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家书屋的管理
2015-05-18董灿武
董灿武
“农家书屋”这一工程,是我国文化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建设的一项能够有效带动新农村文化体制发展的重要工程,对带动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提升及小康生活的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只有对农家书屋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并切实对管理人员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与培训,才能够更好的使农家书屋这一便民项目得到落实。
农家书屋,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组织,由全国统一建设的重要工程,也是带动农村地区文化发展,帮助农村地区解决“买书难、看书难”问题,并带动农村地区走向小康生活,提升广大农村民众文化素养的便民工程。自从这项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建设后,截至2012年的年末,全国范围内累计投入的社会及财政资金已经高达180亿元以上,共建成农家书屋60万个以上。目前,在国内已经有60万个以上的行政村已经基本做到了每个村都有书屋。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在具备人力、物力及资金等多方面充分投入的前提下,还是并不困难的,但在切实投入使用后,如何确保书屋的后续资金,使书屋的文化推动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确保其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所以国家的相关部门及文化工作者,都应当对此情况加以重视。
一、农家书屋的现状与问题
在农家书屋刚刚开始兴建时,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依照每个书屋给予两万元资金支持的准则,对西部地区八成左右及中部地区半数左右的地区给予资金的补助,这项补助措施解决了书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资金问题,但是,在书屋完工之后,在对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补充及更新时所需的资金便没有了来源,只是依靠社会的捐赠,根本无法确保资金的稳定性,恐怕是非常不现实的,这是对书屋的后续发展有很大影响的主要因素。
农家书屋在相关的管理规范及运行体制方面,都是依照农民群众的意志进行自主式服务及自主式管理的,村委会等其他级别的基层组织则只能够行使组织施工与管理监督的职能。自主管理的水平如何提升?职能如何实现?是否能够达成书屋建设时的预设目标?这些都是截至目前都还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地域十分广袤,各个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进度都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许多相隔较远的地区会有严重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当中,统一配置的图书资源,有许多是并不适应当地民众阅读需求的。另外,随着国家步入了城市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农村的青年人也多数倾向到城市中去寻求发展,而其余留守的中老年人及儿童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阅读需求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书屋现有的图书资源数量就显得十分有限。而且书屋的文献类别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以图书为主,音频及影像等媒体类的文献十分稀少,这也对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作用。
许多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而且也没有受到过正统规范的工作流程培训,所以对于书屋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使得许多书屋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也不强,最终导致书屋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图书丢失问题严重,甚至无法正常开放,这是对书屋发展影响很大的严重问题。
二、农家书屋的基础定位
农家书屋这项工程,是在党中央关于强化农村地区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下,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依据国家“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方针来进行实施的,所以是一项以政府为总指挥的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关乎国家政绩的工程。想要确保书屋的积极、可持续发展,并避免在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簇拥而上、轰然四散”的混乱场面,就要首先对书屋的定位进行明确。书屋,应当是一个面向农村基层群众的便民性公共文化项目。但实质上,书屋也是一个集文化教育、图书情报及出版三个环节为一体的集合性项目。其主要的服务工具就是图书,图书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商品,这也决定了想要将农家书屋建立成具有发行及出版职能的终端平台,是基本不可能的。书屋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一个行政村范围之内的农村民众,即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完全依赖销售图书资源所获得的利润来确保书屋的长久发展,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对于提升农村民众文化、培养高素质农业人员所起到的作用,是大家都能够切实体会到的。所以,在书屋建设完成后,后续的图书资源更新与补充工作,应当由社会上的各个领域一起出力,但主要还是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投入。
三、农家书屋是大众的小型图书馆
农家书屋的主要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具有公益性质,是公共性的设施。而其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图书,这一具有便民性的公共设施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职能是基本相同的,其主要业务的组成,也与小型图书馆的设置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农家书屋的图数量还有待补充,但其性质依然是与小型图书馆基本相同的。图书馆类型的文化设施在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当中,其业务的组成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规范。从图书的分类编目、组织到流通与借换,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工作体系。所以,农家书屋也应当将其业务交由各个地区的图书馆进行集中管理与组织。才能使书屋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四、严格培训管理人员,提升专业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普遍都是由离退休的教师、基层干部或村里的干部来担任的,而且这些管理人员也有许多是身兼多职的,所以对于图书馆管理方面的规章要求及相关知识都是处于一知半解或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对于图书管理及借阅的相关专业知识与规定,也都并不熟悉,这对于书屋的管理与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书屋的发展,除去后续的资金支撑之外,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自身知识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对于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在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一)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农家书屋,是一个对基层开放的便民文化服务设施。所以对于书屋的图书的管理人员来说,最主要、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对自身的服务意识进行提升,树立起重视服务、忠实读者的意识。要让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的意识到,其管理的图书资源,只有被读者喜欢,被充分的利用,才是书屋的发展需求所在,也只有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强化,提升书屋的利用率,为每位读者提供高效的阅读服务及良好的阅读体验,才能让书屋真正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各类设施的服务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所以只有管理人员具有优秀的服务意识,将服务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每个工作环节中,体现出服务的便利性与亲民性原则,才能让读者真正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促进书屋的快速发展。
(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图书管理工作自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专业工作流程体系,图书的分编、组织、流通与借阅,都有比较完整的相应规章与要求。所以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虽然不需要其掌握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对于最基础、最常用的图书分类、登记、借阅及图书修复、维护等图书馆专业知识,需要其认真的进行了解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书屋的正常运作,保证书屋自身职能的发挥。
另外,对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多媒体技术也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所以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也要有所掌握,才能够使书屋的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与社会的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支撑下,经过了五年的实践,各地的农家书屋都已基本建成。然而,如何使这一便民设施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是现今文化领域应当更加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农家书屋后续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对湖南省农家书屋的调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
[2]鄂丽君,程文艳,郑洪兰等.农家书屋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
[3]刘孝文,和艳会.农家书屋的特性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