因子及影响,即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

一方面,家长助力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者,家庭首先是给予儿童教育的地方。第二,家庭是孩子接受影响和教育最持久、最广泛地方。第三,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孩子与家庭的物质关系,决定了家庭影响的特殊力量,其表现为当学校、社会等因素不一致时,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倾向于家庭方面。

另一方面,家长及家庭助力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保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方面,家长及家庭对学生要进行全面、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最令学校、社会因素不能企及的是对孩子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第二,智育方面,家长及家庭主要在于促使孩子认真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不断扩大孩子的知识领域,培养其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早发现和培养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与爱好,为其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第三,体育方面,家长及家庭除了通过经常督促检查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还要保持饮食清洁,住所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保证儿童有足够的营养与睡眠。指导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卫生保健常识。第四,美育方面,家长及家庭在树立向上、健康、正确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家长及家庭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推手,要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生产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因此,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放手让家长参与,以此希冀处于低层次徘徊的校本课程因家长助力而更接地气,更加受学生欢迎,更加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拓展学校特色创建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家长参与存在着客观“硬伤”

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其前景是美好的,但在现实学校教育背景下,在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中的确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硬伤”。

首先,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无真正指导性强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来支撑。就哲学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而言,一般呈现为教育目的与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价值观与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知识论与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教育目的思考的是课程与教学论与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以及对人性的理解等相关问题。价值观思考的是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生、教师、社会对凝结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教育元素的需要、判断与取舍等问题。知识论思考的是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等问题。由此不难看出,在现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理论中,就家长对课程与教学论影响并未成为其思考的因子,因此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哲学基础就显得格外惨白无力。一个没有哲学引领与指导的活动究竟能走多远?答案不言而喻。

其次,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无真正针对性强的课程理论照应。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课程理论就会发现,它主要有:一是实用主义课程论。它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不难看出,其中论及的并不太关家长的事,它突出儿童这个中心。二是分析哲学课程论。分析哲学课程论对一些教育概念的重新界定,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这些教育问题,起到了“清思”的作用。同样不难发现。与家长关系不大,它只对课程相关的教育观念界定有兴趣。三是存在主义课程论。它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自由交往的过程,教育中师生都是自由的个体和主体。只有通过师生主体之间的精神交流与心灵沟通,才能理解他人的历史,理解自己和现实,而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不难揣摩,其中只涉及学生与教师,并未关注家长及其参与教育的事宜。

再次,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无真正操作性强的遴选、甄别机制。第一,现实学校教育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领导者是学校领导,管理者是学校教导(务)处,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实施对象是学校学生。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这是对在岗教师以及未来教师的一种要求。大多数家长本身不具备这方面条件。如果要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来,那么有谁来对家长进行各方面的遴选、甄别呢?这是一个十分严峻迫切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虽令人向往,却难以企及、逾越。

第二,在现下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学校管理体系中乃至专业教育科研部门中,均没有保证让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的一种机构设置、平台以及与之相应的措施保障。就学校而言,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为了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旨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形成基于现有课程资源的办学模式;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满足学生存在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学校教师及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也常常是学校内部及一定区域内(一般指县域)组织相关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发的,家长想参与,究竞以哪种方式参与,借助于什么平台,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另外,即便是家长有热情想参加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除了正常上班,也不能保证参与的时间与精力。

第三,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资质、知识储备、思想修养、能力水平、课程论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也在短时间内无法遴选、甄别清楚,认识到位。进而配置合理,故而面对一个班学生相应的几十号家长,因校本课程开发而开展沟通、协调、遴选、甄别,往往是一件学校不愿触及的事情。这也是学校课程管理中新课改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剪刀差”或短板。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家长参与必须厘清、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课程领导者、管理者及家长要明确,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仅仅起的是辅助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学校特别有要求,自己又十分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一定要倾力帮忙,从旁协助,力戒急躁冒进或热情过头。

(二)帮忙而不添乱原则

这是人民政协对政协委员的要求,这一条其实很适合家长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课程领导者、管理者及家长要明确,家长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要以学校选择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如果学校选择了就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参与。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学校为主体,不能指手画脚,干涉其中,只能建议。因为家长毕竟不是搞教育的专家,开发课程的行家里手。

(三)坚持配合学校抓产品原则

课程领导者、管理者及家长要摒弃把学生当成学校产品的一贯思想,像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成都陈大伟教授、教育界的“另类校长”郑杰、山东潍坊基础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潘永庆、《学校品牌管理》总编王永江那样,视学校课程为学校的产品,积极投身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汲取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学生及家长等的有益、有效力量。共同完成王永江总编所言的班本课程、师本课程和生本课程以及王永江在“第三届广东校园文化观摩会”上提出的第三种课程——校园文化。

(四)强调“社交规范”,力避“市场规范”原则

美国人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说,如果你家里搬沙发,要请邻居帮忙,邻居会很乐意。日后邻居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忙,如果你要给钱,反倒可能得罪人。可是如果你整个搬家都让邻居来,而舍不得用搬家公司,你则可能把邻居大大得罪。因为你误用“社交规范”来逃避“市场规范”。这给我们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是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只是从旁协助而已,如果任凭、放任让家长来搞校本课程开发,让其全面开花,就会本末倒置,不仅影响课程质量,而且也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与不满,进而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与巩固,也会影响特色学校的建设。

(五)坚守全面性原则

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应以“扬长”而不是“补短”为目标。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提倡面向全体家长,尽管每个家长情况都不一样,但我们应倡导坚守全面性原则。就是让每一个家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有发言权,都有展示个性的机会,保证全体家长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既有权利,又有理应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与责任。具体的做法就是:学校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腾出或预留一个空间。放手让家长自己往前走;搭建一个平台,让家长自己去锻炼;创造一个机遇,让家长自己去把握;设立一个冲突,让家长自己去讨论:解决一个问题,让家长自己去找答案;选择一个题目(课题),让家长自己去探究。

(作者: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处主任)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喜欢

校本家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