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善《文选注》协韵研究

2015-05-17李华斌

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韵脚文选

李华斌

李善《文选注》协韵研究

李华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都匀 558000)

通过分析李善《文选注》的协韵,我们认为《文选》注者的时代,已有浊音清化、浊上变去的现象,戈歌、尤幽、先仙、之脂支、庚清青的读音相同,虞模、冬锺的韵基相同,与《唐韵》规定的同用相同,是当时北方通语的反映;也有精照不分、洪音读成细音等江都地区特有的方音现象。

李善;协韵;文选注

协韵,是临时改读,以求押韵。关于协韵产生的时间上限的问题,祝敏彻、张文轩认为《毛诗音义》中陆德明征引的郑玄音,有“叶韵之实,无叶韵之名”;《经典释文》有晋徐邈的“取韵”、“协句”、“协韵”音,北周沈重“协韵”、“协句”音。郑玄的疑似协韵音可能是文献消失了的又音,徐邈的“取韵”、“协句”、“协韵”可能是陆德明的标记语。但沈重的“协句”、“协韵”音基本不被质疑。

协韵萌芽于南北朝,唐是兴起期,宋是顶峰,元明就衰败了,下列数据可证:南北朝协韵数43,唐319,宋2270,元804,明675。唐代的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李善《文选注》、何超《晋书音义》、公孙罗《文选注》、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等都有协韵音。唐代的协韵音还无人专书研究,今分析李善《文选注》的协韵音,可填补一段学术空白。

一 术语及数据分布

《文选注》中的协音分两类:有术语标记的协韵音和无术语标记的协韵音。前者34条,后者10条,总共44条。

(一)有术语标记的协音及数据分布

《文选注》标注协音的术语主要三种:协韵、叶韵、合韵。总共34条。

1.协韵。共24条,如下:

偷(以朱反,协韵。P62)、裔(入声,协韵。P104)、半(半,平声,协韵。P231)、震(协韵音真。P32)、迥(今协韵为呼瞑切。P148)、错(七故切。今协韵七各切。P158)、峤(其庙切,协韵音桥。P184)、聊(协韵为劳。P216)、索(协韵,所格切。P231)、翰(协韵,音寒。P240)、揥(他狄切。协韵他帝切。P242)、伟(协韵,禹贵切。P242)、顾(读如古,协韵。P275)、阑(力旦切,协韵力丹切。P346)、播(协韵,补何切。P356)、竿(协韵,公旦切。P356)、易(协韵,以赤切。P362)、竿(古寒切。今协韵为古旦切。P381)、西(音先,协韵也。P441)、晣(之逝切。今协韵以为之舌切。P452)、行(戶刚切。协韵也。P483)、壳(苦角切,协韵苦豆切。P497)、雺(武功切。今协韵音梦。P674)、杨(音盈,协韵。P837)。

2.叶韵。共8条,如下:

摹(莫补,叶韵。P64)、替(音铁,叶韵。P66)、裁(去声,叶韵。P67)、翳(音咽,叶韵。P101)、讯(叶韵,音悉。P105)、萋(音此礼切,叶韵。P99)、览(叶韵,音滥。P275)、枻(音裔。翊泄切,叶韵。P816)。

3.合韵。共2条,如下:

予(合韵,音夷渚切。P217)、骚(合韵,所流切。P219)。

(二)无术语标记的协音及数据分布

《文选注》注协的方式是选择性的,并非穷尽性的。所以我们只对李善注了协的韵脚字及韵段统计,对不注的韵脚字及韵段不统计。例如:“达馀萌于暮春,昭诚心以远喻。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骛。”(张平子《东京赋》)韵脚字:喻(遇)欲(烛)骛(遇),“欲”不协韵,五臣注“音喻,叶韵”,由于李善对“欲”无注协,所以“无术语标记的协音”不计算此例在内。

1.斵(竹句切。P178)。韵脚字:趣(遇)附(遇)注(遇)斵(觉)。吴棫也认为斵(竹句切。P178)是协韵。

2.纚(所宜切。P112)。宜,支开三。纚,《广韵》《集韵》无平声一读。韵脚字:芝(之)绥(脂)纚(纸)。

3.崖(宜。P75)。韵脚字:崖(佳)枝(支)离(支)猗(支)。另外,《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1册671页)中的《音决》注明“崖音宜”是协韵音。

