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GF重组腺病毒在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转染特性

2015-05-21宋武战范泉水张学渊游建军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贴壁离体腺病毒

池 君,宋武战,范泉水,张学渊,刘 丹,游建军

研究表明,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存在着微量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其细胞中亦分布着NGF的高效受体TrkA[1-2],NGF要通过与其受体TrkA结合,启动细胞内的信号途径而发挥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存活等作用。由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在听觉损伤和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细胞中NGF含量,使SGNs能在耳蜗内长期存活,将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本实验将外源性NGF通过腺病毒导入SGNs中,观察转染后SGNs的变化和存活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材料 选用出生后3 d健康的SD大鼠10只(20耳)(购自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YXK2005-0004),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10耳)。A组为NGF重组腺病毒转染组,B组为非转染组。携带有小鼠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制备参考文献[3]。

1.2 腺病毒转染离体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分离、培养参考文献[4]。A组中,当螺旋神经节细胞培养至第 时,将 孔板中原有的培养液吸出一半,加入500 μl腺病毒液;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2 h,再加入新的细胞培养液;48 h后半量换液;B组不加入病毒液,培养同前。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和荧光变化,两组细胞均培养14 d。

1.3 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前后SGNs中NGF的变化 终止培养后,A、B两组分别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按常规制备10%的SDS-PAGE凝胶,上样后电泳,5%积层胶中电压为80 V,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电压调至120 V;电泳完毕后,将凝胶上的蛋白质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NC)上。丽春红染色观察是否有蛋白质条带,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封闭1 h,孵育兔抗鼠多克隆抗体NGF(一抗)(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稀释倍数1∶500,4℃过夜;TBST液漂洗3次,15 min/次,浸入含HRP标记的羊抗兔IgG (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1000)的二抗中,37℃ 1 h,TBST液漂洗3次,15 min/次, 化学发光法显影,X胶片记录结果。

2 结果

2.1 B组离体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 在分离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种植后24 h,可见6孔板底部有细胞贴壁,此时细胞突起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突起逐渐长出。培养第5 d,可见SGNs胞体多呈椭圆形,胞体周围呈现一圈光晕,胞体边缘光滑,细胞透明,胞浆均质,折光性好。细胞突起细长,突起的长度一半大于胞体直径的2~3倍,可见轴浆多处局部膨起,少数细胞的突起相互交织(图1)。培养第10 d,部分细胞突起消失,胞体呈不规则形,贴壁差,少数细胞漂浮在培养液中(图2)。培养至第14 d时,多数细胞漂浮,细胞崩解死亡。

2.2 A组离体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 培养开始至加入腺病毒前,SGNs的形态同B组。重组腺病毒转染SGNs后第2 d(即培养5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SGNs贴壁良好,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胞体和突起发出荧光,强度较弱(图3);第5 d(即培养8 d),约有80%~90%的细胞发出荧光,强度增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贴壁良好,许多细胞的突起交织成网(图 4)。 第 11 d(即培养 14 d),约 50%细胞仍有荧光发出,半数细胞贴壁良好(图5)。分别对离体培养10 d的两组SGNs计数,B组细胞较A组显著减少(P < 0.05)。

图1 离体培养5 d的SGNs(×100)

图2 离体培养10 d的SGNs(×100)

图3 重组腺病毒转染第2 d绿色荧光蛋白在SGNs中的表达(×100)

图4 重组腺病毒转染第5 d绿色荧光蛋白在SGNs中的表达(×200)

图5 重组腺病毒转染第11 d绿色荧光蛋白在SGNs中的表达(× 200)

2.3 两组NGF在SGNs中的表达 重组腺病毒转染A组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两组的NGF含量,结果A组的NGF总蛋白灰度值的均数为 0.718 24±0.036 92,显著高于 B 组的 0.243 58±0.007 58(P < 0.01,图 6),提示转染后 A 组螺旋神经节细胞中NGF的含量高。

