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终于走近你
2015-11-23张才燕
●张才燕
有人说,对一个地方惦念久了,真的到了,就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乌镇于我,亦是如此。
——前记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暗恋着一处风景,契合灵魂深处最安静的地方。
我总觉得,风景再美,总要有个故事,才足够动人,就像当初因了电视剧《一米阳光》喜欢上丽江一样,对乌镇的念念不忘,也缘于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似水年华》,从此,对这个江南水乡,便多了一份向往。
于是,今年,人间四月天,微雨落江南,心怀几许憧憬,终于走近了你。
漫步乌镇,目之所及,皆是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青砖黛瓦,长长的曲巷深弄、幽幽的青石板路,精致的雕花窗棂、斑驳的檐角瓦壁……那些或深或浅的历史,依旧古朴的延续到今天,向每一个过往的路人无声地诉说着这小镇中古老的动人故事,等着你用心和目光去倾听和阅读,去体味那一份恬静、一份安详、一份岁月的细细悠长。
正如《似水年华》这本书中所言:“不管人事怎么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又如晨光中一枝摇曳的蔷薇……”虽然现在的乌镇,来来往往游人如织,但任凭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乌镇始终是安静的。不论是那书中走出的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的开落;还是那小巷边古旧木屋前,倚门而靠、拄着拐杖的老人,历经沧桑的眼中流露出的知足与常乐;又或许是那悠然往返的乌篷船,在静默不语的流水中,摇橹打捞起的岁月沉淀;抑或是那从天而降的蓝色印花布,在细雨朦胧的微风中,轻盈摇曳出的水墨江南……每一处风景,都透出她骨子里洗尽铅华后婉约的静谧,都足以让每一个来这里寻梦的人,找到心灵的慰藉。
流连此地,印象最深的,是月华初上的暮色里,那青黛色的烟霭中静静安立的座座石桥,看着桥上行走而过、或是驻足留影的游人,不禁想起卞之琳《断章》诗中的那几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然而旅途之中,每个人都是行者匆匆,每一次邂逅,不会全是细水长流的相伴相守,有幸者“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无缘者虽“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却也可以留得“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单纯美好。因此,在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方风景,不论那场景是阳光或是风雨,都应该坦然收入行囊,细细品悟、好好珍藏,当时光揉碎几度过往,记忆会历久弥新。
《似水年华》里的英曾这样说过,“我们曾醉在水乡,任年华似水。清晰如一盏灯,单纯如一扇门”,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英和文终究没在一起。人生旅程多是如此,我们经历的那一处风景、那一些人,不是每场相遇都能有圆满的结局,但每场相遇都算是意外的美丽,都应有所记。沈从文先生曾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也有所写:“有回忆才是完美人生,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人生路上,所遇风景如此、人亦如此,不是欣赏的风景都容许就此驻足,也不是倾心的人都成全执子之手,但即便最终只可“相忘于江湖”,亦可相忆于心。
那句话讲:“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那封被誉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在当下这个灵魂和身体难以同步的现实里,因了各种牵念,无法潇洒转身,亦不能全身而退,“去看看”的大多数人们,或许更适合在工作之余,择一个适宜的假期,选一处心仪的风景,虽没有“世界那么大”的辽远与丰富,却也可以寻得几分琐碎而细微的小清新、小庆幸。
生命本是一场漫旅,纵然流年似水,游云无迹,但那从记忆深处划过的风景,却总能收获几分欣喜在眼底,留几许温存在心里。待风雨浅释了岁月,流年婉转了心境,仍愿得怡然花常开,水长流,相邀明月伴清风,一同逍遥游!
游于此,走近你。乌镇——沉静于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