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的《须知》及其价值

2015-05-17范建文

关键词:须知部门

范建文

宋代传世文献中保存了不少《须知》。①“须知”的古今文意比较丰富,本文所论“须知”,是把篇目中有“须知”二字标识的宋代文献资料,统一省称为《须知》。宋真宗时,刘承珪“以建库以来承受宣敕条贯、本库[钤](铃)辖事件,编成《须知》五卷以进”。②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51 之2,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5675页。此条另为:“宣政使、提点内藏库刘承珪上《内藏库须知》五卷。”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9,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丙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805页。宋仁宗时曾“诏天下岁进甲仗须知一本,仍令三司先为程式颁下”。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7,庆历五年十一月甲午,2004年,第3807页。另有“诏诸路所储兵械,悉报三司,三司岁具《须知》以闻,仍约为程式颁之”。见王应麟辑:《玉海》卷151《兵制》,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第2781页。二者所撰当为同一事,但其间多异,当考,今姑且以李焘所撰。类似的《须知》,多见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等文献中。新出五卷本《宋人佚简》(后称《佚简》),为大宗宋刊公文印纸本原始文献,其所存五十六件文书中,涉及《须知册》的文书,达十六件(包括残件)。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博物馆编:《宋人佚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须知册》文书在南宋舒州地区(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集中出现,及《须知》在宋代其他文献中的多见,足证宋代的《须知》是值得探讨的历史现象。不过,目前能见的宋代《须知》,除个别有完整内容外,绝大多数仅有存目,不见具体内容,故未能引起学界较多关注。经搜寻,笔者仅见两篇研究宋代《须知》的专文:王若昭《行军须知考》②《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及魏琳《〈宋人佚简〉所收须知册申状公文研究初探》③《学理论》2010年第26期。。两文对研究对象的某些层面有所阐明,也给本文不少研究启发,但它们或对单一《须知》本身,或对呈递《须知册》的申解文书本身进行探讨,尚未能整体发掘宋代的《须知》及其历史价值。故笔者不揣谫陋,拟将新发现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结合,勾勒宋代《须知》的历史及其价值。

一、新出资料《佚简》中的《须知》

被誉为“内容之丰富和可贵,无疑打开了一座宋代文化遗藏的宝库”④《编后记》,载《宋人佚简》第5 卷。的《佚简》,并未为国内外研究者看重,⑤见孙继民、魏琳:《南宋舒州公牍佚简整理与研究》及其“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这倒为后继者留下了较多发掘空间。为便于探讨,特将《佚简》中的《须知》资料绘成下表。

表1 《佚简》中的《须知》

资料来源:《宋人佚简》

从上表知,《佚简》第五卷公牍佚简部分,现共存十六件《须知册》申状公文,其内容完整者五件,内容有残、缺者十一件。依据表1 及《佚简》中的相关内容等,笔者形成以下认识:

(一)《须知册》本身应比《须知册》申状公文文书,更值得关注。目前宋代虽没有发现类似殷商甲骨文、秦汉简牍、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敦煌吐鲁番文书、西夏黑书城文书及明清档案等大宗新材料,但已刊印的《佚简》、《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等文书也较可观。宋代这些文书虽属于不同的文书系统,但其中不无相通之处。单就文书格式言,《须知册》申状公文与《佚简》中的其他文书,如酒务文书,其文书的格式基本一致,只不过相互之间文字有增减,内容有详略,篇幅有长短罢了。这表明它们是采用同一文书格式向上级部门申解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事务。故而,申状公文中的具体事务及其相关材料等才是关注的重点,而不应仅是文书本身。《佚简》中《须知册》申状文书的出现,说明当时行政部门、承担生产任务的监作务等已利用《须知册》的方式,向上级机关呈报本部门业务开展情况。宋代的《须知》在其他传世文献中虽多有记载,但在新发现资料中不仅是首次,且如此大规模集中出现,所以《佚简》中《须知册》的研究价值更不容小觑!

