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前准备掌控课堂成败

2015-05-21卢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科学课磁铁胡萝卜

卢毅

科学观念是如何构建的?用诺贝尔.梅达沃爵士的话说就是:“像其他的探索过程一样,科学方法可看作是事实与想象、实际与可能、什么可能是真的与什么实际上是真的之间的对话。科学探究的目的不是编辑一套事实性息的详细目录,应该把它看成是无可非议的信念逻辑结构。”

随着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对如今的科学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探究、科学素养能不能在你的科学课上体现出来就能衡量你的课成功与否。要体现出这些,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更应该考虑到这节课怎么让学生学的好,而不是怎么让自己教才是好。当然好的教法也是为了学生,可有时为了应付领导听课上级抽查,我们往往会把课堂当成了展现教师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进一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巩固科学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课上真正的有所收获。同时,在探究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提问和想法。关注了这些细节,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这样我觉得才是真正科学素养的体现。

这些方面在课堂上如何呈现,我想作为一名科学专职教师肯定会想到如何组织安排好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和实验。细致周密的课前准备就是这些活动实验乃至你整堂课的成功之所在。课前准备是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及时、有效地完成备课任务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是课前准备的重点。我们科学课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点,就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所需的材料准备。为了不断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我对科学课前准备的两点思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习惯。

一、亲身“下水”

“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这是科学教学建议中的要求。但说实话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前准备就没有上公开课时那么认真细致。特别是有一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在面对一些教学中由于课前准备不足造成的突发状况,常常就束手无策,不能给学生一个值得信服的答案或者很生硬的告诉他们结果是怎么样的。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在学的过程当中不会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更别说有深刻记忆了,而且还让学生觉得科学课一点也不科学了。教师本身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失去一个权威地位,没有了说服力。

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应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由于科学课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牵涉到的知识较多,应预先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指导学生实验前,不要把实验中所需的一些实验材料、工具、实验报告单等单一的按照教材内容提供了就算完了,还应该亲身亲历地在器材室对课堂上要进行的实验多次预演或试验,这包括探究活动需要有结构性的材料,需要多少时间,有些什么现象,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获得哪些数据或证据,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等等,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

例如在研究物体沉浮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通过改变胡萝卜的体积大小观察其在水中沉浮变化的活动。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发现一大块胡萝卜在水里是沉的,将它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小(胡萝卜的形状不变),胡萝卜还是沉的。第一次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准备好实验所用的胡萝卜。可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没有自己尝试去做一遍。结果上课的时候,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胡萝卜是浮的。学生就提出疑问怎么和书上的结果不一样呢?即使向他们解释,由于胡萝卜新鲜程度存放时间不同,其所含成分比如水分等会改变,所以在水中的沉浮会发生变化。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是他们自己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而我的解释虽然合理,但感觉学生在意愿上更像是勉强接受。最后实验的目的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样在上其他班级的时候,我索性把实验的材料用橡皮来代替了胡萝卜。不仅现象明显,而且从控制其形状不变的因素出发,切橡皮比切萝卜更容易,教学目标的方法与过程也体现得更为高效。因此,教材中实验安排所用的材料有时在实际情况下也有可能不是很合理。做到课前亲身“下水”也就能对课堂教学了然于胸,游刃有余。

二、因生选材

课堂以学生为主,课前准备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情况,选择、优化适合的实验器材,就成为控制把握课堂的关键。

记得参加一次评优质课的听课,内容是《磁铁的性质》。活动一:让学生尝试让条形磁铁平衡地悬挂着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旋转,最终发现磁铁旋转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第一位老师在这个实验中,根据教材为学生准备了细线来绑住磁铁并使其能水平旋转。可学生实验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磁铁指向哪个方向的都有。影响这个实验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室中一些金属物体以及地球磁场作用会影响到磁铁的指南北。上课老师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也提到了他的课前准备。他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考虑到了种种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且也在上课的这个教室里尝试着做了好几遍,可以说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其实这个实验的细节很讲究,像线绑的位置要对称,线的结要打的一样,左右两端的线长又要一致。若有其中一项没做好,磁铁不在水平位置,结果就会出现很明显的偏差。当然教师自身完成这些基本问题不大,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属有些困难。以至于课堂上许多小组的磁铁都是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在进行实验的,误差自然也就比较大了。将教师示范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对课前准备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实验的对象变了,材料的准备也要根据对象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上述两个实例虽已过去多年,但让我重新对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在我看来,科学课上能为学生准备一组有结构、讲实效的实验材料,要远比做一个精美的课件要来的重要得多。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教师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学生更好地体现主体价值的必备环节,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证。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课前准备得充分,课就会上得比较顺畅,否则就反之。总之,每上一堂课,我们都应有备而战,这样才能屡战不败。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课磁铁胡萝卜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