4.厉(列。P78)。韵脚字:厉(祭,上古月部)发 (月,上古月部)裂(薛,上古月部)列(薛,上古月部)。《唐钞文选集注汇存》(第一册40页):“音決:厉,协韵音列。”

5.榜(补郎反。P188)。韵脚字:榜(荡)翔(阳)艎(唐)樯(阳)商(阳)荒(唐)浪(宕)。阳唐合韵。

6.浪(平声。P188)。韵脚字:榜(荡)翔(阳)艎(唐)樯(阳)商(阳)荒(唐)浪(宕)。阳唐合韵。

7.悆(羊主,P64),《广韵》羊洳(御)切。韵脚字:古(姥)祖(姥)戶(姥)稌(他杜,姥)扈(姥)圃(姥)摹(模,协韵姥)悆(羊主,协韵麌)。前6字上声字,后2字协韵上声。

8.震(音真,P174)。韵脚字:豳(真)陈(真)震(震,协韵真)菌(真)神(真)。

9.泫(音玄,P185)。韵脚字:渊(先)泫(铣)潾(力银反,真)焆(先)沺(先)边(先)烟(先)天(先)。

10.患(平声,P327)。韵脚字:蛮(刪)盘(桓)患(谏,协韵刪)关(刪)官(寒)端(桓)宽(桓)。

二 协音的类型及分析

(一)变声协韵4例

晓-匣:迥(今协韵为呼瞑切。P148),而《广韵》戸顶切(匣迥)。

以-透:偷(以朱反,协韵。P62),而《广韵》托侯切(透侯)。

生-心:骚(合韵,所流切。P219),而《广韵》苏遭切(心尤);索(协韵,所格切。P231),《广韵》苏各切(心铎)。

(二)变韵协韵23例

豪-尤:骚(合韵,所流切。P219)。

佳-支:崖(宜。P75),《广韵》五佳切(疑佳);宜《广韵》鱼羁切(疑支)。

祭-薛:厉(列。P78);晣(之逝切。今协韵以为之舌切。P452);枻(音裔。翊泄切,叶韵。P816)。

遇-觉:斵(竹句切。P178),《广韵》竹角切(知觉)。

虞-侯:偷(以朱反,协韵。P62)。

暮-铎:错(七故切。今协韵,七各切。P158)。

萧-豪:聊(协韵为劳。P216)。

陌-铎:索(协韵,所格切。P231)。

霁-锡:揥(他狄切。协韵他帝切。P242)。

戈-歌:播(协韵,补何切。P356),《广韵》补过切(帮过)。

寘-昔:易(协韵,以赤切。P362),《广韵》以豉切(以寘)。

齐-先:西(音先,协韵也。P441),《广韵》先稽切(心齐)。

唐-庚:行(戶刚切。协韵也。P483),《广韵》戶庚切(匣庚)。

候-屋:壳(苦角切,协韵,苦豆切。P497)。

宋-送:雺(武功切。今协韵,音梦。P674),梦《广韵》莫凤切(明送)。

清-阳:杨(音盈,协韵。P837)。

霁-屑:替(音铁,叶韵。P66);翳(音咽,叶韵。P101)。

震-质:讯(叶韵,音悉。P105)。

祭-?:裔(入声,协韵。P104),《广韵》馀制切(以祭)。

御-麌:悆(羊主,P64),《广韵》羊洳(御)切。

分析上述23例变韵协韵,可发现六朝至唐时的部分韵部分合、声调演变的情况。其中13例涉及去入之间的韵部转换,可为“古无去声”作旁证。另外,除13例去入和1例上去之间的韵部转换外,其它9例,尽管韵部有分合,但声调无改变,可看出古今声调有继承关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变调协韵21例

