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疼痛护理在手外伤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分析
2015-05-20朱振杰张林玲赵燕燕王玉明
葛 敏,施 平,朱振杰,张林玲,赵燕燕,王玉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江苏226001)
手外伤是常见的急性创伤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统计11 192例创伤急诊患者后发现,手部损伤有2 994例,占总数的26.6%[1]。随着我国工业飞速发展,手外伤在外科急诊中所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常见的损伤为骨折、肌腱、神经、皮肤的损伤等,因此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往往非常显著[2],疼痛既是手外伤患者的主诉之一,又是手外伤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共有症状[3],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甚至生命安全。目前疼痛已被列为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样的人体的第五生命体征,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4]。为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质量,选取我科2013年1月—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60例,对手外伤患者采用个体化的疼痛护理方案,缓解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护理专科化发展,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外伤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7±7.8岁,损伤部位:右手44例,左手16例,排除合并其他复合损伤及精神病病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手外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疼痛宣教: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明确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及程度;并介绍疼痛的原因、可以采取的有效治疗措施及预防、以及疼痛的不良反应等。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的业务能力及工作简历,使得患者充满治疗信心,减少焦虑及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了解患者的疼痛耐受能力,当术后患者疼痛严重时,及时告知床位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减轻患者痛苦,并告知患者常用的疼痛处理方法及不良反应,丰富患者疼痛相关知识及治疗,加深认识。
1.2.2 术后疼痛护理:(1)术后疼痛宣教及疼痛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疼痛相关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疼痛与损伤、手术的关系以及疼痛治疗的意义,消除患者治疗顾虑;了解疼痛的术后疼痛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并告知临床处理办法,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患者进行全面规范的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痛阈水平,超出患者耐受水平时及时汇报,和医生一起制定恰当的镇痛方案,正确的执行治疗,减轻患者疼痛体验,并动态关注疼痛的干预的效果,做好记录。(2)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态与患者交流,并注重患者的主诉,对患者进行安抚,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提供电视、音乐等节目,并通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并采用暗示的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对需要处理的疼痛,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得患者心理舒适感增强;强调并鼓励患者家属、朋友的陪伴,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战胜疼痛的信心。(3)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温馨的病房环境,对治疗及康复积极其重要。调节室内空调的温度,维持病房的整洁与安静,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增加治疗的舒适度体验。(4)体位护理: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减少患侧肢体的下垂姿势,卧床时用软垫进行患肢抬高,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患侧肢体向心性按摩,减轻肿胀及疼痛,保证血液循环。
1.2.3 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由0至10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依次增强,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满意度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d、5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手外伤是常见急性创伤之一,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非常显著。资料显示患者手术后3天内疼痛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夜间尤其明显,影响患者的睡眠及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另外疼痛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甚至出现恐惧心理,进一步加重疼痛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影响断肢再植的成活[5-6],干扰患者康复的进程。因此为改善手外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治疗及护理满意度,加强疼痛的临床护理尤其重要。
个体化的疼痛护理通过护理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的性质、治疗方法、治疗重要性等一系列知识有基本了解,提高了患者的疼痛相关知识及认识,能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治疗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提高了疼痛治疗的疗效及满意度,改善了治疗的依从性,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在个体化疼痛护理的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患者,全面的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并积极给予指导和专业知识的教育,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和顾虑,减轻了紧张、不安、焦虑、惶恐等消极情绪的影响,提高了痛阈值,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从而使患者更积主动的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了疼痛治疗过度,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疼痛、不良反应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另外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医患互信,构建了一种友好、和谐的医患关系[7-8]。另外在个性化疼痛的实施过程中,规范的疼痛评价及治疗,保证了护理的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配合体位护理,使患者在良好的病房环境中无痛或尽可能轻痛进行治疗,为患者更早的进行康复治疗,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个体化的疼痛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科室加强对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规范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实践,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和疼痛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整体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与要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并为优质护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客观依据。
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VAS评分都有好转,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常规治疗下常规护理及个性化的疼痛护理都能改善患者疼痛,但是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在手外伤患者实施个体化的疼痛护理,能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提高护理工作及临床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1]王澍寰.手部创伤的修复[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86.
[2]谭立茜.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40-341.
[3]钟连玉,杨永智.急诊科骨伤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及医师应对策略思维[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8-19.
[4]陈峥嵘.现代骨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66-167.
[5]尹承宇,王丽芳,韩春.手外伤术后患者夜间痛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5(2):476-477.
[6]陈宝,郑松,张中伟.断指再植术后音乐疗法辅助镇痛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66-1467.
[7]杨明巍.急性疼痛治疗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5.
[8]Jacox A,罗小平,王荣娟.护士处理急性疼痛患者的守则[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