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
2015-05-21祝萍
●祝萍
1
1981年初夏的一天,阳光灿烂,群山碧翠,思绪翻飞。
青山州州府所在地东风车站,一辆东风牌客车像头老牛似的,喘了一口大气戛然停下,驾驶员伸了个懒腰,懒懒地说:青山州州府到了,请大家下车。李俊良扛着行李慢腾腾地顺着东风路朝青山师范专科学校新生接待站走去。
此时的李俊良无心欣赏夏日的风景,更无心去理会旁人的眼光。上师专,那是许多考生梦寐以求的事,可他的心情一点也好不起来,上师专中文系是迫不得已,他在填报自愿时,一二三自愿填的都是云海省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可惜没录取,差10 分,本想补习一年再考,可父母坚决不同意,家里两个弟弟都在上学,都需要钱,能上师专已经很不错了,早一年毕业出来工作,早一年减轻家里的负担。想想父母说的也有道理,李俊良虽然心里十分不愿意,但还是揣着青山师范专科学校那张录取通知书来报到了。
走了三百多米,来到百货大楼旁的一块空地上,李俊良看到“青山师专新生接待站”的条幅时,便走过去和守候在那里的几个学生模样的男生打招呼,其中一个男生很热情地迎上来,从李俊良手里拿过行李包,说:欢迎、欢迎,师专的同学就在这里上车!边说边将行李包递给站在东风牌货车上的一个男生。一股暖流霎时涌进李俊良的心田,他连声说:谢谢、谢谢!
李俊良登上东风牌货车一看,旁边还有“青山卫校新生接待站”、“青山财校新生接待站”等条幅,一拨大专、中专新生从四面八方向青山州州府涌来。
没过多久,又来了几个新生。这时,东风牌货车上已有10 多个新生。不知是守候者中的哪一位说了声:赵师,可以跑一趟了。只听到驾驶室里有人回应了一声:好嘞。接着就听到了汽车发动的声音,汽车向城郊的青山师专驶去。说是城郊,其实也不远,坐车10 多分钟便到。
下车后,李俊良看看新的校园,看看校园里满面春风办理入学手续的同学们,他隐隐约约地觉得,一种有别于中学时代的校园生活即将开始了……
2
的确,新的校园生活开始了。最明显的变化是课程比中学时少了,作业也少了。上午上课,下午大多是自习,自由活动的空间大了。
青山师专中文系,其实每年就只招一个中文班,李俊良那个班一共38 人,男生30 人,统一住在一个大宿舍里。
课程少了,作业少了,这对于小学、中学时就一直很爱看文学书籍、爱好体育运动的李俊良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下午没作业,他就到图书室看《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待快要关门时,他又用借书证借《雪莱抒情诗》、《歌德诗选》等喜爱的书籍带回宿舍看,没能上大学本科的懊恼渐渐消失。
到图书室借书看,是一件愉快的事,这跟中学时跟私人借书看就不一样了,李俊良翻翻《雪莱抒情诗》,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学时借书看的一些往事来:
九月,也是九月,李俊良和新贵、开朝等几个好友都考进了金厂小学附设初中班。
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他们,读书欲越来越强烈。可是那时书的种类太少了,课外所能看到的文学书籍和电影、戏剧,全是“样板书”和“样板戏”,翻来复去,《红灯记》等几个样板戏中的台词大都能背诵下来了,久而久之,不免腻烦起来。偶尔有同学带来很旧的“新书”,比如《林海雪原》、《三国演义》连环套书中的一本到教室翻看,一经发现,班里爱看课外书的同学便大声喊着:“我第一个看,”“我第二……”有时,同学间为看书争先后还会动拳头。
渐渐地,看小人书已经不过瘾,便开始借小说看。而在金厂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有小说书或小人书的只有两三家,要继续跟他们借书看,困难很大。他们以前借小人书给别人看,传来传去,失踪了不少。为此,他们惟恐重蹈覆辙,极少借书给人看了。是啊,在那个年代,丢失了一本《西游记》或《水浒传》什么的,想重新买一本,简直是做梦。
