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晋城经济转型研究
2015-05-18赵陵曦
赵陵曦
本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概况、国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现状等进行了综述,阐明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和科技进步与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了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晋城市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晋城市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规模煤炭开采至今超过50年,形成了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的“一煤独大”的重化产业结构,目前正处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与此同时,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正逐步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的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为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力量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将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晋城市转型跨越的发展目标。
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综述
(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
1、国内外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概况
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专门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并不多,更多是针对资源型城镇(社区)的研究,研究重心放在了资源型城镇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及运行机理、环境治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对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较少。[1]
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重心多放在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标准、数量、资源型城市演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涵盖面较窄,系统性、全面性、宏观性不够,部分研究混同了产业转型与经济转型的范畴,且多侧重于产业转型,对于转型过程较多关注接替产业的选择,对经济转型的目标模式及转型过程中的战略与规划安排、阶段性安排、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研究较少。城市个案研究多,资源型经济共性问题研究少,研究方法大多为定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缺乏深入科学的定量分析。总体上看,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要求。[1]
2、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的某一种或几种可耗竭的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加工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城市。[2]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其中的一类。
国内研究中一个典型的概念是: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其结构性转换,即从主要依赖耗竭性资源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向依赖非耗竭性资源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原有依赖本地自然资源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由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得到改善,城市的整体竞争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
研究认为,由传统式的依靠大量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实现经常增长转变为现代式的依靠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的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成为资源型城市目前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其他诸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等问题解决的基础。[4]这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整体经济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完全一致。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主要包括资源结构调整及资源取向的转化;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再选择、再配置;市场取向的调整;生态环境的修复;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与安置;人文价值观的转变等。[5]其中,产业转型是基础。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2种,具体做法又可分为产业链延伸、新型产业植入和新主导产业扶持3种模式。[6]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国内现状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牵引,我国资源开发的强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发展初期,依靠低成本优势,资源型城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资源型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及资源逐渐枯竭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下、技术水平与效益低、产品初级、粗放型发展、环境破坏严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创新能力不足、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资源诅咒”现象在我国的省际层面已经出现。“资源诅咒”现象即资源贫乏的国家在经济增长上的表现通常都优于资源丰富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逐步成为我国资源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出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国务院从2001年确定阜新为全国第一个转型试点城市到2010年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政府主导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其转型试验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规划了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本路径: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通过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由单一资源主导型产业向新型、多元、现代产业体系转型。随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将为我国资源型经济转型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径。
二、晋城资源型经济转型现状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其结构性转换,核心是产业结构的转换,而产业结构的转换通常与科技进步与创新呈正相关,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的。因此,从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科技进步与创新两个方面来考察晋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状是适当的。
(一)晋城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通常是指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各产业就业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轻重工业比例等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
1、建市以来至2009年的产业结构变化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申彩云、张爱国研究了晋城建市以来1985—2009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7]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从1985 年的20.8%下降到2009 年的4.1%,下降了16.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例则时升时降,但幅度不大;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85 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到2009 年已经占到了32.5%。
