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壸贞诗歌研究

2015-05-17李钟振梨花女子大学中文系韩国首尔

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妇诗歌

李钟振(梨花女子大学 中文系,韩国 首尔)

范壸贞诗歌研究

李钟振
(梨花女子大学 中文系,韩国 首尔)

《胡绳集诗钞》3卷为北宋范仲淹的后裔范壸贞的诗集。此诗钞收录于《贩书偶记》中,《胡绳集诗钞》3卷记载176首,其中古诗为58首,律诗为48首,绝句为70首。其中古诗和律诗的主题可分为思妇的爱怨、节候之感、贞节和崇德、世态讽刺与人生观、题画诗等5类。而其诗钞前面有陈继儒、范允临、沈大成、胡公寿等四人所作的《序》。其中涉及范氏的家庭环境以及其女的诗作背景与诗歌成就。本文根据此类资料管窥范壸贞的作诗面貌和诗歌成就。鉴于以前没有人关注过此类研究,而且留存下来的资料也非常有限,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范壸贞;《胡绳集诗钞》;思妇;别离;节孝;徐媛

一 序言

范壸贞对诗歌造诣颇深,其从祖父范允临(1558-1641)对其外侄孙女诗歌评价极高,后把她的诗歌编为《胡绳集》(8卷)。因范壸贞处于晚明朝代更替的战乱时代,《胡绳集》未能流传下来。其曾孙胡维钟将《胡绳集》残卷集合成3卷编为《胡绳集诗钞》,并于清乾隆时期出版,由此她的诗歌才得以流传至今。范壸贞诗歌虽受过从曾祖母徐媛(1560?-1620)的影响,但又不同于徐媛的诗风,她的诗歌流露着更多的真实情感。因范氏丈夫胡兰不为人所熟知,且丧乱时期英年战死,或许因这些原因,范氏诗歌未能被人所熟知。笔者为完成“明代女性文学集成”这一课题,在阐释其诗歌的过程中,才发现她的诗歌颇有特色,便开始研究范氏诗歌的成就。由于范氏丈夫战死而没能仕宦,她的生活范围狭隘而极其单调,但仍留下了主题多样的诗歌,譬如企盼流浪丈夫归来的诗,给丈夫的爱情诗和哀怨诗,述怀节候的诗,反应伦理观、讽刺世态的诗等。同时,她还写下了多首追求人生真实价值和美丽生活的诗歌,此类诗歌的多半都能展现出文艺上极高的造诣。由于范氏的生活环境和生卒年代不详,无法考证出她写下这些诗歌的明确背景及缘由,但又正因如此,也可根据诗歌内容来考察她的人生遭遇。因此,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意义所在。范氏诗歌中流传下来的有176首,其中古诗为58首,律诗为48首,绝句为70首,还有2首题画诗。以上诗歌中古诗和律诗沈大成曾做过评价,本研究将以以上诗歌文献作为基本研究对象。

二 范壸贞和《胡绳集诗钞》

范壸贞,字蓉裳,号淑英,华亭(上海市松江)人,是北宋范仲淹的后代孝廉范选的女儿,与胡公寿(1823—1886)的9世祖诸生胡兰(号:畹生)结为夫妻,但至今无从获知其夫的生卒年。《胡绳集诗钞》3卷前面有陈继儒(1558-1639),范允临,沈大成(1700-1771),胡公寿4人之序。此人中,除胡公寿外,3人皆述范氏的诗作背景和其诗成就。由此可以照明范壸贞之面貌和其诗特性。范允临其序中云:

“余宗女士,淑英号蓉裳者,产自孝廉君选。聪慧性成静好,弥重縫裳洁醴。既擅精能搜史哦编,复工摩揣。即余内子《络纬集》,尤为钟爱,手不忍释,口不停吟。若有领会也者,因是感时赋物,托兴抒怀,弄柔翰而抽轧轧之思,展素笺而缀洋洋之韵,即李氏瑶篇,苏家锦字,亦堪伯仲矣。彼固欲为枕中之珍秘,不示人。余拔其一二,付梓以表。余宗之媛,乞灵造物,不废咏歌,自足陶情而炼性也。因题曰《胡绳集》,漫识数言,而弁于简端。”

范允临还请当时的名师眉公陈继儒写序言,那时眉公已80岁高龄,于山中疗养,不再忙于俗务。但读完老友范允临所赠的《胡绳集》之后,写下如下的序言:“《胡绳集》而取重于学使品题,自当行世。余何容赘,虽然置《胡绳集》于斋中,与徐小淑文词,莹心耀目,俾病魔再避三舍,何不可也。”由此可见对范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据传《胡绳集》用三色彩印,其中红色的毛笔字体是陈继儒所作的点评,但《胡绳集》未能流传下来,无法见证点评之原貌,实乃遗憾。

作为同乡的松江著名诗人沈大成又在《胡绳集诗钞序》中对范氏诗的成就赞美道:“徐为夫人之从祖母,师承有自,家有园池、林木之胜,留连景物,抒写性情,篇什繁富,脍炙峰泖间,駸駸播于吴会,至今犹多道之者。夫人之诗,尤长于古,其五言原本乐府,而声情横溢,得晋宋六代之遗。其七言长篇,上宗鲍照远,下亦规仿张王,其慷慨时事,激昻用壮,庶乎秦风之版屋。”来说明范氏与其从祖母之间为师承关系和其作诗背景。其序中不但高度评价范氏的诗歌造诣,而且探索其诗作之来源。其中,沈大成特别注意到对七古的成就。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两点:第一点为范氏对诗的修养程度;第二点为范氏处于晚明丧乱时期,慷慨激昂,而七古风格近于容易抒发战乱的慷慨激昂的秦风,所以她容易写出七古,并能得到沈大成的好评。

