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早期赋学研究:《经国集》《本朝文萃》Ⅰ
——以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兼明亲王的赋为例

2015-05-17海村惟一

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辞赋文选

海村惟一

(福冈国际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日本 福冈)

日本早期赋学研究:《经国集》《本朝文萃》Ⅰ

——以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兼明亲王的赋为例

海村惟一

(福冈国际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日本 福冈)

通过《经国集》以及《正续本朝文萃》来概览日本早期赋学的基本状况,并把具体的研究考察对象锁定在菅原道真的《未旦求衣赋》和前中书王的《兔裘赋》,是因为其被称之为日本早期赋作品史上的双璧。通过先行研究的成果来初步辨厘分析此双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日本早期赋学;《经国集》;《正续本朝文萃》;菅原道真;前中书王(兼明亲王)

一 敕撰汉诗集《经国集》辞赋的概观

关于敕撰汉诗集。畏友王勇有过如下的论述:日本的汉诗集滥觞于奈良时代的《怀风藻》(751年),而真正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则兴盛于平安前期,此与汉文国史的编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桓武天皇以后,历代天皇奖掖汉诗汉文,嵯峨、淳和天皇治世(809~832年)集其大成,宫中形成一个汉诗创作沙龙,在短短10数年间连续推出3部敕撰诗集,标志平安贵族和僧侣的汉文学素养,达到了极其圆熟的境界。《凌云集》,弘仁五年(814)小野岑守奉敕编撰的,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敕撰诗集;《文华秀丽集》3卷,系嵯峨天皇命藤原冬嗣结集而成,竣工于弘仁八年(817);《经国集》20卷,天皇天长四年(827)良岑安世、滋野贞主等奉敕编撰。《经国集》无论是收录作品的质量,还是诗文集本身的完善程度,均达到空前的水平。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经国集》在标志王朝时代汉学水平臻至颠峰的同时,也给辉煌一时的敕撰诗集的事业画上句号,其命运与敕撰史书何其相似!集名之“经国”二字,强烈折射出平安时代文学所具有的政治意义。第一部敕撰诗集《凌云集》奏呈之时,编者小野岑守引用魏文帝之言,以述衷怀:“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认为诗文之盛衰,系乎国家之兴亡。桓武以下历代天皇,尤其是嵯峨天皇、淳和天皇,不仅奖掖汉诗文创作,而且以诗文独步当代,绝不是把吟诗作文视如余兴小技,而是作为完善律令制度的“经国”大业。

《经国集》是日本平安时代(784—1192年)初期的汉诗集。《经国集》是淳和天皇敕令中纳言良岑安世、滋野贞主、南渊弘贞、菅原清公等人编纂,于天长四年(827)完成。成书时间晚于同为敕撰汉诗文集的《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18),同为天皇下旨编纂的文集,故称“敕撰”。该时期为汉诗文的唐风鼎盛期,人称“国风黑暗期”。书名典出曹丕的著名文论《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集共收录石上宅嗣、淡海三船、空海等178位汉诗作者作品,当中分为赋(17首)、诗(917首)、序(51首)、对策(38首)四类共20卷。但是其中14卷已告散佚,现在仅存6卷,分别为卷第一赋(17首)、卷第十诗九乐府(62首)、卷第十一诗十杂咏一(57首)、卷第十三诗十二杂咏三(44首)、卷第十四诗十三杂咏四(40首)、卷第廿策下(26首)。收录于《群书类从》内。与《怀风藻》这部较早面世的汉诗集不同,《经国集》收录的诗歌不单包括五言诗,还包括长诗、杂言等种类的诗歌,而且着重平仄、押韵。

被保存下来的《经国集》有序,其序的全文如下:

东宫学士从五位下臣滋野朝臣贞主

天长四年(827)五月十四日

其序明确地表达了“共勉积学之添明,同要博文之助道”的经国之道。本文主要概观的对象为《经国集卷第一赋一》,仅收录“赋”17首,其目录如下:

1,太上天皇 春江赋一首

2,太上天皇 重阳节菊花赋一首

3,大纳言赠从二位石上朝臣宅嗣 小山赋一首

4,播磨守赠正四位下贺阳朝臣丰年 和石上卿小山赋一首

5,从三位勋二等行式部卿藤原朝臣宇合 枣赋一首

6,从五位行信浓守仲雄王和和少辅 鹡鸰赋一首

7,大学头从五位下兼行肥后介菅原朝臣清人一首

8,从四位上行大学头兼文章博士播磨権守菅原清公 啸赋一首

9,太上天皇 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一首10,皇帝 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应制一首

11,正三位行中纳言兼右近卫大将春宫大夫良峰朝臣安世 一首

12,仲雄王 一首

13,菅清公 一首

14,正五位下行内匠头和气朝臣真纲 一首

15,从五位上行摂津介中科宿祢善雄 一首

16,从五位上行近江介和气朝臣仲世 一首

17,东宫学士从五位下滋野朝臣贞主一首

顺便提一下,《文选》赋作分类的调查结果有:“京都(9首)、郊祀(1首)、耕藉(1首)、畋猎(5首)、纪行(3首)、游览(3首)、宫殿(2首)、江海(2首)、物色(4首)、鸟兽(5首)、志(4首)、哀伤(7首)、论文(1首)、音乐(6首)、情(4首)”等15类,57首,作家31名;作家的平均创作数1.8篇。

《经国集》共收录了辞赋17首,作家13名,作家的平均创作数1.3篇。与《文选》作家的平均创作数相比差1篇。案《经国集》的辞赋作家有天皇家(4篇):太上天皇(即嵯峨天皇,786-842/在位809-823)3篇、淳和天皇(786-840/在位823-833)1首;石上家(1篇):石上朝臣宅嗣(729-81)1首;贺阳家(1篇):贺阳朝臣丰年(751-815)1首;藤原家(1篇):藤原朝臣宇合(694-737)1篇;仲雄王(不明)2首;菅原家(3篇):菅原朝臣清公(770-842)2首、菅原朝臣清人(不明,清公之弟)1首;良岑家(1篇):良岑朝臣安世(785-830公家)1首;和气家(2篇):和气朝臣真纲(783-846)1首、和气朝臣仲世(784-852);宿祢家(1篇):宿祢善雄(不明)1首;滋野家(1篇):滋野朝臣贞主(785-852无)1首;10家17首,天皇家4篇占24%,石上家(公家)1篇占6%,贺阳家(公家)1篇占6%,藤原家1篇占6%,仲雄家(公家)2篇占12%,菅原家(公家)3篇占18%,良岑家(公家)1篇占6%,和气家(公家)2篇占12%,宿祢家(公家)1篇占6%,滋野家(公家)1篇占6%。除了天皇家1篇占24%以外,依次为菅原家3篇占18%,仲雄家2篇占12%,和气家2篇占12%,石上家1篇占6%,贺阳家1篇占6%,藤原家1篇占6%,良岑家1篇占6%,宿祢家1篇占6%,滋野家1篇占6%。

《经国集》中有一首与《文选》所录的成公子安《啸赋》相同,即从四位上行大学头兼文章博士播磨権守菅原清公《啸赋》,全文转录如下:

8,从四位上行大学头兼文章博士播磨権守菅原清公啸赋一首

清公少好音乐。长而尚耽。虽云造次。心未暂舍。然而性与好背。事与意违。未曾手抚一弦口吹一管。至乎池亭景落。物色将凉。吟咏乍疲。继之以啸。洪纤在口。修短任心。无曲不写。无歌不习。乃知音声之妙。莫过于啸。援笔赋之。聊以写想。

因为是《啸赋》,所以首先想到的是“声音”:成公子安认为“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而菅原清公则认为“伊八音之雅伦。共五声而变会”。至于啸的“声音”能量,成公子安推测为“锺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而菅原清公却推测为“导神祇之滞郁。发阴阳之冥昧”。成公子安以“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来结尾,而菅原清公以“故虽非感神之妙器。犹识微芸之可宣”来告终。总之,成公子安通过啸的“声音”来启迪众生,然菅原清公通过啸的“声音”欲导神感神。关于此赋的文字文脉容日后再作仔细考释与分析。