(2)从晋城市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可知,建市之前,工业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分别为煤炭、冶铸、机械等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9.8%,8.2%,7.9%;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到20 世纪末,工业增加值中排在前5 位的已变为煤炭61.9%、冶金9.6%、电力5.7%、化工4.9%和建材3.1%。进入21 世纪,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晋城市产业结构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到2009 年,排在工业行业前5 位的分别是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和冶金。晋城市第二产业中煤炭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电、化三大产业高速增长,非煤产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晋城市产业格局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1985 年建市初期,晋城市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1%,到了2009 年,已 上升到32.5%,提高了近15 个百分点。2009 年晋城市按GDP 计算,第三产业内部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约占第三产业比重的25.31%;批发和零售业,约占16.30%;金融业,约占11.55%。按就业人数计算,居于前3 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约占第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26.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约占16.79%;教育,约占10.82%。可见,晋城市的商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
(3)晋城市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85 年占整个就业比重的47.9%下降到2009 年的35.4%;第二产业是时升时降,但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基本上是保持上升趋势,到2009 年末已凌驾于第二产业之上,并呈超越第一产业的趋势。正如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描述的那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也会随着发生改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而后又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也正说明晋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初步具有了高度化的特性。
2、综改试验区建设以来的产业结构分析
国务院2010年批准山西省设立综改试验区,但为了与上述专门研究相衔接,这里选取2009年—2013年数据进行分析。
晋城市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表1 单位:%
指标及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产业比例 第一产业 4.1 4.2 4.3 4.2 4.2
第二产业 63.3 63.6 65.5 64.5 62.4
第三产业 32.5 32.2 30.2 31.3 33.4
轻工业 1.8 2.0 2.1 2.3 2.4
重工业 98.2 98.0 97.9 97.7 97.6
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产业 2.7 3.1 2.9 4.4 7.1
第二产业 51.1 48.7 57.3 55.5 46.7
第三产业 46.2 48.3 39.7 40.2 46.2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
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表2 单位:亿元
行业及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总计(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361.03 437.74 555.86 528.10 488.3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01.55 356.85 453.36 384.87 339.4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3.77 9.55 15.40 17.75 21.4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6.22 7.22 15.57 26.98 22.5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96 17.46 23.21 26.26 23.0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13 2.84 4.11 4.90 3.4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47 10.68 19.54 27.35 24.0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3.64 18.28 11.06 25.12 38.55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经历了从1985—2009年20多年的一个长周期变化后,晋城市三次产业似乎进入了一个停滞期,在2009—2013年5年内,三次产业都只产生了一些轻微的波动。第一产业已经低到不能再低,且仍然承载了将近30%的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后,也遭遇了发展瓶颈,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撑,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在现有人口规模和需求条件下,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煤炭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至今仍计划色彩浓厚,产业组织结构以国有企业为主,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仍不成熟,产业结构刚性特征十分明显,除了吸纳劳动力能力弱,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似乎也只提供了一些生活服务类的需求,晋城市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吸纳劳动力最多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轻重工业的比例5年内的变化很小,资源型产业主导的重型产业结构积重难返。从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的比例来看,第一产业2011年后增长幅度较大,且连续2年增长,这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关。第二产业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经历了2012年的缓慢回落后,2013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考虑到晋城市一批新的矿井正在建设,煤炭产能仍在扩张,这一回落并没有产业转型上的典型意义。第三产业在2011年大幅下降后,2013年又大幅增长,呈现出不稳定波动的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稳定增长的投入,特别是需要大量知识和人才投入的现代服务业,更需要大力支持。总体来看,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在经历了3年的综改试验区建设后,成效并不明显,产业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何更好的破题将关系到未来转型路径的选择。
资源型城市通常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表2列出了第二产业中排在前面的7个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据绝对优势,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入前3是一个新特点,这是晋城市不断扩大开放,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结果。除了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行业外,其他几个行业都具有很好的成长性,煤层气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产业,煤机、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富士康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等为晋城市未来扶持新的主导产业奠定了基础。
晋城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
表3 单位:%
指标及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第一产业 35.43 34.20 32.24 31.18 29.82
第二产业 29.79 30.25 31.21 30.99 32.99
第三产业 34.78 35.55 36.55 37.83 37.19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
从表3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呈现出与表1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相同的特点,产业转型陷入僵持阶段,变化缓慢,表现了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晋城市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依靠传统的手段已经不能推动转型的持续发展,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敢行敢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走出一条转型综改试验的成功之路。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
根据工业结构演化理论可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化共分为3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重工业阶段,即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阶段发展;第二阶段为高加工度阶段,即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发展;第三阶段为技术密集化阶段,即向自动化和尖端技术的工业发展。[7] 晋城市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这一演化过程是沿着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的,反过来讲,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推动力。一个城市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和深度。