沈大成对她诗歌主题又云:“至其永怀所天,登楼望远,恒多藁砧山上之辞,明月刀环之句,盖由明制岁漕东南,粟官收民,兊闾左践,更经年行役。读其诗而哀其志,其有《卷耳》《汝坟》之思乎。”由此可见,她因思念丈夫而登楼望远所写的咏怀诗,抒发当时凄凉的心境的别离诗,为其诗作主流。但清初的朱彛尊在《明诗综》中,只选录了范壸贞的七律《题烟雨楼图》1首,由此可知,各人对范壸贞诗歌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神釈堂脞语》云:淑英烟雨楼一诗,整秀是七律正调。感秋句萧萧雨来,一感百形,蹙语简括。”来赞美其诗成就。此为其例之一。

据《松江府志》著录中所载《胡绳集》8卷,但传本极罕。因此,范氏曾孙范维钟以跋述刻印《胡绳集诗钞》3卷之理由,可参考其诗钞最后面的跋文。由此可见《胡绳集》8卷刻刊为《胡绳集诗钞》3卷传于今日。尤其同邑沈大成于乾隆三年(1738)所写序文中更详细说明《胡绳集》称为《胡绳集诗钞》之名。

《胡绳集诗钞》3卷收录于《贩书偶记》中,诗钞前面有陈继儒、允临两人的《序言》,接下来有松江人沈大成于乾隆三年(1738)写的《序言》,之后有九世孙胡公寿在光绪五年己卯年(1879)用毛笔字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胡公寿谈到,为了把家弟胡公藩于乾隆初年重刻的《胡绳集诗钞》再次发给同人,于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再版印刷《胡绳集诗钞》3卷的理由。该诗钞后面有曾孙胡维钟的跋文,不仅叙述了《胡绳集》没能流传下来的原因,而且他历经数年寻找从祖母范氏留下的古今体诗,将上中下三卷集成一本,加上沈大成的序,编成《胡绳集诗钞》3卷,于清乾隆乙酉年(1789)由天游阁发行的缘由。其跋中云:“胜国时吴中,范长白先生选刻者,什之六七.洊更丧乱,版毁兵火。百年以来,捃拾散亡,搜求遗佚,今存者,仅什之三四矣。”和“今幸荟蕞积年,排缵成帙,得付梓人,冀垂来叶。然而乔木靡存,桮桊何在。抚坠緖其如丝,掇什一于千百,比诸羽陵蠧简,贤刼余灰,邈林下之高风,宛海中之点墨。抑亦忾僾生悲,俯仰增感也已。”可以得知《胡绳集诗钞》3卷是范氏作品之极少一部分。本稿参考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天游阁所刻《胡绳集诗钞》3卷本。

三 范壸贞的诗歌创作背景及其内容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士大夫吟咏性情,争奇斗艳,其遗风便传入闺阁。关于这种文风的盛行,沈大成在其序言云:“当是时,太仓张氏兄弟兴复社,而吾郡陈黄门几社,继之流风所被,遂及闺阁,陆卿子,徐小淑,沈宛君,与女叶昭齐、琼章姉妹,皆其选也。”

因此,可以说范壸贞的诗受到了苏州的陆卿子(1522-1572)、徐小淑(徐媛)、沈宜修(宛君,1590-1635)、叶纨涣(昭齐,1610-1632)叶小鸾(琼章,1616-1632)等女诗人的影响,尤其是范氏十分喜爱从祖母徐媛诗歌,想必她的诗歌主题及风格都多少受到其从祖母的影响。特别是,陆卿子和徐媛为吴门二大家,陆卿子不仅留下其诗集《考槃集》(1600刊本),而且与徐媛曾互相交换赠答诗,应该对范氏的影响颇深。而且沈宜修与范氏生在同一时代,范氏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范壸贞诗中流传下来的有《胡绳集诗钞》卷上之五古20首,七古38首(共58首),卷中之五律32首,七律16首(共48首),卷下之五绝34首,七绝36首(共70首),共176首。此外《胡绳集诗钞》最后端收录《游啸园赋》(并序)、《春闺梦里人赋》赋2首。其中可通过《春闺梦里人赋》末尾的“恨枝上之黄鸟兮,忽哀啼而梦残,谁信良人之不反兮?朽白骨于河干”内容,可知其丈夫从军战死沙场。由此可知,范氏诗中表达哀怨的情诗和别离诗如此之多的原由。

另外,明清之际王端淑于清康熙六年(1667),在清音堂刻本的《名媛诗纬初编》中,选录了范壸贞的《秋夜》和《春闺晓月》2首诗,介绍了范壸贞为苏州人,而清代恽珠(1771-1833)在道光十一年(1831),在红香馆刻本的《国朝闺秀正始集》中,选录了范壸贞的《贞女诗》1首,介绍其为江苏华亭人,因此无从获知范壸贞的确切居住地,只是可以推断,她所嫁的诸生胡兰一家居住在苏州一带。范氏在诗中除了苏州之外,几乎没有谈及地名,由此可知范氏结婚前住在华亭,婚后住居苏州一带,而其夫死后返回华亭。

范氏诗中经常出现"啸园"一词,对于“啸园”,《游啸园赋》(并序)中介绍如下:

“啸园者,先曾祖方伯公手创也。迄今百有余年,大人家居多暇,恒游其间。余亦尝于此读书,有楼,有堂,有池,有桥,有亭,有榭。虽地不踰数亩,而干宵古木有数十株,长夏足以托荫………(中略)隐几味旨于图书,望远收奇于岩岫。洵足以遗富贵而藐王公,爰为赋以纪之。”

