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古人如何辞职

2015-05-18海涛

月读 2015年5期
关键词:范增张翰玄宗

海涛

不久前,一封辞职信现身网络并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封辞职信仅有短短的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这封辞职信之所以会走红,不仅在于10个字的辞职理由很简短,更在于它真实表达了辞职者的“追梦”想法和人生

追求。

其实,对于辞职,中国古人也有很多表达方式,体现了各自的情怀与抱负。

范增:愿赐骸骨,归卒伍。

范增是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人,好出奇计。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他已年届七十。不久,项梁、项羽率会稽子弟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的谋士,被尊为“亚父”。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让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因项羽的犹豫,而未获成功。宴席散后,范增勃然大怒,明斥项庄暗骂项羽:“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们这些人如今要成他的俘虏了。”

后来,项羽的军队数次切断刘邦军的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不得已向项羽请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却阻止道:“刘邦的军队很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放了他们,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于是,项羽发兵急攻荥阳。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关系。当时,项羽的使者来,刘邦叫人准备丰盛饭菜,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后,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想不到竟是项王的使者。”便更换佳肴,改用粗茶淡饭给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乃怀疑范增与刘邦暗中勾结,渐渐夺去了范增的权力。范增得知此事,再也忍受不了了,说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好自为之!请您开恩让我把我这把老骨头带回故乡吧。)后来,“赐骸骨”成为古代大臣请求辞官或告老还乡的

婉词。

出自范增之口的“愿赐骸骨,归卒伍”,表面上是心平气和,背后却充满了怨恨与无奈。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项氏家族,不料却落得如此下场。项羽心胸狭隘、猜忌心强,是其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张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张翰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父张俨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大鸿胪。张俨死后不久,东吴就被西晋所灭。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一次,会稽人贺循受命到京城洛阳任职,经过吴地,在船中弹琴。张翰凑近与贺循交谈后,两人相见恨晚。张翰得知贺循要到洛阳,便说:“我也正有意到京城谋事。”于是两人同乘一车来到了洛阳。

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当时,齐王司马冏执掌大权,征召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得知此事,便对同乡顾荣说:“如今天下纷乱,祸难不断。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很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我想您也会防患未然,谋划未来的。”顾荣听后拉着张翰的手,说:“我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

后来,张翰又见秋风刮起,便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当即赋诗一首:“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并说道:“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放弃了官位,命人驾车回归故里。

没过多久,齐王兵败。然而,官府却因张翰擅自离开,正式革除了他的官职。有人对张翰说:“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以后的声名考虑吗?”张翰回答:“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时人都为他的旷达而

赞叹。

“八王之乱”几乎把西晋的政治精英屠杀殆尽,面对当时的黑暗时代,张翰认清形势,洁身自好,坚决不做蝇营狗苟之事。而他这句话,也告诉了人们,人生在世,除了功名富贵,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

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陶渊明,一生曾任祭酒、参军、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吟诗作赋,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说起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主要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在到任八十多天时,碰到郡中派遣督邮(郡属吏,负责代表郡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来检查公务。当时,由于社会风气败坏,督邮往往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稍有违背便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一到彭泽的旅舍,就让县吏去叫县令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更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准备动身。不料县吏阻拦道:“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束上大带,不然会有失体统,督邮乘机大做文章,会对您不利啊!”其实,督邮不过是郡守的一名属吏,根本算不上什么官,而县令可是朝廷亲自任命的“父母官”。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耐不住,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和献殷勤呢!)说罢,解下官印,辞官而去,还作了一首《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不仅是一篇抒情小赋,也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一种超然的态度和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对《归去来兮辞》也是不吝赞美之词,曾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

当时,陶渊明本可以活得舒适,尽享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前提是要学会趋炎附势、曲意逢迎,陶渊明当然不会这么做。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勉励后人要以天下苍生和节义贞操为重,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名利浮华所改变。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他不愿意靠着父亲的关系登上仕途,也不愿意走科举入仕的道路,于是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借此广造声誉。

终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以及道士吴筠的推荐,玄宗在看了李白的诗赋后,下令召他到长安。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其学识见闻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听后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李白自然十分得意,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李白为官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加之他性格狂放,据说曾让玄宗眼前的大红人高力士为其脱靴,由此得罪了不少权贵。随着谗言不断地进入玄宗的耳朵,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逐渐疏远。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李白最终被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后,李白来到洛阳,遇见了杜甫,并结下深厚友谊。随后两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在这里他们又遇到了尚未出仕的诗人高适。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因此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后来,他们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准备西入京城长安,李白则南游吴越。行前,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的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能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让我整天不愉快呢!)具有爆发式的震撼力,表达了诗人不屈从于世俗、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反抗

精神。

李白是愿意出仕的,在得到要去长安的消息时,他抱有很大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然而,现实的经历让他十分失望,这句话表达了李白的心声,也体现了他的志气和傲骨。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中华好诗词”官方微信)

猜你喜欢

范增张翰玄宗
狡黠
范增的悲剧及其背景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不玩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
张翰 真性情
军师范增的短板
谋士范增不及格
牛人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