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15-05-21黄昌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格

黄昌萍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生命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对学生来说,人文素质实际上是指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都与他的人文素质密切相关,如果忽视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会导致人格的缺陷。而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培养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知识双优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中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更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人文素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人文精神的氛围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承认和尊重每一个人。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指导人们思想的却是“君本位”。这种思想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师道尊严”、“唯师独尊”,老师没有把一个个学生看成有思想感情、有独立个性的人,只是把他们当成知识接收器和答题机器,因此,也就谈不上尊重学生。对于那些敢于提出质疑、冒犯老师尊严者,轻则斥骂,重则视为异类。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尊重别人吗?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才能培养他们尊重别人的人文精神。记得有一次上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在探讨文章的主题时,我提出了传统的“金钱说”,即本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的变化,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观点一提出,马上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我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生活中也有认钱不认亲人的人呢?”“老师,菲利普夫妇也不富裕,于勒又是个败家子,不把他送到美洲怎么办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没有强求一致灌输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人尽量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还有一次,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有学生提出,我们现在的高考、中考,跟古代的科举制度没有什么区别。我没有武断地说他错了,而是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找出二者的异同。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尽量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回答时出现的偏颇,我也因势利导,鼓励思考。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而要给予肯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独立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学语文教材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羚羊木雕》谈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尊重,尤其是如何判断孩子之间的友情的价值;《台阶》中的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为的是得到村人的尊重;《陈太丘与友期》告诉我们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和他人;《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虽然在归途中悲壮覆没,但他们的人生价值却得以实现;《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信客》则是谈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的怜惜和尊重;《热爱生命》唤起我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斑羚飞渡》、《敬畏自然》更进一步呼吁我们不仅要珍爱人类的生命,还要关爱动物、尊重和善待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此外,《安塞腰鼓》、《口技》、《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观潮》等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这些丰富的人文素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使课堂教学浸没在人文氛围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己的人文意识。因此,我们应有效地把握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丰富学生的知识, 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在课程评价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核心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肯定。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中考、高考等终结性评价,还应加强过程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资料,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表现,应该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和分数以外,还可以用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还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将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富有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自信和自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