从中可以看出,曾祖范惟丕正是范允临的父亲,是北宋范仲淹(989-1052)后裔,是一个权门世家。范氏的文学素养是在啸园之美好环境下得以孕育的。

四 范壸贞诗歌主题

沈大成其诗钞序中所提到的古诗58首和律诗48首的主题如下。下面是古诗主题表。

诗题 主题 相关诗句(五言古诗)1 古意 别离 何处问归期,惆怅双飞鸟。2夏夜 思妇 感兹大化易,思君伤我心。3即登小昆山,复过小赤壁,登眉公先生读书台 登高 登彼读书台,高致眇难极。4拟明月何皎皎 思妇 伤哉各一天,惆怅怜今夕。5拟行行重行行 别离,思妇 浮云乱天地,日月长怀疑。6拟青青河畔柳 别离,思妇 自嫁游冶郞,流光迅超越。淹留恨远道,何以觌明哲。7古意 弃妇 偶逢凉风来,举手招夫婿。自谓昔所亲,欢言陈缕缕。8秋夜 思妇 露气湿青桂,萧瑟悲兰房。9听君达四叔弹琴 难得知音 此调钟期死,今人谁复弹。10 感秋 悲秋 毋使白露零,万化归幽独。11 钓竿行 警戒 寄语江头翁,贪意良可已。12 对酒忆藁砧 闺怨 望远转愁结,流云何处回。13 秋闺曲 闺怨 此时应授衣,愁心惄如捣。14 春暮忆藁砧 出征,闺怨 离情烟水阔,别意何依依。15 偶成 节义 两字义与思,之死铭不灭。16 拟古其一 思妇 凄然感时序,泪洒绿蘼芜。17 拟古其二 思妇 秋风一夜严,芳菲何处托。18 少年行 少年气概赞美 归入长干楼,雪花满平野。19 送藁砧入都 别愁 妾恐重离别,人前未敢言。20 伤怀 思母之情 岁月狂若驰,慈帏掩难即。(七言古诗)21 古意 思妇 少年夫婿向天涯,青铜半死未还家。22 昔日 思妇 酒残夜寂推窗望,尘暗菱花片月黄。23 展先大人墓 悼念先亲 人言有女胜无儿,吾亲有子益增悲。24 读眉公先生诗 赞美眉公之诗 眉公先生谁与偶,前三百兮后十九。25 凌霄花 世态讽刺 凌霄高高缠松枝,青青袅袅彼一时。26 和藁砧惜别词 别离 花深春冷雨霏霏,坐看雕梁宿双燕。27 杨花曲 别愁 三月杨花暗如雾,遮断侬船归去路。28 春怨 思妇 王孙望望不归来,天涯芳草迷长坂。29 代邻女作 结婚观 朝朝暮暮乐春风,柴门黄犊残阳中。30 古意 思妇,怨情 朝朝对镜梳云髻,不御铅华却为谁。31 白苎词 对比今昔之感,战争之祸 一朝风雨摧高栋,燕子将雏过别墙。32 有所思 春日失宠之忧愁 傍人多欢颜,那知妾心乱。33 春堤曲 踏青后思念归客 日落不知月初白,珠帘半卷思归客。34 萤 亡夫之恨 荧光耿耿年复年,汉阙秦台已非故。35 脱布衫 叹逝水流年 请看陌上叶,变作机中素。

36 忆藁砧 思妇 机中锦字未成文,灯烬风凄转念君。37 上元曲 节候之乐 铜壸银箭夜沉沉,回廊鹦鹉娇如许。38 春晓曲 思妇 可怜晓梦正关西,鸡声莺声相断续。39 种兰篇 崇德 由来良士多远图,女但种兰勿种棘。40 秋夜曲 秋夜之景与所望 他时明月东墙生,梧上还应见梧子。41 春夜曲 春夜之愁 玉钩不上春宵永,百和香消蜜炬冷。42 朱鹭 不得志 世人知曲不知音,仰天搔首空悲吟。43 蛱蝶行 处地变化之愁 花谢明年还沃若,嘱尔回头顾黄雀。44 秋宫 失宠之恨 君恩若水去不返,满地落花愁岁晩。45 新月 思妇 今年郞未归,憔悴知何处。46 望夫石其一 思妇 碧苔斑斑如泪垂,君兮君兮知不知。47 望夫石其二 思妇 一别后,几经秋;化为石,终年愁。48 蕙房 失宠(思妇) 明星烂烂银河黄.须臾月出愁无光。49 闲题 美人 双袖如波波影凉,海棠雨过飘香玉。50 双璧 优劣难分 宓妃西子谁妍媸,桃花李花相参差。51 贞女诗有序 赞美节妇 喉间白练飞白虹,扶得青娥上青史。52 海上顾孝廉母节孝诗代家君 赞美节妇 冰井嘘炎枯井波,留母一线回江河。53 重访菊歌 高士之德/节义 花来入梦梦不俗,秋风秋月胜罗浮。54 罗敷 讽刺苛敛诛求 五马鲜金赠何为,采桑之妇不乐此。55 蒲花 思妇 朱楼夜半更已深,寤言不寐增愁心。56 月下 思妇 今宵月又明,凄怆独含情。57 北郊 人生无常 吁嗟泉下笑人忙,笑道年光如朝露。58 白苎词 咏歌姬 当筵银烛光难灭,荳蔲梢头暗成结。

五言律诗 诗题 主题 相关诗句1天游阁书感 别愁/思妇 欲作辽西梦,音书何日闻。2明妃词 失宠 独恐妾颜老,秋风又塞垣。3初秋坐月 秋夜之倦 流萤自来去,偶一到帘帏。4西郊 春游之景 沙暖凫鹥卧,尘香鸭鵊啼。5秋蝉 弃妇 嘶细当风怯,栖高带露零。6秋闺怨 闺怨 西风不相借,吹彻捣衣砧。7晓莺 别离之愁 辽阳千万里,别绪益迢迢。8彩书怨 闺怨 相思多远望,望切大刀头。9种竹 节义 终期保贞素,珍重岁寒心。10 关山月 别情 男儿思报国,夜半入西羌。11 代藁砧寄友 别愁 怀君衣带水,怅望倍依依。12 雁 别情 哀鸣历寒燠,失侣更间关。13 秋夜忆藁砧 思妇 晓钟闻角枕,呜咽泪无声。14 村晩忆藁砧 思妇 燕台双鲤绝,何日远书传。15 骤雨 别愁 高林飞鸟急,乱石凑泉流。16 寒砧 闺怨 青闺有少妇,长叹倚寒闾。17 春日山游 春游与闲愁 寂寥空径步,蕨笋又江村。18 鹭 节义/贞节 最怜眠稳处,夜静月空明。18 听蔡姬琴 听琴之趣 弹罢微含笑,名言豁素襟。20 无题 春景 春风满城市,谁道有鸣琴。