支-纸:纚(所宜切。P112),而《广韵》所绮切(生纸)。

唐-荡:榜(补郎反。P188),而《广韵》北朗切(帮荡)。

唐-宕:浪(平声。P188),而《广韵》来宕切。

鱼-语:予(合韵,音夷渚切。P217),而《广韵》以诸切(以鱼)。

真-震:震(协韵音真。P32)、震(音真,P174)。

径-迥:迥(今协韵为呼瞑切。P148),而《广韵》戸顶切(匣迥)。

宵-笑:峤(其庙切,协韵,音桥。P184)。

桓-换:半(半,平声,协韵。P231)。

寒-翰:翰(协韵,音寒。P240)、阑(力旦切,协韵力丹切。P346)、竿(协韵,公旦切。P356)、竿(古寒切。今协韵为古旦切。P381)。

尾-未:伟(协韵,禹贵切。P242),而《广韵》于鬼切(于尾)。

姥-暮:顾(读如古,协韵。P275)。

模-姥:摹(莫补,叶韵。P64)。

咍-代:裁(去声,叶韵。P67)。

齐-荠:萋(音此礼切,叶韵。P99),而《广韵》七稽切(清齐)。

先-铣:泫(音玄,P185),《广韵》胡畎切(铣)。删-谏:患(平声,P327)。

上述21例变调的协音中,有些是李善生造的读音,有些是还在使用的又音,如“予”有平、上二读;有些可能是消失的又音,如“走”字的去声曾经是常读,而今已不读去声。由于这些协音与本音的声、韵相同,它们对揭示唐代真实语音的价值相对较小。

三 协音与时音

通过协音考求“时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协韵一般不变声,如果变声与古音、方音等无关,就可看作反映时音;协韵的手段主要是变韵,如果协韵与本韵中古是邻近韵部,且变韵与古音、方音等无关,也可看作反映时音;协韵后的一个韵段,其押的韵并非都在《切韵》的同一个韵内,而是有出韵的情况,也叫合韵(通押),从这些合韵的情况可考求时音以及协韵人的真实方音状况。

(一)变声反映的时音

迥(今协韵,为呼瞑切。P148),而《广韵》戸顶切(匣迥)。切上字“呼”是晓母,而被注字“迥”原为匣母。韵脚字:竞(映)定(径)庆(映)命(映)盛(劲)迥(迥)。除“迥”字外,其它都是去声字。迥,协韵呼瞑切,《集韵》胡蓥切,都是去声径韵。此处协韵与声母无关,而李善给全浊声母注清音,反映当时已有浊音清化、浊上变去的现象。

(二)变韵反映的时音

戈歌读同。播(协韵,补何切。P356),《广韵》仅补过切(帮过),大概“播”字的去声当时是默认的常读。韵脚字:荷(歌)播(戈去)河(歌)磨(戈)。此韵段戈歌合韵。按协韵规则,“播”字仅需变平声就可协韵,不需变韵。“播”本是戈韵字,而协韵音的切下字“何”是歌韵。协韵音改变韵部,反映了当时歌戈(一等字)同用,可能读音也无区别,与王仁昫、裴务齐同。

(三)韵段反映的时音

《文选注》给一个韵段中的某个韵字注协音,至少表明它分析了整个韵段的韵律,发现某个韵字出“韵”了,就注协音。注者注协音后,整个韵段就符合时代的韵律要求。所以,可通过韵段来考求时音。

汉语韵段的协韵规则:声调和韵尾相同是忠实性的制约条件,仅能输出一个结果;而韵腹相同是标记性的制约条件,具有可违反性,能输出一个或几个近似的结果。所以,由规则来改写的韵例就有两种:韵同押韵、韵近押韵,具体如下:

1.韵同押韵。即对同一韵段中不协的韵脚字,一般改成同韵的字来押韵。在44个韵段中,协韵后共有22个韵段的中古同韵,占50%。例如:韵段“遨(豪)陶(豪)涛(豪)聊(萧)”,聊字不入韵,李善就注聊(协韵为劳。P216),统一押豪韵;韵段“迮(陌)索(铎或麦)百(陌)宅(陌)客(陌)”,索字不入韵,李善就注索(协韵,所格切。P231),统一协陌韵。另外,由于押韵仅韵基(韵腹、韵尾)同,不必韵头相同,因而“阳唐、寒桓、灰咍”等押韵应视为同韵。

2.韵近押韵。也叫合韵或通押,共21例。

(1)元先仙同用。有 3个韵段:①厉(列。P78)。韵脚字:厉(祭韵,上古月部)发(月韵,上古月部)裂(薛韵,上古月部)列(薛韵,上古月部)。②裔(入声,协韵。P104)。韵脚字:阙(月,月部)设 (薛,月部)裔(祭,月部)髪(月,月部)晣(薛,月部)。③西(音先,协韵也。P441)。韵脚字:言(元)弦(先)西(齐,协韵先)捐(仙)泉(仙)悬(先)前(先)然(仙)。

