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05-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015-05-17杨华
杨华
(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普洱 665300)
疾病控制与防治
普洱市2005-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杨华
(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普洱 665300)
[目的]分析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普洱市疾控机构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4年普洱市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有70起,发病2215例,年平均发病率8.59/10万,死亡37人,总体病死率为1.67%。报告事件发生数和病例死亡数最多的为动植物性暴发事件,分别占57.14%和86.47%,主要由食用野生蕈和误食有毒动植物引发。报告事件发病病例最多为微生物性暴发事件,占发病病例53.95%。沙门氏菌和旋毛虫是主要致病微生物。家庭、农村宴席和学生、工地食堂是暴发事件高发场所。[结论]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控制策略应以降低野生蕈中毒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为主,重点管控农村宴席和学生、工地等集体食堂,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率。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普洱市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发》颁布实施后,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事件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全面了解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和流行规律,笔者对普洱市2005-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数据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5-2014年普洱市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和《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报告的报表、食源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1.2 资料分析
采用Microsof 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5-2014年普洱市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有70起,发病2215例,年平均发病率8.59/10万,死亡37人,总体病死率为1.67%。2005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病死率最高,暴发事件发生起数最多;2010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最多,见表1。
表1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
2.2 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分析
2005-2014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已查明病因的61起,占总人数的87.14%。其中动植物性因素引发的暴发事件40起,占总人数的57.14%,其次为微生物性因素引发17起,占总人数的24.29%。微生物性因素引发的暴发事件发病人数最多,为1195例,占总人数的53.95%。动植物性因素引起暴发事件死亡人数最多,为32例,占总人数的86.47%,见表2。未查明病因的有9起,占总数的12.86%。
在动植物性因素引发的食源性暴发事件中,暴发起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野生蕈,29起,占72.5%,导致30人死亡,占93.8%。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引发事件起数最多为沙门氏菌,其次为寄生虫(旋毛虫);而病例数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高。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由误食敌鼠钠盐引起,见表2。
表2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病因分析
2.3 食源性疾病暴发致病因素和场所的关系
从事件致病因素与发生场所关系来看,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宴席、餐饮服务单位,占76.47%;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易发生在家庭、其他场所,占87.5%;误食化学物污染食品导致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家庭,占80.00%,见表3。
2.4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分布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分析,全年各月份均有暴发事件的发生,但3月和6-7月较多发,共43起,见表4。
2.5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引发因素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引发因素和主要原因为误食误用;引发的其次因素为食品污染;造成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误食野生蕈和有毒动植物,见表5。
表3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致病因素与场所的关系
表4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时间分布
表5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引发因素
2.6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食品
引发暴发事件发生的原因食品以植物类为主,占总数55.71%;动物类食品占17.14%;其他食品占12.86%。导致发病人数最多的原因食品以混合食品居首,占发病总数35.53%。引起病例死亡最多的原因食品为植物类食品,占死亡病例83.78%。在植物类食品中,引起暴发事件频次和死亡病例最多的为野生蕈,分别占74.36%和96.77%。动物类原因食品以剁生、酸肉等民俗食品和凉拌熟肉制品、凉拌皮蛋等生冷食品引发次数最多,各占33.33%,见表6。
表6 2005-2014年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食品
3 讨论
3.1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情况
普洱市自2010年启动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该系统收集范围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报告的发病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事件,以及部分特殊场所、特殊时期发病5人及以上食物中毒事件,扩大为所有发病在2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有效弥补突发网仅收集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局限性[2]。启用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5年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7起,超过了2005-2014年普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总数(41起)。但在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食源性疾病[3]。据WHO估计,目前被认知并得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只占事件发生的很少一部分,实际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数量可能是报告数量的300~500倍,发展中国家事件发生与报告病例数之比可能为100:1,发达国家不足10%[4]。普洱市在过去10年有报告记录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仅为70起,发病2215人,事件发病数应远远大于此报告数。因此,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管理,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督促指导力度,以获得更全面食源性疾病和暴发事件的信息,为掌握事件流行特征分析、有效调查处置和及时发现食品的安全风险,及早介入处置提供支持,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3.2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征