下面是律诗主题表。

21 久雨 久雨后之寂寞 自来花鸟处,花谢鸟声残。22 夜坐天游阁怀藁砧 思妇 非从别来久,何以重离情。23 燕来 世态讽刺 肯践年年约,茅檐岂厌贫。24 送藁砧入都 别愁 男儿多远志,珍重送长征。25 冬夜喜藁砧归 再会之乐 相思情不极,相见话无涯。26 乌啼 夫妇爱/闺怨 自知多薄命,不敢怨征夫。27 怀藁砧 闺怨 遥忆征人路,萋萋草又芳。28 守岁 岁暮之愁 儿童太无赖,击鼓恼邻家。29 送藁砧游金陵其一 惜别 长干弦管地,走马莫掩留。30 送藁砧游金陵其二 惜别 去此匆匆棹,梅亭信早来。31 秋怨 闺怨 高天那敢问,终夜梦悠悠。32 初霁 思妇之哀 终朝蓬径里,寂寞事翻经。七言律诗 诗题 主题 相关诗句33 题越山图 越山图之寂寞之感 越王台下萧萧路,依旧寒烟绕苎萝。34 雨后 春雨后之景 细响竹间犹淅淅,残烟草际自悠悠。35 落叶 秋景与不变之心 却忆秦松偏落落,支离不改岁寒心。36 题烟雨楼图 烟雨里之吴越之景 最是晩来新月下,万家灯火隔湖明。37 归燕其一 虚无的荣华之叹息 东风依旧还相忆,可道王孙兴已阑。38 归燕其二 迟暮之感 那知迟暮难为住,不得遥天逐雁行。39 柳色 别情 莫把一杯临远道,渭城西去暮云横。40 泖上 佛心和救世 苍茫一塔云边出,芦荻萧萧烟雨冥。41 十五夜 元宵之风习 秦筝赵瑟留华月,北里南邻竞翠钿。42 指环 咏物 掬水焉支沉月色,曲肱红玉衬朱颜。43 秋声 悲秋 岁晩自伤摇落甚,凄凄窗雨更难禁。44 赋得原上望春草 思妇 紫塞马嘶征戍怨,朱楼人醉夕阳低。45 孤灯 思妇之怨 绕树乌啼催曙色,梦魂犹自隔他乡。46 春鸟 春愁 一鸣午寂情如诉,双话春愁韵自闲。47 代兄送友归金陵 别情 计程惯识金陵路,清梦长随鹢首飞。48 新直指按部至松前驱笼二猫亦创(剏)睹也戏赋 贪官污吏讽刺 白叟黄童相告语,乘骢不避避迎猫。

上述诗歌的主题类型可以分为思妇(闺怨,弃妇,怨情,失宠,亡夫)38首、别离(别愁,别情,惜别)18首、节候之感14首、贞节(节义,崇德)赞美7首、世态讽刺(难得知音,污吏讽刺,苛敛诛求)7首、人生观(包括历史认识)6首、思亲2首、其他(不得志,咏美人,少年赞美,佛心等)15首。其中,思妇诗和别离诗共为56首,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范氏注重写的诗为思妇诗。因此她以诗题常用到“藁砧”一词,其诗歌为13首。因此,本稿将范氏诗歌的主题分为思妇的爱与怨、节候之感、贞节和崇德、世态讽刺与人生观、题画诗,而论及其诗歌成就。

1)思妇的爱怨

思妇的爱怨以闺怨,弃妇,怨情,失宠,亡夫,别愁,别情,惜别为题材,分别出现在56首诗中,包括30首古诗和26首律诗。共106首诗歌中,占到56首,可以说范氏诗歌的一半都在吟咏对丈夫胡兰的思念,此类诗歌可参考表一。本稿其中选择13首,详细分析成就。其诗题如下:《冬夜喜藁砧归》《春怨》《秋闺怨》《对酒忆藁砧》《春晓曲》《昔日》《拟青青河畔柳》《古意》《蕙房》《秋蝉》《赋得原上望春草》《秋夜》《秋声》。

首先,《冬夜喜藁砧归》刻画出与久别丈夫重逢的喜悦:“今冬寒未厉,小阁有梅花。秉烛更初动,擎杯月已斜。相思情不极,相见话无涯。”一句中写到,或许是因与丈夫重逢,冬季不再寒冷;久违的夫妇通宵达旦地聊天,也没有聊完。因此下句用“风味贫家好,新篘底用赊”一句描述到尽享重逢的喜悦。此诗的意趣与杜甫《羌村》之“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意境类似。但是,这种描述短暂幸福的诗歌近乎全无,多数题材为离别的痛苦与等待。如其五古《春怨》曰:

春暖天无云,长空不见君。

樱桃花下舞,独立倚斜曛。

珠帘绣幕东风远,凝愁独对花缱绻。

王孙望望不归来,天涯芳草迷长坂。

借以无云、春风、绽放的花朵等自然现象,投射出作家孤独的心境,而刻画出心爱的郎君不归的悲痛。此诗尤其以景结情方式表出言外之意。下面五律《秋闺怨》中则以类似的方式吟咏怨情。其《秋闺怨》云:

叶落惊残梦,蛩吟怨别深。

桐花金井暮,香雨玉阶沉。

懒结茱萸佩,长怀兰茝心。

西风不相借,吹彻捣衣砧。

此诗借以悲凉的秋景描写出女诗人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思念。尾联的寓意怨到尽头转为思念的情境。如《对酒忆藁砧》中“天高雁影没,夜静水声哀。望远转愁结,流云何处回”的情景,依然把怨情转为爱情的现象以言外表现出来。相反,《春晓曲》里的“可怜晓梦正关西,鸡声莺声相断续”和《昔日》里的“酒残夜寂推窗望,尘暗菱花片月黄”中的意境,则将丈夫远离自己而产生的失意以借景叙情。同时,范壸贞还描述了嫁给在外流浪的男人的失意,如《拟青青河畔柳》中“自嫁游冶郞,流光迅超越。淹留恨远道,何以觌明哲”,含蓄地表达了对流浪丈夫的失意和怨情。下面《古意》也是典型的例子:

君如井底泉,终年笑语口无澜。

又如井辘轳,终年宛转心不孤。

妾意如花开复落,花落花开长寂寞。

有恨如山不可移,南船北马无由随。

朝朝对镜梳云髻,不御铅华却为谁?

前两联写了对丈夫怨情的来源,提到了丈夫与诗人本人性格及处境迥异和对自己的毫不关心。然后叙述到处于“花开复落”境地的自身的孤独。接着以“南船北马”一词描述了两人根本无法复合的处境。最后直言到无法解决女主人公的忧愁,将哀伤提升到极点。同时,七古《蕙房》还表露出,坚守爱情与信任之艰难的情绪。如“承恩承宠安可长。明星烂烂银河黄。须臾月出愁无光”三句不仅直接描述出爱情是短暂的、瞬间的,而且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失意的程度。这种具体描述失宠的原因,于其诗集里并不见多。于此我们可以窥看夫妻感情不够深入而产生困境的背景。如《秋蝉》中就描述了秋蝉的生态环境以寄托出自身的孤独和悲哀。

已叹商飙厉,犹闻噪远汀。

柳疏寒影瘦,花落夕阳暝。

嘶细当风怯,栖高带露零。

离群嗟已久,寂寞向郊垧。

此诗集中刻画了秋蝉得意的季节已过,而后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自己不遇之境遇。这一点与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意境十分相似。此外,《赋得原上望春草》则描写了春天思念郎君的心境和盼望其人归来的心愿:

软风骀宕子城西,一望平皐绿已齐。

紫塞马嘶征戍怨,朱楼人醉夕阳低。

晴光摇曳春阴薄,香雾空蒙远岫迷。

却怪群莺乱飞处,年年和雨没长堤。

尾联将郎君比喻成黄莺,注重描写黄莺所在的地方是年年积雨的堤坝,并寄托了难以恢复失宠的哀思。但是此联的含义比较模糊,有待详细的分析。

明清之际王端淑在《名媛诗纬初编》中选录范氏的两首诗。下面的《秋夜》是其中的第一首,据此诗题下王氏自注曰:“范壸贞为苏州人”,可知范氏的夫家为苏州。

露气湿青桂,萧瑟悲兰房。

草木有黄落,鸿雁俱南翔。

时运无停轨,深夜激中肠。

舍琴起四顾,含涕徒彷徨。

此诗描绘环顾四周也毫无一人,只能含泪彷徨的个人处境,表达了丈夫不在身边的孤单惆怅。另一首诗为《春闺晓月》,但此诗并未收录于《胡绳集诗钞》中。王端淑在此诗末尾曰:“二诗恬雅流宕,每于逸处见才情,是以去风雅不远。虽备带俗冗亦无碍也”。此中“每于逸处见才情”之句为评点要旨,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面一首《秋声》通过词语罗列秋声,含蓄蕴藉地写出了独居的哀怨。

清宵寒籁度疏林,万户重城急暮砧。

露下银河刁斗促,风高金井辘轳沉。

莎鸡夜半床头语,鸿雁秋深塞外音。

岁晩自伤摇落甚,凄凄窗雨更难禁。

此诗以寒籁、暮砧、刁斗促、辘轳沉等常听到的秋声进行近景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然后以莎鸡语,鸿雁音暗示自己与丈夫各处一方,同时描述了秋夜雨声令她倍感孤独,难以忍受。尤其此诗结合听觉与视觉的晚秋景象,突显了孤独情怀。此诗的列举秋声技巧与李商隐的七律《泪》的描写方法颇接近。

通过这些诗可以看出,范氏对丈夫的爱意之深切。然而她未能挽回爱情,最终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表达出了自己的哀怨之情。

2)节候之感

范壸贞以《既登小崑山,复过小赤壁,登眉公先生读书台》《感秋》《春堤曲》《上元曲》《春夜曲》《西郊》《无题》《久雨》《守岁》《雨后》《归燕》其二、《十五夜》等诗,精彩纷呈地抒发了对于节候的丰富情怀。此中选几首诗窥看对诗人节候迁流之感和其诗歌成就。其《感秋》诗云:

物候秋自佳,晴辉丽林麓。

元蝉鸣远条,黄鸟向空谷。

灏气薄青旻,夕阳满平陆。

萧萧商风来,一感百形蹙。

伤往不可追,悲来惊局促。

抚躬每自思,流光何太速。

毋使白露零,万化归幽独。

此诗前半描绘了万象衰残的秋日景象。接着叙述岁月飞逝如箭,难免有悲秋之意,而表现出挽留岁月的心情。文辞优美,遣词造句生动,更突出了身世之感。《西郊》描述了春日郊外的悠闲景象。“西郊春色早,二月绿将齐。沙暖凫鹥卧,尘香鸭鵊啼。”这一句描述的水鸟暖沙似乎给咏诗的读者也带来了暖意。“天垂烟水阔,人醉夕阳低。处处溪山曲,花开傍杖藜。”用“河影”“晚霞”“弯弯”“溪水”“花”等词汇描绘春天闲暇的情趣,让读者身临其境,欣赏如画风景。由此可知范氏的绘画素养,进而推知她写其名篇《题烟雨楼图》并非偶然。关于此诗在下一节略述。其《无题》诗:

堤上千丝柳,临池匝地阴。

我将乘晩色,于此散幽襟。

鸟语冥林影,花香隔水浔。

春风满城市,谁道有鸣琴?