(二)至迟南宋地方行政事务管理中,已普遍采用《须知册》形式。《须知册》申解公文,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递呈本部门《须知册》时的文书,虽是和《须知册》同时递呈,但应该分开保存的,故而我们虽能从这些公文中知道《须知册》隶属单位、内容、数量、时间、签发人及申呈部门等信息,却无法悉知《须知册》的具体内容。尽管如此,这些宝贵的资料依然证实了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十一月,舒州至少十六个下级业务部门、单位向舒州使府(衙),申呈本部门《须知册》一事。这些《须知册》已涉及到刑狱部门,如舒州州院、①龚延明:《宋代官职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547页。司理院,行政事务管理部门签厅、□判厅经总制司;兵器原料、生产及保管部门,如甲仗库、物料库②这三类文书的签押人员是相同的,表明“物料库”,应是作院兵器生产的原料库。及作院;税务、酒税务部门,如桐城县务、③该文书签押人员为“承信郎、监舒州桐城县税雷□”,表明这是地方税务部门。在城酒税务、舒州衙西酒店、许公镇酒库等,地方军政机构如地方巡检司、兵马司、怀宁县等机构。尽管具体内容亦不能确知,但从上述来看,《须知册》当是这些下属机构向上级管理机关呈报各自年度所开展事务的一种方式。正如“本县今依例置造到图经、须知等下项,须至申者”④《宋人佚简》,第33页。所言,《佚简》中的《须知册》资料,只是当时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传递《须知册》的部分缩影,而这类事件不会只在舒州、只在舒州上述部门存在。这表明当时地方行政事务管理中已普遍运用《须知册》,但众多《须知册》今天已不可知。而《佚简》中《须知册》文书的发现,给予我们理解、认识南宋政治运作、南宋社会以新的视角、可能。概言之,《须知》在宋代历史久远,迟至南宋,至少在地方行政部门之间,已普遍使用《须知册》开展行政事务管理。

(三)在地方兵器生产原料、兵器生产管理、保管等方面,宋代存在统一管辖的事实。宋代地方兵器生产、保管及兵器原料管理等资料,比较丰富,但相对分散,往往各立门墙,很难考察出地方政府管理的细致情况。而舒州作院、甲仗库、物料库三个部门《须知册》的申解公文签押人,均是“修武郎、添差舒州兵马都监、兼在城巡检冯德,武节郎、兵马舒州都监、兼在城巡检侯立”二人,表明这三个部门是由一套人员统一管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天圣编敕》:‘诸州甲[仗](伏)库,并令知州、同判、都监、监押同管幹,不得委幕职官’”⑤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23《秩官类四》,《宋元方志丛刊》第8 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992页。的法律效力及其执行情况,为我们更深入考察宋代地方兵器组织生产、保管等层面,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

总之,《佚简》中的《须知册》蕴涵着丰富价值。不过,这些《须知册》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但因其原文已失,使我们无法藉之更深入考察宋代的《须知》。更何况《佚简》中的《须知册》现象,不会仅在这十六个部门、仅在舒州地区存在,它不过是整个社会的冰山一角。也许在《须知册》的基础上,从传统文献中钩稽更多的《须知》案例,将新发现资料与传统资料相互印证,才能更好考察宋代的《须知》。

二、其他文献中的宋代《须知》

为易于说明问题,笔者将所翻检到的宋代《须知》资料,绘制下表:⑥本表主要收录据文献记载能确知宋代《须知》名称者。一些有史料,没具体名称者不在登记之列。原则上,同名者取其内容详者,同名内容记载有异同者两存之,名称近似者两存之。