普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峰在每年3月和6-7月。3月高发主要因为学校开学,食堂加工和售卖的菜品受污染所致;6-7月高发与北京市和四川省报道的事件暴发时间高峰大体相似[5,6],主要为植物性和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与丁小磊[7]报道全国食物中毒以家庭为高发场所的特征相同。其事件的发生数和病例死亡数远远高于其他场所,但致病因素主要为动植物性食物引起;其次为农村宴席,主要为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受到微生物污染所致。学校食堂和其他场所也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易发场所,主要为学生在校内食堂食用污染食品或在校外误食蓖麻子、断肠草、油桐籽等有毒植物。
学校、工地等集体食堂和宾馆饭店就餐人数较多,一旦因管理不善,在采购、加工、储存及餐具消毒等环节控制不严,就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8]。监管部门应加大此类场所的监管,同时,寄宿制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每学期开学前督促学生食堂负责人组织对食堂的内外环境彻底清扫,餐厨用具清洗消毒,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宣教,教育学生严禁采摘食用不明植物果实。应加大农村宴席和学校食堂监管力度,发挥乡镇监督协管力量,督促农村宴席举办人落实备案制度,保证聘请食品加工人员持有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和健康证,做到食品原料储存合理、加工流程规范、生熟分开,避免食品及原料受到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3.3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致病因素
动植物性因素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和死亡病例最多,主要为植物性毒素中毒。排名前三位的原因食品分别为野生蕈、蓖麻子和四季豆及野生豆类。其次为微生物性因素,主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其次为旋毛虫。主要原因食品为猪肉凉片、凉拌皮蛋、凉拌粉丝等生冷食品和剁生、酸肉等民俗食品。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野生蕈种类繁多,除汉族外还世居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3个少数民族。绝大部分群众喜食野生蕈,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食用生血和生肉、半生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乔迁新居时喜欢加工剁生、猪血旺等民俗食品。因此,针对不同季节,加强对群众开展野生蕈中毒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防范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重要手段。2005-2014年普洱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有12.86%的事件未能查明原因,高于全国12.61%[6]的水平。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疾控机构的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完善流行病调查处理的协调保障机制,提高疾控机构对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和病原学检测水平。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Z].2014.
[2]褚发军,冉陆,马莉,等.2008-2010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4):387-390.
[3]SCALLANE,HOEKSTRARM,ANQULOFJ,et al.Foodborne i llness acquired in zhe United-major pathogens emerging infectiondiseases[J].Emerg Infect Dis,2011,17(1):7-15.
[4]李泰然.中国食源性疾病现状及管理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651-653.
[5]马晓晨,滕仁明,赵耀,等.2010-2012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3):292-294.
[6]吕宇,刘祖阳,兰真,等.四川省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3,40(19):3547-3577.
[7]丁小磊.2002-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4):14-15.
[8]李婷婷.2002-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6):428-431.
(本文编辑:谢碧钰)
Analysison epidem 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 foodbornediseaseoutbreak in Puer from 2005 to 2014
YANG Hua
(PuerCDC.,PuerYunnan6653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 reported foodbornedisease outbreak in Puer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making strategiesandmeasuresof foodbornediseaseoutbreak controland prevention.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used to analyze foodbornediseaseoutbreak in Puer from 2005 to 2014.Results Therewere70 foodbornediseaseoutbreaks in Puer from 2005 to2014,which include2215 casesand the totalreported incidencewas8.59per100,000population,37death casesand 1.67%of fatality rate.Thehighestnumberof food poisoning outbreaksand deathswere caused by poisonousplantsand animals,such aspoisonousmushroom,which accounted for57.14%of the totaloutbreaksand86.47%of the totaldeath cases,respectively.Themain pathogenic factorwasmicroorganism which accounted for 53.95%of total reported cases.Most poisoning outbreaks occurred in collective canteens.Conclusions Poisonousmushroom andM icroorganism are themain reasons for the foodbornediseaseoutbreaks in Puer.In order to reduce incidenceof foodborne diseaseoutbreaks,prevention and controlmeasuresshould be focused on collective canteens,especially in schools or construction sites.M eanwhile,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on food safety also should be launched for the targetpopulation.
foodborne disease,outbreak,epidemiology,Puer
R181.3+9
A
1003-2800(2015)12-0798-04
2015-08-18
杨华(1980-),男,云南景谷人,学士,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