此诗以细腻真切的语言,勾画出春天美丽景色。诗人集中描绘了临池茂密的柳枝,突显出来诗意,然后以“鸟语”“花香”“春风”等词汇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联系,让读者用不同感觉去体会到春日所蕴涵的乐趣。其《守岁》诗:

守岁恋残腊,其如斗柄斜。

辛盘随令节,子夜换年华。

爆响村村竹,灯烧院院花。

儿童太无赖,击鼓恼邻家。

此诗描绘岁暮景象中的悲世之感。全诗刻画了在岁末周围的热闹情景,而只在尾联以“儿童太无赖,击鼓恼邻家”,含蓄地表达了怜惜孩子,诗人心中的惆怅之情。

《十五夜》描绘了正月元宵节的情致:“春风忽已当三五,斗酒重开又十千。玉露夜零仙掌外,金绳寒堕绮筵前。秦筝赵瑟留华月,北里南邻竞翠钿。”描绘出元宵节饮酒赏舞,妓女们竞相比美的一般场景,而尾联尤以“底向紫姑占岁稔,汉家此夕正祈年”对比汉代此夕与今日时刻的感慨,突出了无常岁月的哀叹。

总上所述,我们可以知范氏是一位感情丰富、渴望尽享四季之美的女人。尤其是范氏少女时期的华亭啸园生活中培养了其丰富的诗情。描绘春天情趣的诗作情调明朗愉快,相反描绘秋天的节候诗多少有一些悲哀与孤独,描绘冬季的诗则有抒发依依难舍情怀的特点。节候诗的情调较为闲雅,遣词造句灵活多变,景色语言鲜明简洁,此特点也是范氏节候诗的另外一番成就。

3)贞节与崇德

范壸贞成长在重视儒家教养的家门,因此多少有一些作品反映了儒家观念。崇尚儒家之道、赞美贞节的诗歌有《偶成》《种兰篇》《贞女诗》(并序)、《海上顾孝廉母节孝诗》代家君、重《访菊歌》《种竹》《鹭》等7首。其《偶成》诗云:

桃李媚春姿,松柏厉霜节。

各含造化私,寒暑终年别。

今朝两地思,泪溢衷难说。

白云阻重关,孤鸿畏深雪。

去去事多谬,栖栖心欲折。

两字义与思,之死铭不灭。

此首表明对离别的丈夫坚守贞节。通过对比桃李和松柏的秉性,指出万物造化皆受寒暑影响,而诗人以“松柏厉霜节”气槪阐明誓死坚守“义与思”的决意。在女人立场表明儒家思想,幷不是容易之事。

《种兰篇》述怀种兰花之理由所在,以“小人多忮求,君子崇令德”句提起女人该追求德行,同时以“由来良士多远图,女但种兰勿种棘”具体地提出女人养兰积德的必要性。此首具有启蒙教育意义,而不可忽略。又在其《重访菊歌》云:

菊花庭畔菊花秋,菊花秋满菊花稠。

菊花稠处景更绝,花在东篱月在楼。

别花三日如三月,乘兴重来花下游。

天生此花伴高士,时至仍应高士求。

龙山为尔帽暗堕,柴桑为尔杯迟留。

车尘马足互征逐,酒盏花枝可自由。

花来入梦梦不俗,秋风秋月胜罗浮。

我来看花花有意,敷红舒紫总忘忧。

客问主人能饮否,主人百斛才新篘。

此诗以秋菊之德性申述女性应该涵养德行的必要性。诗中还描述指出菊花志趣高雅,具有使高士须臾不离的魅力。特别引用桓温落帽的故事和名士陶渊明爱菊的故事,引证了名士珍惜菊花的理由,尤其提起秋菊的雅趣使人忘忧的真实力量。由此可见范氏赞扬秋菊是为克服寂寞惆怅处境的唯一方法。

其《种竹》亦属于欣赏竹子德性之诗。诗中“一径寒云宿,三湘薄雾深。终期保贞素,珍重岁寒心”句赞美岁寒心,同时凝聚了自己的志向。其《鹭》诗云:

顾影三秋里,离披水际行。

雨淋双翼洁,风扬顶丝轻。

自得沧洲趣,还深芦苇情。

最怜眠稳处,夜静月空明。

此诗不仅赞美鹭的高洁的品性,而且寄托了诗人自己的孤独感。特地以“芦苇情”“月空明"之意象含蓄了对鹭的栖息地无限憧憬。因此以此诗可以窥见范氏的孤独生活和幽静的精神世界。

有关称颂节妇或节孝的诗有两首“《贞女诗》有序”和“《海上顾孝廉母节孝诗》代家君”。其《贞女诗》有序云:

泉流不回山上水,弦开不回弓上矢。

一日许名便许身,女也刚肠有如此。

读书不多解识字,古来识书几男子。

女生不生七尺棺,女死不死万人齿。

谓女不生真不死,吁嗟乎!

