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鸿门宴的历史真相

2015-05-21梁卫星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楚怀王项伯范增

首先,从政治局势来看,在鸿门宴上,项羽根本就不可能杀刘邦,也没有必要杀刘邦。

当时项刘身份相当,都是铲除嬴秦暴政的义军领袖,但他们名义上都是楚怀王的属下,没有楚怀王的命令,项羽没有权力杀刘邦。而楚怀王不可能示意项羽杀刘邦,因为他需要他们的相互牵制以维护自己的地位。谁先入咸阳城即可作关中王,这也是战前项刘二人当着众将领和楚怀王的面约好了的,刘邦因约起意并无丝毫过错,可见,项羽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杀刘邦。战后项羽势大,如日中天,他有定鼎天下之志,想铲除一切潜在的威胁,在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如果此时他杀刘邦,将会令天下诸侯心冷,很有可能会刺激到天下诸侯,使他们联合对抗自己。所以,鸿门宴上,项羽若杀刘邦,在政治上的弱智,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就人物个性而言,项羽在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杀刘邦。以项羽的性格,即使要杀刘邦,绝对不可能选择在宴会上诉之以阴谋手段,这有损于他一贯的英雄个性,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战场上征服刘邦,以当时项羽军队的实力和士气,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么,项羽在听到曹无伤关于刘邦“欲王关中”的报告后,何以要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呢?这是可以理解的,试想想,项羽带领灭秦的北路军,历尽艰辛,消灭了暴秦的主力部队;刘邦却不废一兵一卒,带领南路军轻轻松松进入咸阳城去摘桃子,真把那个破约定当成了一回事,是谁都会气愤。更何况项羽本来就性格冲动,他当时才二十二岁,一时之间无名火起,一点也不意外。当然,很快他就会冷静下来,他不会真的在这个时候用兵。如果真的第二天要用兵,战略部署、战术安排、人员分配,岂是那么简单的?而在这种战前气氛下,作为重要将领的项伯,又怎么可能溜出项羽的军营而跑到刘邦那里去?

再说刘邦,刘邦是一个非常惜命的人,他会把自己所有的命运全都放在项伯这样一个毫无头脑的人手里吗?如果项羽真要杀刘邦,项伯几句话就能打消他的念头吗?就能让他把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立刻取消吗?刘邦凭什么敢第二天就到项羽的军营中来?他若没有十成的把握全身而退,以他的性格,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但项伯不可能给他这十成把握,恐怕两成都给不了,然而,刘邦还是来了,这只能说,刘邦并不认为项羽会杀他。他应当是了解项羽的,他相信,以项羽的个性和政治见识都不会杀他。

再者,就情节而言,范增的言行则是最不可信的。他会在众多部将在场的情况下,直接当着项羽的面说“吾属皆将为所虏”,辱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吗?倘若范增是这样一个倚老卖老、居功自傲、目无主上的人,那么他是怎么赢得项羽的信任,被后者尊之以亚父的?此其一;其二,作为谋士,他不可能不知道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个人性格来看,项羽都不可能杀刘邦,倘若他连这一点认识都没有,他是凭什么成为项羽手下第一谋士的?其三,倘若他真的很有远见,认定了刘邦是项羽的最大威胁,而项羽又不会也不能杀刘邦,在此情况下,他作为谋士,要为主分忧,他只能自作主张,有一个全盘计划去干掉刘邦,主动承担起责任,让项羽置身事外,不让天下英雄心乱心冷。但在天下共知的鸿门宴这段故事中,范增虽有杀刘邦的远见与决心,却并无一个全盘计划。开始他把杀刘邦的希望寄托在项羽身上,一再示意提醒,这明显是无头脑的行为,倘若项羽真的听从了他,就真正是政治上的大败笔了,他不知道这是把项羽往火坑里推吗?继而在项羽不理会的情况下,让项庄去实施刺杀行动,可在因项伯掩护刺杀不成之后,他却没了下文,只知道坐在那里生项羽的闷气,直到最后当面辱骂项羽——范增真的会如此谋而不忠、虎头蛇尾、推卸责任吗?范增的言行明显与那个辅佐项羽横扫秦军主力部队,帮助项羽成就西楚霸王不世基业的盖世谋臣不合。

所以,仔细分析太史公笔下的鸿门宴故事,虽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我以为,历史的真相很可能是:鸿门宴,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再正常不过的宴会。在这里,既无什么人物命运的转机,更无所谓历史的拐点,不过是中国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兄弟之间在互相残杀之前的虚与委蛇。

梁卫星,作家,代表作有《成人之美兮》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楚怀王项伯范增
差点成为“羊二代”
“剪碎”与“凑成”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端午节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史记》范增性格妙笔
论楚怀王的两大失误
——楚王评传系列之楚怀王研究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