1、科技资源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晋城这样一个中小城市来说,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108个似乎不少,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市属科研机构仅7家,人员只有65人,再加上缺乏基本的科研设施设备,实际上没有一家真正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市属科研机构。98个企业技术中心对应于2013年晋城市大中型企业119个,覆盖率达到82.4%,这是近年来晋城市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结果,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但从质量上来看,大多数企业技术中心尚不具备开展技术产品开发的物质和人才基础,119个大中型企业中有R&D活动的只有9个,仅占7.56%。此外,晋城市还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占地30余亩的晋城市科技研究开发基地(企业孵化器)已经在晋城经济开发区金匠园区奠基,建成后将成为晋城市首家集产品研发、创业辅导、企业孵化、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专业孵化器。2013年,晋城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增加值55150万元,占GDP0.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2073人,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117人,专业技术服务业1695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61人,这是由一支规模很小的队伍支撑起的一个十分薄弱的产业。总体来说,晋城市科技资源严重不足。
晋城市2013年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情况
表4
指 标 单 位 数 量
机构总数 个 108
市属科研所 个 7
企业技术中心 个 98
县区 个 3
人员总数 个 1070
市属科研所 个 65
企业技术中心 个 705
县区 个 300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
2、科技投入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情况
表5 位:%
指 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全 国 1.70 1.76 1.84 1.98 2.09
山西省 0.98 1.01 1.09
晋城市 1.29 1.30 1.00 1.37 1.47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2010、2011、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3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R&D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表5可以看出,晋城市除2011年低于全省外,其他统计年份均高于全省,但与全国R&D投入差距十分明显, 这也再一次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晋城市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的能力十分薄弱。
3、科技活动
相对于晋城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2073人的数据,表6中科技活动人员的数据与此并不相符,科技活
晋城市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表6
指 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科技活动人员(人)
#科学家和工程师 72418
4155 72698
4315 79524
4735 78329
5015 78863
5554
研究和试验发展折合全时人员(人年)
#科学家和工程师 4986
4318 4997
4613 5014
4823 5135
5014 5188
5033
科技经费筹集额(万元)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金融机构贷款 168000
8030
147615
12356 169401
10573
144372
14456 184325
12587
154215
17523 173270
13121
143825
16324 184925
15073
158644
11208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万元) 78174 80125 120825 138600 151293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
动人员与全时人员不仅需要严格界定,在实践中更应该大力推进各类科技活动的开展,使大量的人力投入能够取得相应的成效。数据表明,政府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则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意识,理清思路,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为晋城市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4、科技产出
晋城市科技产出基本情况
表7
指 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技术市场成交额
(万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 31546
19.0 45678
44.8 59524
30.3 91965
54.5 106070
15.3
专利申请受理数(件)
#发明专利 621
369 660
126 1007
272 1127
330 1197
313
专利申请授权数(件)
#发明专利 282
18 394
44 617
42 619
33
资料来源:《2014晋城统计年鉴》
从表7数据来看,晋城市有效专利保有量规模很小,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更少。技术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但规模仍然很小,特别是输出技术的额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薄弱的技术基础是不会结出丰硕的科技成果的,加大投入,厚积薄发,才能实现为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晋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下晋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正逐步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的经济新常态,所表现出来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特征,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经济自然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增长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对于正处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晋城来说,新常态将赋与更加丰富的内涵。晋城经济发展落后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在依靠要素驱动、规模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阶段,晋城的经济发展是不充分的、片面的,工业化阶段最重要的制造业没有发展起来,而制造业是技术进步与创新最具活力的空间和基础。进入新常态后,通过要素驱动、规模扩张实现经济转型的空间和机会变得越来越小,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成为晋城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晋城这样一个缺乏创新基础和能力的资源型城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反过来,从倒逼形成创新驱动机制的角度来看,新常态又为晋城突破要素驱动瓶颈,通过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新路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对晋城市能否成功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大考验。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条件下,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根本核心是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按照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加快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晋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细化工作方案(2014—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指导作用,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为主题,以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晋城市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跨越发展。
(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晋城科技创新的实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科技计划的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导作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科研机构建设,特别要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开放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