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路径分析
2015-05-21沈天帅
沈天帅
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数学是不好学的,只有勤奋是不够的,必须拥有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而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数学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对数学产生兴趣,热爱数学。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自身修养,使学生尊重你,从而喜欢你的课
作为教师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理清数学中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的算理为简单的数学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相同”,容易使学生“机械化”,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养鸡场养母鸡12只,公鸡7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学生回答:12减7等于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母鸡,7表示与公鸡同样多的母鸡7只,母鸡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公鸡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公鸡多的部分,从12只母鸡里去掉与公鸡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公鸡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对数学的兴趣和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母鸡多一些,公鸡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母鸡比公鸡多的5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课堂要贴近生活实际,努力提高课堂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让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会数学的奥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利用其特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习了时间以后,让学生自己安排好学习时间表以及周末的安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课堂的教学等。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充分调动起来,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才能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道理,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