喉间白练飞白虹,扶得青娥上青史。

此诗赞美了跟随去世的丈夫选择自尽的女子的情操与气概。即使未婚夫已死,也会至死将他视为丈夫。诗人自从此种儒家礼教观点出发称颂贞女之殉死。特地诗人对生前不顾自身享乐、坚守名分的女人的坎坷命运表示了无限同情。由此可知范氏的道德修养颇深。

“《海上顾孝廉母节孝诗》代家君”又称颂节孝的古诗,诗中主人公顾孝廉在寡母手下长大,出嫁后不幸失去丈夫,独自一人养育子女的故事。目前无法得知顾孝廉是何许人,但范氏在诗中怀述“送亲掩黄垆,两字节孝成,一生几茹荼。缸花静落霜心冷,窗竹无痕眼血枯。母生母死真丈夫”,对坚守节孝,对一名身兼妻子与母亲身份的女性的坎坷命运表示了无限同情与赞美。实际上,此首诗也是对诗人自身命运的痛恨。这种情怀在最后一节“黄鹄辞,青史寥寥彤史多。冰井嘘炎枯井波,留母一线回江河”中有所具体表现。

同时,范氏为哀悼先亲,写了一首《展先大人墓》,为怀念已故母亲,写了一首《伤怀》,此两首诗表达对于已故父母的真诚孝心,尽显了儒家之道。其《展先大人墓》诗中“左之林邱衰草悲,春风枯杨泣残月。一抔黄土封寒山,三尺蓬蒿冷白骨”,哀切地表达了对葬于墓地的先亲的爱意。尤其在“人言有女胜无儿,吾亲有子益增悲。海天漠漠无涯路,一閟九原知不知”中,在自责作为女儿未尽孝道的同时,也向为失去儿子深受痛苦的先亲表现了深切同情。另外,《伤怀》诗哀悼已故母亲。其诗下一段“严霜永夜零,百卉凋颜色。岁月狂若驰,慈帏掩难即。反袂掩双眸,泪痕不可拭”,描绘了在凄凉的晚秋回忆母亲,深陷哀伤之感的情景,可知其孝心之深。

范氏不仅写了对于父母表现孝意的诗,还写了一首《明妃词》,对因和亲嫁给单于的王昭君表现了无限同情和悲哀。其诗云:

妾身从此去,何必问归魂。

试语诸边将,当思报国恩。

殷勤辞帝里,辛苦出关门。

独恐妾颜老,秋风又塞垣。

此诗先描述死后成为魂魄归来报国的情节,其后表示王昭君受受尽悲苦的情怀。即使年老致死,仍不忘宫廷的怀抱,悲壮而有风骨,不类儿女惜别之作。同时,其女从祖母徐媛也曾写了一首《明妃词》,诗云:“汉曲琶琶马上弹,含啼缄怨度桑干。独怜瀚海千秋月,夜夜婵娟青冢寒。”此诗只表现出对于王昭君的爱情怜悯,未能刻画出王昭君的爱国忠情,因此与范氏作诗态度有本质上的区别。

4)世态讽刺与人生观

范氏诗才横溢,她在用各种主题描写世事方面有超凡的才艺。必须要关注的是,她留下了讽刺世态的《听君达四叔弹琴》《凌霄花》《燕来》《萤》《北郊》《白苎词》《燕来》《萝敷》等诗歌。因为长于拟古诗的陆卿子和徐媛并不敢留下讽刺世态的诗,所以此处是值得关注的部分。首先以《听君达四叔弹琴》为例,其诗中“楚云巫峡静,湘水碧潭寒。虚林振飞瀑,急雨喧空山”生动地描述了弹琴之妙趣,连着“听者俱掩面,泪下各澘澘。此调锺期死,今人谁复弹”则道破了知音难觅的人情世态。

其《凌霄花》云:

昨日见君颜如花,今日见君颜如沙。

人情冷淡真如水,黄金厚薄何足嗟。

黄金厚兮益君过,扰扰尘中失我素。

当时富贵今谁存,花娇柳姹风雨妬。

君不见,

凌霄高高缠松枝,青青袅袅彼一时。

冬来霜雪枝叶萎,此花零落嗟如斯。

松兮松兮!长保千年姿。

此诗借凌霄花不仅讽刺重视黄金的世态,而且表现出应当对转瞬即逝的不恒之心怀有警戒。特别指出顺应喜好黄金的世态,最终造成了荣辱颠倒的困境。最后强调凌霄花虽然姿态妖艳,但转瞬即逝,而且因为凌霄花寄生于松树,一旦下霜雪便会枯萎,也是对忽视道德社会的无限哀惜。此首突出针对追求虚荣生活的女性警戒,而且反映了明末混乱的社会面貌。

五律《燕来》诗同样提倡人要始终一如的观念,下两联:“映帘香草嫩,待月杏花新。肯践年年约,茅檐岂厌贫?”描述了燕子春天归来,无论鸟巢贵贱,只要是自己搭的鸟巢,都会归来的现象。此诗通过描述燕子顺应自然生态的情景,讽刺了变化无常的世态。范氏因丈夫早年战死,生活变得坎坷不平。而对无法挽回的荣华,也感到万分忧愁。因此,此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顺应天命的人生观。

其《萤》诗云:

汉阙摧颓永巷空,秦台冷落泣秋风。

独存衰草庭中腐,化作流萤阶下度。

荧光耿耿年复年,汉阙秦台已非故。

寒窗何幸借余辉,一年一番入罗帏,

长夜悠悠见尔归。

此诗借冷落宫殿中的流萤以寄怀。同时抒发韶华易逝,华年难再的感叹。造语平淡,感慨悠长。

其《北郊》云:

白杨瑟瑟日方暮,野田黄雀时相聚。

青磷夜照明月寒,牧童笑舞千年墓。

纵横古道东复西,行人来往不知悟。

吁嗟泉下笑人忙,笑道年光如朝露。

此诗借牧童语画出坟墓边的场景,叙述了朝露人生的感慨。同时讽刺了世人的愚昧,起到了反思的效果,饶有乐府诗风味。七古《脱布衫》,借陌上叶变为机中素的现象,述怀了变化无常逝水流年的感慨,其情调与《北郊》颇为接近。

另外,《代邻女作》乃是体现范氏个人结婚观乃至人生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于并不美满婚姻生活的悲哀。其诗云:

忆妾初嫁时,小姑学拜月。

拜月曾几何,红顔覆绿发。

今朝理新妆,愀然思旧侣。

殷勤语小姑,勿嫁襄阳估。

襄阳估客重黄金,一别那知妾有心。

不如东邻媪与翁,朝朝暮暮乐春风,

柴门黄犊残阳中。

前半部描写了诗人嫁入婆家时的少女小姑已经成年,愀然沉浸在爱情之情景。后半部诗人殷殷嘱咐小姑爱情远比钱财重要,并提醒小姑,隔壁家的爷爷奶奶虽然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种真实的生活更值得珍惜。此诗与李益(749-829)《江南曲》的诗意相似,因为只要体会人能写此类诗,说服力很强。