表2 宋代文献中的《须知》

9《西夏须知》刘温润《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七34《童丱须知》史浩《宋史》卷二〇二《艺文一》10 《唐书新例须知》吕夏卿《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七35《混天帝王五运图古今须知》《宋史》卷二〇三《艺文二》11 《金虏承安须知》《郡斋读书志校证·读书附志目录》36《重修辽庭须知》《通志》卷六六12 《新例须知》吕夏卿《直斋书录解题》卷四37《释氏须知》《宋史》卷二〇五《艺文四》13 《匈奴须知》田纬《直斋书录解题》卷五38《治狱须知》《宋史》卷二〇五《艺文四》14 《边廷须知》陈昉《直斋书录解题》卷五39《初学须知》孙应符 《宋史》卷二〇七《艺文六》15 《西夏须知》刘温润《直斋书录解题》卷五40《务学须知》邹应龙 《宋史》卷二〇七《艺文六》16 《朝集院须知》《直斋书录解题》卷六41《用药须知》《宋史》卷二〇七《艺文六》17 《治病须知》《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三42《士民须知》《宾退录》卷三18 《两浙转运须知》《通志》卷六五43《登闻鼓院须知》《齐东野语》卷八19《至和发运茶盐须知》《遂初堂书目·本朝故事》44《福建盗贼须知》《遂初堂书目·本朝杂传》20 《食品须知》《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四七45《池州永丰钱监须知》《通志》卷六六21 《丹房须知》吴悮正统道藏本46《施食须知》释志盘 《佛祖统纪》卷二五22 《金国须知》《遂初堂书目·刑法类》47《源山须知》《舆地纪胜》卷九23 《唐书须知》《遂初堂书目·史学类》48《光化军须知》《舆地纪胜》卷八三24 《幼学须知》孙应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49《平止仓须知》《景定建康志》卷二三25 《吴会须知》魏羽《通志》卷六六50《伤寒须知》《景定建康志》卷三三

笔者虽竭力搜检宋代的《须知》,也难免挂一漏万。不过,表2基本呈现了宋代《须知》的基本情况:

(一)大致反映了宋代《须知》发展的历史。表2中宋真宗朝《须知》一部《内藏库须知》,仁宗朝有《甲仗须知》、《三司须知》、《行军须知》、①王若昭认为《行军须知》一书约撰于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后至皇祐六年(1048—1054)间,比《武经总要》的撰成时间估计晚十来年,见《行军须知考》。《西夏须知》、《唐书新例须知》②与《唐书须知》、《新例须知》应为同一《须知》。等多部,神宗朝一部《边廷须知》,③与《敌庭须知》、《北庭须知》应为同一《须知》。徽宗朝《登途须知》与《国用须知》两部,南宋时《须知》多部。这虽只是据所掌握资料能大致推知成书时间者,但也展现了《须知》在宋代的发展脉络。如前所述,从宋真宗时刘承珪编成《内藏库须知》五卷以进,到仁宗时,“诏天下岁进甲仗须知一本,仍令三司先为程式颁下”,及有《须知》多部。这些表明当时《须知》已为宋政府所重视,至迟在仁宗时已被作为对下级部门业务考察的基本方式加以推广。其实,《须知》早已在宋之前社会中出现,如《玉海》则保留了唐代《唐须知国镜》的宝贵信息。④《玉海》卷15《地理》,第292页。五代后梁天祐二年(906)十二月,“京百司各差官,赍本司须知孔目并印,赴魏国送纳”。⑤《旧五代史》卷2《梁书·太祖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8页。这表明至迟在五代时期,京城百司已有编纂各司《须知》的传统。总之,《须知》至迟在唐代中后期已出现,五代时已有相当运用,北宋在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仁宗时被政府大力推广,在行政事务管理中承担更多角色,社会中也广泛应用。这样看来,魏琳“须知册在地方行政事务管理中承担的重要作用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凸显”⑥《〈宋人佚简〉所收须知册申状公文研究初探》。的提法,不过是她仅据《佚简》中《须知册》申状公文得出的认识。

(二)反映了行政事务管理中对《须知》的倚重。表1中十六件《须知册》文书,均是政府运用《须知册》情况的反映;表2中也有十多件《须知》,涉及政府行为,如《登闻鼓院须知》、《平止仓须知》、《治狱须知》、《两浙转运须知》及《甲仗须知》等。新发现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恰恰确证了一个事实:《须知》在宋代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魏琳认为“这些文书并没有列出须知册实际内容,但却为我们认识南宋地方政权的行政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①《〈宋人佚简〉所收须知册申状公文研究初探》。她似乎把《须知册》的价值抬得有点过高,而这也是她仅据《佚简》中《须知册》申状公文得出的见解,尚未认识到《须知》在北宋的运用情况。深入探讨宋代的《须知》,也许会为考察宋代行政事务管理方面提供新的认识可能,但它们很难奠定“认识南宋地方政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