图6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GF在SGNs中的表达左侧B组;右侧A组

3 讨论

迄今已有多种体系的真核表达载体,生物载体以缺陷型病毒表达载体为主,利用病毒对动物细胞的天然感染力,将目的基因表达单位成功导入宿主细胞内。螺旋神经节细胞属终末分化的神经元细胞,腺病毒是一种双链、无包膜DNA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人体多种组织细胞,包括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细胞(如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在基因治疗的研究中,其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日益提高和完善[5-6]。本实验发现,腺病毒转染SGNs后第2 d,部分细胞胞体和突起发出荧光,提示腺病毒进入细胞内并开始表达目的基因。转染第5 d,多数细胞感染病毒并发出较强荧光。转染第11 d,部分细胞荧光转弱甚至消失,显微镜下示细胞突起变短、崩解,漂浮,不贴壁。表明腺病毒能顺利进入生长良好的SGNs细胞并在其中表达目的基因,表达时间约14 d左右,这为外源基因干预离体SGNs细胞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高效多能的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由 种亚基 按α2βγ2的排列组成,其中只有β亚基具有生物学作用。在神经元发育成熟期,具有维持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群的功能、促进成熟神经元轴索分支等作用。研究表明,NGF对神经嵴起源的耳蜗-橄榄束具有诱向和营养作用。Lefebvre等[7]观察到,外源性NG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SGNs轴突延长。Staecker等[8]认为,NGF及其受体不仅影响出生后耳蜗神经元的凋亡和神经支配的分布,而且对于防护受损神经元的变性具有一定的潜能。本实验中,在培养第72 h通过腺病毒将NGF导入SGNs,观察到转染第2 d(即培养第5 d)绿色荧光蛋白即在某些细胞中表达,发出荧光的神经元贴壁良好,轴突长,细胞的形态与非转染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发出荧光的细胞数不断增多,荧光表达也逐渐增强,同对照组相比,神经元的胞体较大,轴突明显延长,许多细胞的轴突相互交织成网,提示导入SGNs中的NGF刺激了胞体和突起的生长。

Kromer[9]切断SD大鼠双侧脑中隔到背部海马的所有胆碱能神经纤维,制成脑损伤模型,然后向脑内注入NGF或细胞色素C,2 w后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结果细胞色素C组仅18%,而NGF组为84%,比对照组升高3.5倍,故认为在各种中枢神经损伤后应用外源性NGF可维持神经元生存。本实验观察了在正常培养条件下NGF对SGNs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培养第11 d,SGNs细胞贴壁良好,形态正常;培养第14 d,转染组仍有50%SGNs发出荧光,细胞贴壁良好,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改变,交织成网的突起也没有回缩。而非转染组中培养的SGNs在培养第10 d时即有部分细胞突起消失,胞体变形甚至死亡;培养第14 d时大多数细胞胞体已经变形,突起缩短甚至消失,多数细胞胞体内出现空泡,胞体崩解。从培养存活的时间上,可以初步推测NGF对离体培养的SGNs存活具有促进作用。

本实验将携带有NGF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离体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病毒成功进入细胞并表达目的基因,被转染的细胞存活时间延长,为离体SGNs的保护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1]池君,张学渊,宋武战.豚鼠耳蜗不同发育阶段神经生长因子的分布及其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86-387.

[2]CF Dai,PS Steyger,ZM Wang,et al.Expression of Trk A receptors in the mammalian inner ear[J].Hear Res,2004,187(1):1-11.

[3]池君,张学渊,宋武战.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基底膜上的表达 [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2):207-211.

[4]池君,宋武战,范泉水,等.耳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及重组腺病毒在细胞中的表达[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4):349-351.

[5]Kamimura K,Suda T,Zhang G,et al.Advances in gene delivery systems[J].Pharmaceut Med,2011,25(5):293-306.

[6]Nadeau I,Kamen A.Production of adenovirus vector for gene therapy[J].Biotechnol Adv,2003,20(7-8):475-489.

[7]Lefebvre PP,Van de Water TR,Staecker H,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stimulates neurite regeneration but not survival of adult auditory neurons in vitro[J].Acta Otolaryngol,1992,112(2):288-293.

[8]Staecker H,Li D,Malley BW,et al.Gene expression in the mammalian cochlea:a study of multiple vector systems[J].Acta Otolaryngology,2001,121(2):157-163.

[9]Kromer LF.Nerve growth factor treatment after brain injury prevents neuronal death[J].Science,1987,235(4785):214-216.

猜你喜欢

贴壁离体腺病毒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高硫煤四角切圆锅炉贴壁风倾角对水冷壁 高温腐蚀影响研究
具有一般反应函数与贴壁生长现象的随机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
660MW超超临界锅炉高速贴壁风改造技术研究
球囊后扩张同时推注对比剂评估支架贴壁的血管内超声评价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切花月季‘雪山’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灵魂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