面对这种借书难的窘境,李俊良曾骂个不停:这些小狗日的,太小气了!骂归骂,书还得借了看。骂过之后,他们思索着如何接近书主讨好书主,使书主愿意借书给他们看。他们一碰头,便有了办法。晚饭后,李俊良和新贵等几个好友跑到书主家,书主家有藏书,他是低李俊良一个年级的同学。李俊良他们到书主家后,帮书主家推磨、铡马草、剁猪菜。然后,说出借书的愿望。第一、二次没有奏效,书主的父亲以书被借出去没还为托辞,挡回了他们的请求。可他们一如既往,继续到书主家帮忙,第三次,书主终于借了一本发黄的无头无尾的《西游记》给他们,并限定李俊良他们还书的时间。李俊良和新贵、开朝三人轮流看完后,按时还了书,取得了书主的信任。之后,他们陆续从他家借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苦菜花》、《烈火金刚》等古代、现代小说,如饥似渴地阅读。
除借书看外,李俊良他们还想方设法地自己赚钱买书看。
初秋的一个星期天,吃过早饭,李俊良和新贵、开朝如约来到学校西南面的那两棵同心相连的古相思树下玩耍。突然,他们眼前一亮:浅草中的颗颗相思红豆,在太阳那万道金光的辉映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一个想法蓦地从李俊良脑中蹦出:卖红豆买书看!想法一说出来,立即得到朋友们的赞同。于是,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捡起红豆来,不多久,上衣口袋就被红豆撑得鼓鼓囊囊的了。
星期天,他们几个带着红豆,步行二十公里到毗邻的红河州河口县桥头镇去卖。开始时,不好意思大声叫卖,见药摊上也摆有红豆,就轻声细语地问那些民间医生还要不要红豆,沿街转了一圈,只卖出去百十颗,他们马上意识到:这种卖法,不行!
三个人一商量,找个地点蹲下,在地上展开一张纸,把红豆放在纸上,大声叫卖起来。叫卖声吸引来一束束好奇的目光,他们趁机大讲特讲红豆的好处:此物最相思,不仅是情人互赠的礼物,还有止泻的药用价值等等。不久,又卖出去三四百颗。
快散街时,他们拿着卖红豆得来的钱,喜滋滋地跑进新华书店,买了大家喜爱看的《小英雄雨来》、《刘胡兰》等10 多本小人书。回家后互相交换着看,爱不释手。
吃到了甜头,以后每逢星期天,只要班主任不安排复习,他们便如法炮制,轮流到八寨、桥头、篾厂卖红豆买书,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
接到高中入学通知书,准备去就读时,李俊良清理了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竟然已有一百多本小人书和《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等10 多本小说书……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李俊良摸摸手里的书想。
今天下午又是自习,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中文班的男生和体育班的男生约好打篮球比赛,两个班的女生大部分都来观战,坐在场外当啦啦队,气氛很活跃。
在中学时一直是学校篮球队主力的李俊良,在篮球场上好好展示了一番自己的体能和篮球技能,他打右前锋,进攻、进球是主要任务,攻防转换,接球运球、虚晃上篮,李俊良发挥得淋漓尽致,引得场外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尽管中文班最终以10 分之差输给了体育班,但是李俊良和队友们在球场上的突出表现,给两个班的女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篮球是体育班的主业之一,他们打得好一点,理所当然,中文班的打得那么好,就该另当别论了。篮球比赛时,场外中文班的张艳注意力最集中、看得最认真,尤其是李俊良投篮时,更是聚精会神地看,巴不得百发百中,好像是自己在场上打球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张艳自己也不清楚……
3
那场篮球赛成为当天青山师专师生热议的内容,在校园里,无论走到图书室,还是食堂,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观看那场篮球赛的感受,长得精精瘦瘦的、身高1.75 米左右,有着浓眉大眼的李俊良成了青山师专的球星,同时也得了个绰号“野牛”,这绰号出自张艳之口。
当天上晚自习时,讨论篮球赛成了中文班晚自习的主要内容。为了增进友谊,中文班女生决定明天邀请体育班女生打一场篮球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管他输赢,图个好玩、图个开心。