(三)反映了重大的社会现实与时人对民生的关注。宋代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仍,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人们有意识了解给泱泱大国带来重创的边远小族的诸多情况,而《匈奴须知》、《边廷须知》、《西夏须知》、《金国须知》、《辽庭须知》、《重修辽庭须知》、《契丹须知》、《金虏承安须知》等正是这些重大社会现实的反映。此外,宋代政治的腐败,官场黑暗等,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地方,更加关注基层社会,关注民生,而《治病须知》、《幼学须知》、《食品须知》、《童丱须知》、《务学须知》、《用药须知》、《伤寒须知》等,正是他们对教育、饮食、医疗等关乎普通民众福祉的社会重要层面关注的体现。这些充分说明《须知》中蕴涵着当时社会中重要的历史现实、信息及线索,而这些在其他史料中要么缺少,要么表现不充分。

原始文献《佚简》与其他文献记载的相互参校,充分证明了《须知》曾在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虽然绝大多数《须知》只有存目,并不见其内容,但要整体认识宋代《须知》,仍需在《须知》内容的蛛丝马迹上下功夫。

三、《须知》的内容及其类别

其实,《须知》在今天应用也广泛,我们会不时碰到《须知》,如火车票背后就有提醒乘客注意事项的“乘车须知”。那么,宋代的《须知》,是与“乘车须知”相似,还是如“《宋人佚简》中那些须知册及则例公文的出现,表明南宋地方政府官员到任也有接受须知册、了解各种规章制度的惯例,以期达到尽早熟悉当地状况之目的”②《〈宋人佚简〉所收须知册申状公文研究初探》。认识一样?不过,从前揭看,宋代《须知》类型众多,其内容也复杂。

就其格式来说,《须知》一般条目分明。《平止仓须知》“其籴粜条目,具载须知,谨具申朝廷,并以须知册申缴”,凡十三条目。③马光祖修,周应合纂:《景定建康志》卷23《平止仓》,《宋元方志丛刊》第2 册,第1686-1688页。而《行军须知》是目前所见到条目最多的一类,共两卷十五目,二百七十余条④《行军须知》,曾公亮等编:《武经总要》,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中国兵书集成》第5 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2237-2238页。。等等,不赘。诚见,《须知》多举其条目,使读者明白易晓。其内容简洁,纲举目张,旨在突出主要内容。如《唐书直笔新例》“又为《新例须知》附于后,略举名数如目录之类”,⑤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4《正史类》,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7页。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卷7《史评类》,孙猛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98页为:“右记新书比《旧》增减志传及其总数。”及《唐须知国镜》“撮其机要,使览者纤毫无遗”⑥《玉海》卷15《地理》,第292页。。总之,《须知》有其独特的格式、行文、内容等规范,且篇幅不大,应如《佚简》中《须知册》,多以“册”的形式出现。

虽然只有极少数《须知》有或可大致推测出内容,但也足证其内容之庞杂。《西夏须知》“编录伪境杂事”。⑦《郡斋读书志校证》卷7《伪史类》,第287页。《匈奴须知》记录契丹地理、官制。⑧《直斋书录解题》卷5《伪史类》,第140页。《金虏承安须知》则录“金虏名讳及增修朝官、职事、俸给、格式、服制、地理图之类也”。⑨《郡斋读书志校证·读书附志目录》卷上《地理类》,第1132-1133页。而一些地区《须知》,如《吴会须知》、《源山须知》、《光化军须知》等,其内容也与前述相似,为地方岳渍山川、变迁沿革、风土人物等情况的编纂。《新例须知》与《剑南须知》内容比较相近,属历史著述方面。前者“略举名数如目录之类”,记载“新书(《新唐书》)比《旧》(《旧唐书》)增减志传及其总数”,而后者:

第一、第二卷,但编集旧史,弃取或不伦。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凡四卷,尽出唐樊绰《蛮书》;第七卷以下乃如愚自为之文及所画计策耳,如熙宁买马事,诚西南要害,异时或可补国史之缺。①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05《经籍考三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5849页。

也有一些《须知》,是介绍、传播医疗、②《直斋书录解题》卷13《医书类》,第385页。蒙童教育、③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49《童丱须知》,《宋集珍本丛刊》第43 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第252页。饮食④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47《饮食须知》,《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1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84-686页。及炼丹⑤吴悮:《丹房须知·丹房须知序》,现据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21 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9-80页。等方面经验、技能的。

与前者相比,涉及军政事务方面的《须知》内容更加复杂。前征后梁时京城百司赴魏国送纳的“本司须知孔目”,应是当时京城各司编集本部门人员编制、职掌等基本情况的小册子。这说明至迟五代后梁时期,至少京城百司已有编制部门《须知》的作法。宋承唐、五代旧制,其发展更快。“《朝集院须知》一卷,无名氏录,承平时,京朝官得替、回朝见礼式。”⑥《直斋书录解题》卷6《职官类》,第177页。“今登闻鼓院,初供职吏,具须知单状,称:‘本院元管鼓一面,在东京宣德门外,被太学生陈东等击碎,不曾搬取前来。’”⑦周密:《齐东野语》卷8《登闻鼓》,张茂鹏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6-147页。北宋末年,李元弼则指出:“境内事皆欲预知子细,须知册子最为先务。”⑧李元弼:《作邑自箴》卷1《处事》,《四部丛刊续编本》,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南宋末年,南宋政府投降元朝降表《徳祐表诏》称:“朝廷所以归附,为宗社计,为百万生灵计。所有州郡宜各体此,取依准状,及《须知册》申。”⑨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下《徳祐表诏》,吴企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86页。这两类《须知》所包含内容固然多,但郡县严格、区域周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税收等无疑是其中之重点。总之,迟至北宋末年,中央、地方乃至部门之间,拥有非常发达、完善的地方、部门人员编制、职掌等基本情况的《须知》,而这也成为了解、掌握行政部门、地方等信息的非常便捷的途径。不过,上述层面,也仅是宋代军政事务系统《须知》中的一部分。

《须知》中也包含地方官员业务汇报、政绩申报层面的内容,如“修战舰,造戎器,阅射艺,旌旗壁垒,精采一新,有《须知》一卷”;⑩刘克庄:《后村集》卷145《神道碑·龙学余尚书(嵘)》,《宋集珍本丛刊》第82 册,第459页。“其籴粜条目,具载须知,谨具申朝廷,并以《须知册》申缴”,等等。这些表明,至少南宋时一些地方官员往往通过《须知》,登录自己政绩向上级、朝廷申报。在以往宋代官员考课、任职等研究中,我们往往关注付身、批书等层面内容,对官员个人呈报业绩的途径则关注不多,而宋代的《须知》也许可以填补一些研究空白。

前引《内藏库须知》,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一之二为“以建库以来承受宣敕条贯、本库(铃)[钤]辖事件编成《须知》五卷以进”,而《宋史》则为:“初,刘承珪尝掌库,经制多其所置,又推究置库以来出纳,造都帐及《须知》,屡加赏焉。”⑪《宋史》卷179《食货下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370页。两者相较,我们发现《内藏库须知》不单单如地方、部门《须知》,是编录职掌、人员编制等部门基本信息的小册子,更多呈报、汇报该部门所开展的主要业务,“推究置库以来出纳,造都帐及须知”。这表明单就宋代而言,行政部门、机构利用《须知》,呈报部门业务开展情况的做法由来已久,而上级部门也藉以考察下级部门、业务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宋仁宗重视兵器发展,而《须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须知》不应是部门基本情况的汇编资料,而是年度兵器生产业务的开展资料。既然兵器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岁进《须知》,考察兵器生产情况,其他部门也会效仿、推广。这说明迟至宋仁宗庆历时期,政府已经非常重视运用《须知》开展行政事务的管理。《佚简》须知册申状公文中的十六份《须知》,也是相关部门汇报年度业务开展情况的反映,而不应是部门基本情况介绍性质的《须知》。这十六个部门,也多是与兵器生产部门一样,在地方开展诸多生产、税收、治安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所以,采用《须知》汇报部门年度业务开展情况,由来已久,应用非常广泛,为宋代《须知》的要义之一。