(2)支脂之同用。纚(所宜切。P112)。韵脚字:芝(之)绥(脂)纚(寘,协韵支)。

(3)庚清青同用。有2个韵段:①迥(今协韵为呼瞑切。P148)。韵脚字:竞(映)定(径)庆(映)命(映)盛(劲)迥(迥)。②杨(音盈,协韵。P837)。韵脚字:灵(青)清(清)声(清)杨(阳,协韵清)英(庚)。

(4)豪宵同用。峤(其庙切,协韵,音桥。P184)。韵脚字:潮(宵)朝(宵)涛(豪)标(宵)峤(笑,协韵宵)陶(宵)霄(宵)焦(宵)。

(5)之微同用。伟(协韵,禹贵切。P242)。韵脚字:媚(至)翠(至)伟(尾,协韵未)。

(6)先仙同用:有2个韵段:①翳(音咽,叶韵。P101)。韵脚字:列(薛)翳(霁,协韵屑)悅(薛)。②晣(之逝切。今协韵以为之舌切。P452)。韵脚字:缺(薛)设(薛)绝(薛)彻(薛)晣(祭,协韵屑)泬(屑)。

(7)冬锺同用。雺(武功切。今协韵,音梦。P674)。韵脚字:用(用)雺(冬,协韵宋)控(宋)栋(宋),去声字。

(8)虞模同用。悆(羊主。P64)。韵脚字:古(姥)祖(姥)戶(姥)稌(李善注“他杜反”。姥)扈(姥)圃(姥)摹(李善注“莫补反,协韵”。模,协韵姥)悆(羊主,麌)。

(9)代泰同用。裁(去声,叶韵。P67)。韵脚字:怠(海,浊上变去)泰裁(咍,协韵代)。

(10)谈衔同用。览(叶韵,音滥。P275)。韵脚字:览(敢,协韵阚)鉴(鑑)。

(11)桓寒元仙刪同用。有3个韵段:①翰(协韵,音寒。P240)。韵脚字:弹(寒)源(元)难(寒)安(寒)言(元)端(桓)翰(翰,协韵寒)繁(元)颜(刪)然(仙)。半(平声,协韵。P231)。韵脚字:欢(桓)端(桓)言(元)轩(元)残(寒)半(换,协韵桓)叹(寒去)澜(寒)难(寒)然(仙)颜(刪)。患(平声,P327)。韵脚字:蛮(刪)盘(桓)患(谏,协韵删)关(刪)官(寒)端(桓)宽(桓)

(12)脂齐微同用。揥(他狄切。协韵他帝切。P242)。韵脚字:致(至,上古质部)系(霁,上古支部)纬(未,上古微部)揥(锡,协韵霁,上古锡部)。

(13)真文山同用。震(协韵音真。P32)。韵脚字:文(文)山震(真去)。

(14)尤幽同用。骚(合韵,所流切。P219)。韵脚字:俦(尤)游(尤)流(尤)骚(豪,协韵尤)纠(幽)条(萧)愁(尤)幽瘳(尤)周(尤)。

(15)真先同用。泫(音玄,P185)。韵脚字:渊(先)泫(铣,协韵先)潾(李善注“力银反”。真)焆(先)沺(先)边(先)烟(先)天(先)。

上述21例同用的韵,它们的主元音一定高度近似。至于是韵近,还是高度近似以至趋同(韵同)?由于《文选注》的协韵韵段较少,不能仅凭一两个韵段就断定是韵同或时音已不能区分,应参照前后时期的语音情况加以考虑。我们选取隋代诗文押韵以及唐初许敬宗奏请的同用、独用来比较,以确认与否。隋代诗文押韵的情况,选取李荣《隋韵谱》和 鲍 明 炜 《初 唐 诗 文 的 韵系》来参照;许敬宗奏请的同用、独用的情况,选取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韵母小注和戴震《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见《声韵考》卷二)为参照。具体如下:

(1)幽尤同用。麦耘采用朱晓农T分布假设检验两韵的分合,对《隋韵谱》作定量分析,得出幽尤韵的离合指数I=119,表明二韵合并。《初唐诗文的韵系》:“流摄各韵古近体诗都是同用,与《广韵》规定同。”《四声表》注尤侯幽同用。《文选》幽尤同用,也应是时音已不能区分的反映。

(2)真文山同用。王韵“真”下注:吕与文同,夏侯、杜别,今依夏侯、杜。《四声表》注文独用,但《广韵》(泽存堂本)注文欣同用。《隋韵谱》真文同的离合指数I=5,真文韵的韵基有别,山与真文韵辙不同。《初唐诗文的韵系》:真独用120次,真文合韵25次;文山、真山无合韵的次数。此韵段是李善误认,也可能是李善方音的反映。

(3)先仙同用。《封氏闻见记》卷二“声韵条”:“而先仙刪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苦其苛细。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隋韵谱》先仙韵的离合指数I=106,表明二韵的韵基无别。《初唐诗文的韵系》:先仙韵段总数375,合韵次数274。《文选》通押应反映时音已不能区分先仙。

(4)元与先仙同用。《隋韵谱》元与先仙是不同的韵辙。《四声表》注元魂痕同用。但《文选》涉及元与先仙同用的有3个韵段,不是偶合。《切韵》元在臻摄,与魂痕关系密切,但实际语音可能发生变化,元韵已正在走向山摄。《初唐诗文的韵系》:“元与寒桓通押8次,与山删通押7次,与先仙通押39次,共计54次;与魂痕通押73次,与臻摄共通押77次。”所以,我们倾向认为“当时”元与先仙主元音已非常接近,但并不相同。

(5)支脂之同用。王韵“脂”下注:“呂、夏侯与之微大混杂。”《隋韵谱》的支脂、脂之、支之的的离合指数I分别是23、66、9,表明三韵有别。《初唐诗文的韵系》认为“支脂之各自独用共179次,互相通押共136次,关系密切……脂支同用119次,占总数的85%……”《四声表》注支脂之同用。从总体上说,《文选注》晚“隋韵”约60年,支脂之三韵读同是可能的。

(6)庚清青同用。《隋韵谱》庚清、庚青、清青的离合指数I分别是88、58、82,表明隋时三韵仍有疆界。《初唐诗文的韵系》:“庚清关系密切,是无条件通押”,庚青通押289次,清青通押85次,“近体诗青韵独用15次,与庚清(耕韵未见)通押8次”。《四声表》注庚清青同用。隋代三韵的离合指数都超过50,60年后应有发展,《文选注》的三韵读同应是时音已不能区分的反映。

(7)豪宵同用。《隋韵谱》豪宵的离合指数I= 8,表明二韵应分开。《初唐诗文的韵系》:“古体诗豪独用”,“近体诗萧宵同用,豪独用”。《四声表》注豪独用,宵萧同用。《文选》豪宵同用的一个韵段中,仅“涛”是豪韵,其余7个韵脚字是宵韵,可能李善漏给“涛”字注协音。

(8)之微同用。《隋韵谱》止摄的辙离合指数是0.3,微与之脂支不能合辙,微韵自为一辙。《初唐诗文的韵系》认为“微韵独用116次,与支脂之同用43次,独用比同用的次数多一倍以上,可见支脂之与微韵的关系不如支脂之之间的关系密切”。《四声表》注微独用。《文选》协韵的这个韵段可能是偶合。

(9)冬锺同用。《隋韵谱》冬锺的离合指数I= 53.8,处在可分可合之间。《四声表》注冬锺同用。《文选》冬锺同用应是时音已不能区分的反映。

(10)虞模同用。《隋韵谱》虞模的离合指数I= 70,经检验不合并。《初唐诗文的韵系》:“虞模关系最密,达到无条件通押的程度。”《四声表》注虞模同用。《文选》虞模二韵的韵基相同是可能的。

(11)代泰同用。《隋韵谱》代泰的离合指数I= 12,表明二韵有区别。《初唐诗文的韵系》:泰与代合韵6次,而泰独用28次。《四声表》注泰独用。可能唐初二者主元音相近,时音仍有细微区别。