二 《本朝文粹》辞赋的概观

关于《本朝文粹》研究成果的表述谓:“藤原明衡(989-1066)撰,是平安中期汉诗文集。收录平安初期至中期之各式汉诗文,并计十四卷。以其多用公文书之纪录观之,推定成立于康平年间,盖为明衡晚年官拜文章博士、东宮博士之际所撰者。书名盖仿宋姚铉《唐文粹》而命之。分类虽仿《文选》而列卅九类,但录有文章、和歌及佛教愿文,盖欲合适大和国情而致。文体多为六四骈俪文,亦多含公文书,曾为故实典例之用。主要作者有菅原道真、菅原文时、大江匡衡、大江朝纲、大江以言、纪长谷雄、纪齐名、源顺、兼明亲王、都良香等。”本章就其中的辞赋进行详细的考察以观其实。此处只引《本朝文粹·卷之一·赋》的具体目录:

一,天象

001 纤月赋以望在天西为韵,依次用之。二百字以上为篇。 菅三品(菅原文时)

002 同前(纤月赋) 源英明

003 清风戒寒赋以霜降之后,戒为寒备为韵。菅赠大相国(菅原道真)

004 春雪赋以盈尺表瑞为韵。 纪纳言(纪长谷雄)

二,水石

005 秋湖赋以秋水无岸为韵。二百字以上成篇。 菅赠大相国(菅原道真)

006 织女石赋以临水鉴形为韵。二百五十字以上成之。 菅三品(菅原文时)

三,树木

007 柳化为松赋以影为韵。 纪纳言(纪长谷雄)

008 落叶赋以秋风四起,脆落有声为韵。

纪齐名

四,音乐

009 风中琴赋以风融无心,声应有信为韵。限三百字以上。 纪纳言(纪长谷雄)

五,居处

010 奉同源澄才子河原院赋依次同用人事则非改之僧院为韵。 源顺

六,衣被

011 未旦求衣赋以秋夜思政,阿道济民为韵,依次用之。限三百字巳上成篇。并序。 菅赠大相国(菅原道真)

012 孙弘布被赋以位在三公,卧为布被为韵。三百五十字以上成篇。 源英明

七,幽隐

013 兔裘赋并序。 前中书王(兼明亲王)

014 视云知隐赋以五色云下知有贤人为韵,依次用之。三百六十字以上成篇。 江以言(大江以言)

八,婚姻

015 男女婚姻赋以情绪相咸,然后姙身为韵。后江相公(大江朝纲)

就上引《本朝文粹》赋作目录,可知一共分成8类:天象(4首)、水石(2首)、树木(2首)、音乐(1首)、居处(1首)、衣被(2首)、幽隐(2首)、婚姻(1首)等15首,作家9名;作家的平均创作数1.6篇。分类项目倾向自然景观,有三项8首,占总数的53.3%;重视现实生活,有三项4首,占总数的26.7%;逃避现实生活,有一项2首,占总数的13.3%;音乐,有一项1首,占总数的6.7%。

上述的统计表明,无论是内容门类、创作数量,作家人数与《文选》比都相差很大,但是,作家的平均创作数只差了0.2篇。门类相同的仅有“音乐”,且《本朝文粹》所载的纪长谷雄《风中琴赋》与《文选》所载的嵇叔夜《琴赋》同为琴赋。录纪长谷雄《风中琴赋》如下:

有琴于是,成韵乎风。绕轸而弛张不定,拂徽以疾徐递通。琴之虛心,待而无厌。风之晦迹,和而不同。原夫飒然而至,忽焉而触。凄其而自东自西,铿尔以乍断乍续。是知,琴者纳正之器,风者通和之府。故契起灭于感否,致合应于虛无。矧乎激声只生乎彼契,逸响不系乎我心。静室无人,疑荣期之犹在。空堂有语,讶师襄之偷临。正吹潜来,如加君子之德。邪扇暗去,似防庶人之淫。自然而变宫变徵,无别于大音小音。及夫天秋霜晓,夜凉月明,琴得风而危弦弥紧,风加琴而苦调更清。随于一时之吹,不随于新旧之谱。任乎八节之弄,不任乎律呂之声。若乃萧萧习习,恶乎往而不谐;翼翼洋洋,恶乎在而不应。入松易乱,欲恼明君之魂。流水不归,应送列子之乘。始也徘徊于戶外,休群窍而如无。遂乃流漫于座隅,与众籁而仍有。曲无常曲,别鹤未知所依。鸣不齐呜,双凤遂迷于趣。扇扬其德,喜梁父之当仁。唱和其音,怜楚妃之得友。徒被劝于青苹之摇叶,宁相随于翠娥之烦手。至如彼假噫气之余力,扫焦尾之残烬。不期而会,少女交语于七弦,有类而求。大王投分于繁韵。俾夫子期之伦,遂无取信者也。

与波澜壮阔鸿篇大作的嵇叔夜《琴赋》相比,纪长谷雄《风中琴赋》显得精灵透剔小巧玲珑,可谓一方风土养育一方人杰,一方山水酝酿一方风雅。关于此赋的文字文脉容日后再作仔细考释与分析。

顺便把《本朝续文粹》卷第一辞赋5首目录抄录如下:

羽觞随波赋以周公卜洛,因流泛酒为韵,三月三日于秘书阁而作之 江大府卿(匡房)

庄周梦为蝴蝶赋以涉年带春为韵 江大府卿(匡房)

秋日闲居赋一首以空携史籍为韵 学生江匡房年十六

落叶赋一首以秋杪冬始逐风作尘为韵,依次用之四百字以下成篇 从二位下权中纳言兼都督大江朝臣(匡房)

法华经赋一首以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为韵,依次用之以八韵宛八卷亦举二十八品太旨 江大府卿(匡房)

《正续本朝文粹》共收录了辞赋20首,作家11名,作家的平均创作数1.8篇。与《文选》作家的平均创作数完全相同。案《正续本朝文粹》的辞赋作家有菅原家(5篇):菅原道真(845-903)3篇、菅原文时(899-981,菅原道真之孙)2篇;源家(3篇):源英明(911-39,宇多源氏)2篇、源顺(911-83,日本最初分类体辞典《和名类聚抄》,嵯峨源氏)1篇;纪家(4篇):纪长谷雄(845-912,对策及第,中纳言) 3篇、纪齐名(《扶桑集》编者,995~999)1篇;亲王家(1篇):兼明亲王(914-987)1篇;大江家(7篇):大江朝纲(886-958)1篇、大江以言(955-1010)1篇、大江匡房(1041-1111)5篇。菅原家5篇占25%,源家(公家)3篇占15%,纪家(公家)4篇占20%,亲王家1篇占5%,大江家(公家)7篇占35%;除了亲王家1篇占5%以外,依次为大江家7篇占35%,菅原家5篇占25%,纪家4篇占20%,源家3篇占15%。大江匡房是大江家后起之秀,其1人5篇辞赋独占《续本朝文粹》,还录有其16岁时所作的《秋日闲居赋》。

收入《经国集》、《正续本朝文粹》的日本早期辞赋作品共有37首。若再分成早期前段和早期后段的话,那么,前段是以天皇家和菅原家为主导,后段则大江家和菅原家为主导。

三 菅原道真的辞赋《未旦求衣赋》考释

菅原道真(845-903)是平安时代前期的政治家、学者。菅原家祖孙三代均为文章博士,政治家。其祖父菅原清公(770-842,编撰《令义解》,其作品被收入《凌云集》《文华秀丽集》)曾为遣唐判官入唐留学,回国后历任大学头、文章博士、式部大辅,被叙为从三位。其父亲菅原是善(812-80,著有《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亦历任文章博士、大学头、式部大辅,被叙为从三位。菅原道真的从政之路更为辉煌,23岁补为文章得业生,从此步入政界,历任式部少辅、文章博士、式部大辅、中纳言、右大将、右大臣、被叙为从二位,894年被任命为遣唐大使,由于他的建议日本官派遣唐使的制度被取消了。后因小人之谗言,被流放到九州岛太宰府。他的诗文被收录在《菅家文草》,流放到太宰府的作品收录在《菅家后集》。菅原道真的赋被收入《菅家文草》第七,有《秋湖赋》等4篇,其目录如下:

515,秋湖赋〔仁和4年(888)九月顷〕(笔者注:入选《本朝文粹》005)

516,未旦求衣赋〔宽平二年(890)闰九月十二日〕(笔者注:入选《本朝文粹》011)

517,清风戒寒赋〔宽平二年(890)十月〕(笔者注:入选《本朝文粹》003)

518,九日侍宴重阳细雨赋〔宽平六年(894)九月九日?〕(笔者注:未入《本朝文粹》)

其中的《未旦求衣赋》以及前中书王的《兔裘赋》被称为日本早期赋作品史上的双璧。林罗山(1583~1657)在《倭赋》里也提到了菅原道真和兼明亲王谓:“曷为其菅相赴宰府兮,中书王赋菟裘哉”。下面通过对《未旦求衣赋》注释来解读其被称为双璧之一的原因以及其处在政治顶峰时期的心情状况。全赋转录如下:

516未旦求衣赋一首。以秋夜思政,何道济民为韵依次用之。限三百字已上成篇并序。

阉茂之岁,后九月十二日,天子召见文章士十有二入于殿上,有勅曰:赋者古诗之流,诗盖志之所之。各献一篇具言汝志。诗云赋云,一文一字,不可风云其兴,不可河汉其词。未旦求衣,欲陈人主思政之道。寒霜晚菊,欲叙人臣履贞之情。臣等谨勅旨,避席议曰:穆穆焉煌煌焉、济济焉锵锵焉。古之所谓谋于刍荛,访于台隶之义也。臣某南郡罢官,北阙通籍。忝随大夫登高之后,敢上小子狂简之章。其词曰:

运之逾远者淳德,明之至迟者凉秋。垂衣弗及,昧旦相求。随步骤而比踪,无为无事。顾浇醨以明目,虽休勿休。此焉废寝,宜矣冥捜。原夫君驭黎元,下从造化。挟纩如与,问千里于寒温。漱流不遑,兼万机于晨夜。神能降祉,道可高谢。仰玄鉴以来祗,望黄轩之往驾。于是庶几至入之无夜梦,髣髴君子之有调饥。容光正襟。推赤心于微隐。暗室婴带,怀黔首于不欺。业乃勤也,天维显思。当其时也,晓氛触兮蕙帐芳,霜月低兮兰灯映。褰裳以礼,悦其松柏有心。引领于贤,贱彼珠玉无胫。知人则哲,从谏惟圣。风云感自四方,绳墨施于庶政。况复王臣謇謇,国老皤皤。戴星者不期而会,藏耀者其道自和。监寐去奢,则虎魄碎床头之枕,悟言慎罚,则鸡鸣绝阙下之歌。义之可必,事无奈何。故能嫌曳地于掖庭,警朝天于驰道。绮罗色薄,环佩声早。次山龙而璀粲,能辨缉熙。分藻火以飘扬、孰疑颠倒。懿乎四三皇六五帝。紫宫高敞,乃心于以知归。苍海淼茫,方面于焉既济。取诸行迹,真之治世。其如是。岩廊垂拱、水陆输珍。国可以为华胥之国,民可以为尧舜之民者也。

首先考释上引赋作引经据典的实际状况如下:

“求衣”之语源于《汉书·邹阳传》“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阉茂”:《日本纪略》宽平二年(890)闰九月十二日条“召儒士于禁中,令赋未旦求衣赋,霜菊诗等。”阉茂乃十二支戍之异名,此“天子”乃宇多天皇。

“古诗”乃《诗经》。语源于《文选·两都赋序》“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诗盖志之所之”之语源于《文选·序》“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风云”之语源于《文选·吴都赋》“珍怪丽奇隙充,径路绝风云通。”

“河汉”之语源于《庄子·逍遥游》“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风云”与“河汉”有缘语关系。