此外,还存在执行某些国家行为的《须知》,如《行军须知》、《治狱须知》、《国用须知》等。《治狱须知》的内容已不可晓,但可从《国用须知》、《行军须知》等内容探其旨奥。《国用须知》,即《上徽宗进国用须知》,为陈瓘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所上奏疏。①见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卷103《财赋门》,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校点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07-1100页。他通过与神宗时财税政策比较,认为当时徽宗朝的一些财税政策是“缘边费而坏先政者可见矣”,呼吁当时朝廷革弊政,调整国用政策。而《行军须知》则简明扼要介绍如何行军、布阵、料敌、用将等,以至明人李进认为:“予尝读《行军须知》之书,观其编为附录,诫将选士、禁暴弥乱、镇边疆、威四夷、攻围战守、节制料敌、知勇明决、疾徐动静、奇正虚实、权变形势之方,靡不备载,是则深切著明,非他书可比也。”②《行军须知序》,载《武经总要》,《中国兵书集成》第5 册,第2333-2334页。

通过以上探讨,笔者认为宋代《须知》大致有以下类型③《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等对部分《须知》已有分类,不过是据著作编纂体例,把《须知》纳入不同的类属之中。本文则按《须知》的大致内容、性质,划分其类别。:其一,军政类《须知》,包含行政机关、部门,军政行为等,涉及国家利益、行政事务管理等层面的《须知》,如《佚简》中的诸《须知册》,表2 中《平止仓须知》、《福建盗贼须知》、《池州永丰钱监须知》、《治狱须知》、《甲仗须知》、《行军须知》等;其二,地理类《须知》,包括宋朝辖区及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等的《须知》,如《匈奴须知》、《边廷须知》、《西夏须知》、《金国须知》、《金虏承安须知》、《契丹须知》、《吴会须知》、《源山须知》、《光化军须知》等;其三,社会生活类《须知》,是与普通民众日常医疗、教育、饮食、出行等密切相关的《须知》,如《治病须知》、《幼学须知》、《食品须知》、《童丱须知》、《用药须知》、《伤寒须知》及《登途须知》等;其四,历史类《须知》,如《剑南须知》、《新例须知》及《混天帝王五运图古今须知》等。此外,还有其他《须知》,如《释氏须知》、《丹房须知》等。

由之,无论从种类,还是从数量上来看,宋代的《须知》都非常丰富,其中也许有“乘车须知”似的警醒内容,但不是主要方面。就宋代而言,魏琳所认为须知册“即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亦省称‘须知’”④《〈宋人佚简〉所收须知册申状公文研究初探》。的提法,值得商榷。单就笔者掌握情况,大量存在的部门基本情况的《须知》,也仅仅是宋代众多《须知》类型之一。这表明,我们很难给宋代《须知》下一个一目了然的定义,因为这不符合宋代的历史实际。如果一定要定义宋代的《须知》,它在当时可能是以简明易晓的方式记录、传递、指导某些情况、事实、经验、知识、行为等内容的小册子式的文字资料。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广泛运用,难以精确定义的大量《须知》的存在,也恰恰证明了宋代《须知》的价值。

四、《须知》的价值

其实,王若昭、魏琳对宋代《须知》的价值已有所讨论。本文是在二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宋代《须知》的价值。

首先,《须知》可以丰富我们对宋代史料的认知,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从前文探讨看,无论从内容,还是格式讲,《须知》与我们较熟知的宋代史书、笔记、小说、文集、类书及碑刻等资料均有较大不同。前者多是个人亲历,或地方政府、部门等基本情况,开展业务等内容的原始书写,堪称档案资料。这说明虽然至今没被发现,但宋代存在大量名为《须知》的行政部门年度业务开展情况的宝贵的档案资料,这是事实。此外,不少资料仅以《须知》形式存在,并没有出现在其他史料之中,如《行军须知》、《治狱须知》等;部分内容或许在其他史料中存在,也多相对粗略,难睹全貌,这也是众多《须知》只有其名,不见具体内容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宋代政府与基层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须知》,当是一隐藏资料丰富,研究价值颇高,却尚没被我们充分认识的史料(不少本身就是史学著述)。这些史料,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宋代行政事务管理、基层社会、经济史、区域史、民族关系及军事史等方面的认识。