第二天下午,中文班体育班女子篮球赛如期举行。中文班男生大都到场当啦啦队,给女生鼓劲加油。然而,无论怎么鼓劲,中文班的女生都不可能战胜体育班的女生。中文班女生以20 分的分差败北。比赛结束时,李俊良回敬了张艳一个绰号“小绵羊”……
丰富的课外活动,只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主要的还是教学,还是学习《现代汉语》、《写作概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等,李俊良对《写作概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很感兴趣,学起来特别在心,每次考试下来,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消除了升学懊恼的李俊良,诗性大发:“十年寒窗 从中学进入大学/迈上人生的重要阶梯/那段日子 梦里都在笑/除了欣喜还是欣喜/天空特蓝空气特新鲜/小鸟的歌声特好听/问候祝福 欢歌笑语/优美的环境 亲切的面孔/一切的一切都很惬意……渐渐地 像一场激战过后/一切归于平静归于有序/该吃饭就吃饭 该背古诗就背古诗/紧张莫过于我们中文系/ 浪漫莫过于我们中文系/忧郁莫过于我们中文系/欢乐莫过于我们中文系/我们的问题多如天上的繁星/有些问题 老师也回答不了/我们只好到书山上去找/只好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在新的起点 新的阶梯/ 勤学苦练团结进取/昂扬向上 奋发有为/是我们的主题/把这主题发挥成小诗短文/在校报发表/充实自己的生活 吸引女生的眼球……”
4
时光汩汩地流,中文班的故事越来越多。李俊良的诗歌短文真的吸引了女生的眼球,张艳的身影吸引了李俊良的眼球,高挑的身材,文静的脸,会说话的眼睛,一副别致的眼镜,温文尔雅的谈吐……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具有吸引力。
“小绵羊,你好,今早的古典文学笔记,有好多我没记下来,能借你的笔记给我抄抄吗?”在去上晚自习的路上,李俊良见张艳走在前面,追上去说。课堂外,他们之间互称绰号已有一段时间,他们觉得称绰号挺好玩。
“噢,是野牛,你怎么晓得我的笔记就记得全呢?”张艳睁大眼睛望着李俊良问道。
“我坐在你后面,我当然知道,上课时,我见你记得很认真!”李俊良说。
“还好意思说,上课开小差!”张艳笑了笑,接着说:“等一会儿,你来拿就是。”
“好嘞!”李俊良笑着说。
走进教室,把书包放好,李俊良走到坐在前两排座位上的张艳处跟她借古典文学笔记。
“有看不清楚的就来问我。”张艳把笔记递给李俊良,友好地说。
“好嘞,看不清楚的我来问你。谢谢!”李俊良面带笑容,看着张艳说。
“喔,我们的大诗人来借笔记抄?”张艳的同桌赵慧压低嗓门说:“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别乱说!”张艳用肘拐了一下赵慧,害羞地说。
李俊良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没有跟赵慧搭腔,赶紧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这时,上晚自习的电铃声响了,班主任李梅轻盈地走进教室……
5
有了一,就会有二、有三,李俊良跟张艳借笔记本来抄过一次过后,又借了几次。
随后,他们一起讨论鲁迅、巴金、郭沫若、茅盾……,用思想与歌德、泰戈尔、托尔斯泰、高尔基……对话。
时光流逝,情谊增加,一次又一次,他们双双出现在饭堂的路上、集体劳动的场地上、电影院里。
有一次,李俊良在归还张艳笔记本时,悄悄夹进去一张字条:
你柔柔的笑柔柔的话语,纯纯的情,拨动了我的心弦,恋你爱你哟,不亚维特慕绿蒂!
野牛
1982年夏
张艳看完字条,脸红到脖子根,心怦怦怦直跳,她赶紧把字条装进衣裳包包里。
李俊良再次跟张艳借笔记本抄时,非常想看到里面也夹有一张字条,可他从头至尾仔仔细细翻了两遍,都没有看到半张字条,心里不免有些惆怅、有些忐忑,难道她?……不可能。那滋味,就像吃青果,苦苦涩涩的、酸酸甜甜的……
两天后,在归还张艳笔记本时,李俊良又夹进去一张字条:
那俏丽的桃花/是你的脸蛋儿/为什么我一见它/就想变成一只蜂儿……那小溪里的漪沦/是你的笑靥么/为什么我一见它/就想变成一条鱼儿!