总而言之,范壸贞生长在儒家家门,而重视节义与忠贞,而其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能够写出此类诗歌。在题材和表达诗情方面与同时代女诗人,如陆卿子、徐媛相比,范氏的诗歌成就更高。她的儒家观念与晚明时期的进步思想形成鲜明对比,在上面所分析的各种诗歌内容可以确认。而在此类诗歌里没有表现出悲哀感,由此可以推测出此类诗歌应是范氏在其丈夫死亡之前所创作的作品。

5)题画诗

范氏对图画造诣颇深,留下《题越山图》,《题烟雨楼图》两首题画诗。其《题越山图》诗云:

万里秋光落照多,雁飞远逐海云过。

晴江水没鼋鼍窟,大树风欹鹳鹗窠。

南去帆樯连粤峤,西来士女半吴歌。

越王台下萧萧路,依旧寒烟绕苎萝。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画出越山图的萧瑟风光,述怀了历史遗留的卧薪尝胆之教训,隐括了对于败亡之越国的无限同情。头四句描写落照时大雁飞翔的秋景和江水淹没鼋鼍窟之惨淡景观,大树风吹欹鹳鹗窠之不安景象,以含蓄国运衰落暗淡之貌。下两句描画南去帆船连越桥,西来男女歌唱吴歌,指出惨败于吴国的越国的困境。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越山图的全景,强调了堆积于越王台的“寒烟”围绕于苎萝山的寂寞情景,含蓄了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留下的深刻教训。全诗构思新颖别致,尤饶韵味。

另外,描绘烟雨中的吴越之景的《题烟雨楼图》收录于清代周寿昌辑订的《宫闺文选》26卷中,也是范壸贞唯一一首被选录于朱彝尊《明诗综》的作品。此诗描画出雨中绽放于山中的烟岚,刻画了从远近体现不同形象之烟雨楼的和平景象。其诗云:

烟岚无限雨中情,远近楼台一望平。

吴苑草荒麋鹿走,越江春尽鹧鸪鸣。

长堤杨柳迷村渚,白水茭蒲绕苎城。

最是晩来新月下,万家灯火隔湖明。

首先提起吴越境界楼台的背景有所区别。然后对比鹿群奔跑及鸟儿歌唱的形象,勾画了楼台的晚春景象。后两句描绘出长堤迷渚之景和白水绕苎城之情,最后两句刻画了新月下湖水面变亮的温暖情景。由此克服了吴苑与越江之间的距离,而能出现了和平和和谐境界。

从这两首诗来看,我们可知范氏似乎对于图画涵养颇高。尤其于此两首里所表达感怀极明对照,从《题烟雨楼图》所表现的和谐境界来看,此诗应是其后期作品。

朱彛尊之所以在《明诗综》收录此诗,是因为其成就非凡卓越,这一点有必要与其他女性的题画诗之成就进行比较。

六 结言

目前关于范壸贞诗集《胡绳集诗钞》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因此笔者写此篇论文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目前无法查找到有关范壸贞夫妇的资料,对于无法添加适当的注解,笔者感到十分遗憾。若日后有机会,笔者计划去华亭做进一步的考察,并确认《松江府志》中有关范氏的记录。若没有《胡绳集诗钞》中关于陈继儒、范允临、沈大成等三人的序与其后裔胡维钟、胡公寿的出版缘由,估计本人也无法完成本篇论文。

虽然范壸贞生前活动范围并不广泛,但因她诗才横溢,感情丰富,所以创作出了大量感人的优美诗作。其夫频繁外出,长期外游,最终战死,使她创作了大量思妇诗和离别诗。范氏与官职低位而早死丈夫无法一起游览名胜大川,与跟随官职高的丈夫游遍名地拓宽眼界的徐媛相比,范氏的诗歌题材和风格截然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其娘家代代相传的华亭啸园会在不同季节激发她不同的诗情,为她提供创作优美的节候诗的机会。同时,范氏受从祖母徐媛的影响,才得以创作出更高水平的诗作。此外她深受儒家教育,所以留下了尚儒家之德的诗歌。因范氏与丈夫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使她更加沉浸于诗作世界,这也是她能创作出如此优美感人作品的原因之一。因此沈大成在其序末叹云“然钱牧翁《列朝诗集》,竟遗其人,即捡讨《明诗综》中,仅仅七律一首,又譌其夫家之姓,又以华亭为吴县。二公之于诗文,自负甲乙无丧者,而别裁鲜当,其失若此。况不如二公者乎?可为长叹也已!”此应为妥当评语,不必待言。因时间有限,笔者未能比较同一时期以诗才扬名的陆卿子、徐媛、沈宜修、叶纨纨、叶小鸾姐妹等人的诗歌与成就,对此深感遗憾。希望今后能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范氏诗作成就能得以更好的阐述。本稿因篇幅限制,未能具体提及另外70首绝句,此作为下一步的课题,拟将做更深入的研究。

[1]范壸贞.胡绳集诗钞[M].天游阁刻本.

[2]徐媛.络纬吟十二卷[M].万历43年刻本.

[3]胡文楷编著.张宏生增订.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徐 炼

I207.22

A

1006-2491(2015)01-0011-11

2009年韩国研究财团基础研究项目《明代女性文学集成——解题,注釈以及DB构筑)(编号:KRF-2009-322-A00093)的阶段性成果。

李钟振,韩国人,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诗歌和词学理论。

猜你喜欢

思妇诗歌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少年总有一个爱上诗歌的理由
诗歌不除外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经?邶风?雄雉》和《卫风?伯兮》中思妇的二重心理并述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从《玉台新咏》看南朝男性作家的女性观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