其次,《须知》在宋代行政事务管理中普遍运用,为考察宋代的行政运行情况提供了新的契机。如前述,《须知》在行政事务管理中应用,早在宋之前已出现,不过是在宋代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成熟。《须知》在宋代行政事务管理中的普遍存在与应用,也为宋代地方官在行政事务处理中,提供了莫大便利:“盐场抄具须知册,皆是誊写古本,事体日变,区处日别,场监风俗在在不同,须是场官知时变化,契合天理。”①黄震:《黄氏日抄》卷80《取会须知事宜》,《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8 册,第830页。这虽是提醒地方官在利用《须知》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唯《须知》是求,但也反映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地方官在事务处理中利用《须知》的情况。

《须知》的发展及其应用,表明了宋代在正常的考课途径、程序、方式外,还通过《须知》来了解各部门、地方年度业务开展情况,考核手段更趋完善、严密。不过,已往的研究往往通过付身、批书等考察宋代官吏个人的任职差遣情况,却很少能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对众多业务部门进行考察。《须知》的发现与利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官员考课的探讨,也为我们考察部门业务开展及地方行政事务的组织运作等提供了新的可能。因为不少《须知》本身就是部门业务的年度档案资料,藉之深入考察以部门为单元的行政运作,可进一步丰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此外,《须知》在行政事务管理中的越普遍使用,越充分表明宋代各级政府、部门更加依赖、重视这种间接途径了解、考察下属工作情况,考核渐趋纸质化、形式化、表面化。纸质化、形式化、表面化的考核,终究不如实事求是的考察,肯定会给社会的运行带来隐患。总之,宋代的《须知》,可以进一步丰富、深化我们对宋代行政事务管理、考课及社会发展等层面的认识。

再次,《须知》为研究宋代基层社会提供诸多重要线索与资料。从前文来看,有不少《须知》是与基层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饮食须知》、《治病须知》等,这说明与前代相比,宋代基层社会意识相对突出,也更加关注民生。此外,《须知》在宋代基层社会中的盛行,也为考察宋代基层社会中文化传播、信息沟通等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宋代基层社会。

宋代《须知》的价值,远较上述胪列者丰富,其对后世影响也颇深远。清人黄六鸿言:“须知,乃一州县之政事大纲节目,无不备载,以其开卷可一览而得其塈也。”②《福惠全书》卷2《看须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3 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31页。而对宋代《须知》的认识及其资料的发掘、整理,尚须学人共同努力。

五、结语

以上粗略勾勒了宋代的《须知》及其价值,从中知《须知》应用广泛,类型众多,内容丰富,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已成为宋代政府、官员了解基层情况、业务考察及行政事务处理等过的重要途径、方式。宋代《须知》的应用与发展,也对后来社会尤其是明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众多的《须知》已遗失,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须知》也多仅有存目,内容完整者少之又少,并不妨碍我们认定其为一类新的史料(与我们常见的宋代史料还是有明显区别)。这类资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宋代史料的认识,还可以从很多层面丰富我们认识宋代社会的视阈,加深或增进我们对宋代社会的已有认识。不过比较遗憾,宋史研究者对此并没有相应的重视。其实,不仅是对宋代的《须知》,就是对宋代近年发现的几宗比较大型的新资料也是一样。宋史研究与其他朝代史是有很大不同,但对传统传世文献异常重视,并不意味着就要冷漠、不敏感稀少的新材料。①李华瑞:《文献与宋史研究的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新发现的宋代资料,也许不会颠覆我们对宋代的已有认知,却可以丰富、提升我们对宋史的研究,应是毋庸置疑的。

猜你喜欢

须知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应对挑战需多部门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