我徘徊在/你背影拉长的路上/企盼得到一枚橄榄/结果/拾到一串惆怅/扒开惆怅的外衣/我发现/思念/小路般悠长悠长……
张艳看了这些缠绵的字条,春心萌动,想象着今后甜蜜的生活,他们双双徜徉在散落着鹅卵石的小溪里,携手走向远方,去寻找闪亮的贝壳、闪光的诗句,去会熟悉又陌生的丘比特。
丘比特,对,就是丘比特,张艳在笔记本里夹进去一张字条:
一次又一次的感情之潮,拍打着我的心扉……丘比特之箭,射中我的心。
看到这盼望已久的字条,李俊良心花怒放!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6
时光匆匆,逝者如斯,1983年7月来到,毕业典礼之后,毕业生意味着各奔东西,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揣着那本毕业证,李俊良的心事变得复杂起来,他和张艳说好今后的联系方式后,就此告别了,青山州州府那个车站从此变得很瘦……
“何必多愁善感呢?不就是分开一段时间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情人终成眷属!”,坐在客车里的李俊良拉回思绪,闭目养神,两个小时后回到故乡平安县,等待分配。
没过多久,分配通知来了。李俊良被分配到平安小学附设初中工作,任初中语文教师。几天后,他接到张艳的来信,知道她被分配到云海省劳改局政治部工作,任政工干部。李俊良既高兴又诧异,高兴的是张艳脱离了山沟,有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她所期盼的,诧异的是原来说是会分到山沟劳改农场中学当老师的,是谁帮忙分配到了省劳改局?管他的,反正是好事,该吃饭就吃饭,该上课就上课。
日月如梭,鸿雁传书,感情的砝码在增多。
太阳拉拉黄色的风衣,徐徐向西边走去,又一天过去,望着满天红霞,李俊良想: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好好工作,等转正后再考虑其它的事情。
事与愿违,正当李俊良沉浸在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中时,张艳的一封短信击碎了他瑰丽的梦:不要问我为什么?……请你把我从记忆中抹去……
抹去?李俊良的心在战栗、在流血!
那晚,李俊良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李俊良含着眼泪给张艳写了一封长信:别后的日子里,记忆的目光总在拣拾你远逝的背影,思念像车轮沉重而无声地碾过这痴心这情怀……
然后,问了10 多个为什么?几天后,没有回音,他又给张艳寄出去一封信。还是没有回音,他又接连寄出去几封,还是石沉大海。
李俊良准备请假上省城去找张艳问个究竟,他的好朋友赵家红劝他说:何必呢?这种种迹象表明,你和她没有缘分,……天涯何处无芳草?
赵家红和李俊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李俊良和张艳的感情历程他一清二楚,他断定张艳在省城肯定有新欢了,否则,她不会寄来那封绝情信。他认为这时再去找张艳,徒劳无益,而是自寻烦恼。
李俊良觉得赵家红的话有道理, 便打消了去省城的念头。
7
是的,张艳的感情,应该说是爱情,有了新的归属。
“张艳有她的苦衷,李俊良,你要理解她,她这样做也是无可奈何!”赵慧对无精打采的李俊良说。
事情是这样的:张艳之所以能分到省劳改局工作,是她继父出的力。她继父魏耀武,原来是省劳改局的副局长,离休老干部,在局里很有威信,离休不久。当新的局领导春节前去慰问他时,问他对组织有哪样请求,他就说出了请组织把即将毕业的张艳安排到省劳改局工作的愿望。局领导觉得他的请求不过分,再说局里也需要大学毕业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张艳毕业时,省劳改局政治部的同志到青山师专提取了她的档案。继而,通过省人事厅将她分配到省劳改局工作。
原来,张艳的继父家有一个叫魏成鑫的儿子也在省劳改局工作,两家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后,在不断的来往中,魏成鑫看中了张艳,想娶张艳为妻,便把心事告诉了老爹,魏耀武听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的话后,答应了儿子。随后,魏耀武在与张艳母亲谈话时,将此作为安排张艳到省劳改局工作的条件。为了走出山沟农场,张艳母亲同意此条件,答应去说服张艳。
开始时,张艳十分不愿意,她母亲就声泪俱下,以泪洗面。第二天,再次谈及此事时,她母亲甚至以死相逼。张艳屈从了,她母亲才罢休。
赵慧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李俊良听得心惊肉跳,木讷地说了一句:原来如此……
没过多久,赵家红在《大西南文学》杂志上看到李俊良写的一篇题为《逝去的风景》的散文,其中有这么几段文字:
深山腹地的那只痴情鸟,曾为你的无情痛哭,可并未失魂落魄。
他咬咬牙,把泪水咽进肚里,放开喉咙猛吼几声,将痛苦甩进山岫,使那段阴差阳错的感情历程,成为逝去的风景,让火热的生活濯洗自己,使自己呆滞的脉搏活跃起来,短浅的目光深远起来……
历经了一次感情阵痛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珍惜感情、珍视眼泪。
在一个美丽的早晨,他沐浴着晨曦,冲破许多有形无形的栅栏,摆脱一种羁绊,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走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情天地,用山的情怀山的信念,筑起一幢生活和事业的大厦!
……
看完这篇散文,赵家红笑了:结尾很给力,很提气,这就对了,这才是李俊良的风格,何必再去嚼那枚苦苦涩涩的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