(12)谈衔同用。《隋韵谱》谈衔入韵太少,不足以数理分析。《初唐诗文的韵系》:“咸摄各韵出现次数都很少,大体覃谈相近,咸衔相近,盐添严凡相近。”《四声表》注咸衔同用。谈是一等韵,衔是二等。李善的协韵可能是超前的变化,二者主元音相近,时音仍有细微区别。

(13)桓寒元仙删同用。《隋韵谱》桓寒、仙山(删)的离合指数I分别是92、87。《初唐诗文的韵系》:寒桓通押73次,仙山(删)无通押的次数。《四声表》仅注桓寒同用。《文选》有3个韵段5韵通押,不是偶然,李善的协韵可能是超前的变化,除寒桓外,3韵的主元音已非常相近,时音可能仍有细微区别。

(14)脂齐微同用。《隋韵谱》脂齐微不合辙。《初唐诗文的韵系》:“支脂之与微之间是有界限的”,“齐独用”。《四声表》注微独用、齐独用。此韵段是李善误认,大概3韵的韵基接近,时音仍有区别。

(15)真先同用。《隋韵谱》真先不合辙。《初唐诗文的韵系》真先通押仅3次。《四声表》注真谆臻同用,先仙同用。此韵段7个先韵字杂1个真韵字,大概是注者对“潾(力银反,P185)”漏注协韵音,也有可能是李善的方音,真先的主元音极其近似以致不能区分,但时音仍有区别。

四 协音与方音

李善的协音仍是以读书音、通语音为基础,整体不反映方音。仅是一些误读、误认协韵音的例子可能透漏了方音,如下:

1.精照不分。两例:骚(合韵,所流切。P219),而《广韵》苏遭切(心豪);索(协韵,所格切。P231),《广韵》苏各切(心铎)。我们不认为反映古音,李善基本上没有古今音变的观念。从拟音看,生母是ʃ,心母是s,都是擦音,阻塞部位舌尖、舌叶接近。声母ʃ、s之分取决于韵母的洪细,是同化音变的结果。大概李善读骚sɑu为ʃiəu,读索suɑk为ʃiwak,李善的方音有把洪音读成细音的趋势,以致精照不分。

2.洪音读成细音。仅1例。韵脚字:文(文)山震(真去)。李善注“震,协韵音真(P32)”。“山”字主元音是二等的a,李善读成三等字“真”、“文”的主元音近似的e或ε。如山san今扬州话读san,吴方言的苏州、上海也有类似的变化。它大概是李善底层方音的残留。

五 结论

协韵音是以今音来读古音,李善等经师已发现古今音的不同,但并无古今音变的观念,得不出“喻四归定”(偷,以朱反,协韵。P62)、“古无声调”(在变调协韵21例中,6例平上通押,11例平去通押,4例上去通押)、“古无去声”(在异部协韵的23例中,去入通押占13例)等结论,甚至连“声或韵转”的观念都没有,而是认为韵律能制约字音,“改读就韵”。六朝隋唐时期的协韵经师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古今音的不同,但他们的“以古音就时音”的观念和“改读就韵”的行动都是错误的,因为韵律是从字音和句式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习惯成规则,韵律不能制约字音,字音不能随便改读。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些协韵音当作“泛古音”,即使与古韵偶同,也仅是古今韵部之间有继承关系,并非这些经师的发现或发明。但这些特殊的音注材料,可以用来考求时音与方音。 通过分析协韵音,我们认为《文选》注者的时代,已有浊音清化、浊上变去的现象,戈歌、尤幽、先仙、之脂支、庚清青的读音相同,虞模、冬锺的韵基相同;李善的方音有把洪音读成细音的趋势,以致部分声母的阻塞部位向前挪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正齿音变齿头音。

[1]王力.清代古音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祝敏彻、张文轩.论初期“叶韵”[J].兰州大学学报,1982(01).

[3]汪业全.叶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李荣.音韵存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中国音韵学会编.音韵学研究第二辑[C].北京:中华书局,1986.

[6]麦耘.隋代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J].语言研究,1999(02).

责任编辑 吴道勤

I207.22

A

1006-2491(2015)01-0054-06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李善《文选注》音注研究”(编号13XJA74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华斌(1971- ),男,湖北汉川人,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

猜你喜欢

韵脚文选
画与理
画与理
《雨巷》“愁”情成因探究
画与理
中英诗歌在翻译中节奏与韵脚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韵脚怎么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