“未旦求衣”即赋题,意谓凌晨始于政务。

“寒霜晚菊”当日的诗题。《菅家文草》卷四收有《霜菊诗》

“穆穆焉煌煌焉、济济焉锵锵焉”之句源于《礼记·曲礼》“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

“刍荛”之语源于《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大夫登高”之语源于《汉书·艺文志传》“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

“小子狂简之章”之句源于《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

“逾远者淳德”之句源于《书经·尧典》“惟时柔远能迩,淳德允元,而难任人。”

“垂衣”之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步骤”之语源于《后汉书·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宋均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

“明目”之语源于《书经·尧典》“明四目,达四聪。”

“挟纩”之语源于《春秋左氏传·宣公十四年》“王巡三军,…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千里”之语源于《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漱流”之语源于《蜀书·彭羕传》“枕石漱流,吟咏缊袍。”

“高谢”之语源于《文选·魏都赋》“传业禅祚,高谢万邦。”

“仰玄鉴以来祗”之句的“玄鉴”源于《文选·孙拯·赠陆士龙》“明明大象,玄鉴照微。”“来祗”源于《文选·甘泉赋》“徕祗郊禋,神所依兮。”

“黄轩之往驾”的故事见于《史记·封禅书》。

“至人之无夜梦”之句源于《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君子之有调饥”之句源于《诗经·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天维显思”之句源于《诗经·周南·汝坟》“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晓氛触兮蕙帐芳”之句源于《文选·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霜月”之语源于《白氏文集十四·燕子楼》“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褰裳”之语源于《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渉溱。”

“松柏有心”之句源于《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引领”之语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珠玉无胫”之句源于《文选·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知人则哲”之句源于《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从谏惟圣”之句源于《书经·说明上》“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王臣謇謇”之语源于《易经·謇》“王臣謇謇,匪躬之故。”

“国老皤皤”之句源于《文选·辟雍诗》“皤皤国老,乃父乃兄。”

“藏耀”之语源于《后汉书·郑玄传》“商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虎魄碎床头之枕”的故事见于《宋书·武帝纪》。

“悟言”之语源于《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鸡鸣绝阙下之歌”之典故见于《文选·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所引李善注

“曳地”之语源于《汉书·文帝纪》“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

“驰道”之语源于《汉书·成帝纪》“帝为太子,…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

“环佩声早”之句源于《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

“璀粲”之语源于《文选·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兮。”李善注“璀粲衣声”

“缉熙”之语源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颠倒”之语源于《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四三皇六五帝”之语源于《文选·景福殿赋》“方四三皇而六五帝,曾何夏周之足言。”

“乃心”之语源于《书经·说明上》“启乃心沃朕心。”

“方面”之语源于《文选·石阙铭》“方面静息。”李善注“方面四方面也”

“岩廊垂拱”之语源于《汉书·董仲舒传》“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廊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大平。”

“国可以为华胥之国,民可以为尧舜之民者也”的故事见于《列子·黄帝》。

《未旦求衣赋》包括赋题共享了50个中华典故。赋题出自于《汉书》。其中,点化、套用、直引的典籍有18种。按引用次数来排列如下:《文选》(13)《诗经》(8)《书经》(5)《汉书》(5)《礼记》(3)《易经》(2)《庄子》(2)《后汉书》(2)《论语》(1)《孟子》(1)《史记》(1)《春秋左氏传》(1)《宋书》(1)《蜀书》(1)《白氏文集》(1)《列子》(1)《日本纪略》(1)《菅家文草》(1)。本国典籍2种,占总数11%,中华典籍16种,占总数89%。

综上所述,《未旦求衣赋》可以说是菅原道真采集众多中华典籍之精华而酿造出来的蜂蜜。与他的诗作完全不同,《白氏文集》的含量只占2%,与其本国典籍含量相同。而《文选》的含量只占26%,《诗经》的含量只占16%,《书经》的含量只占10%,《汉书》的含量只占10%。由此可见,菅原道真的赋作采集方式是与《文选》所录的赋有关。

四 前中书王的辞赋《兔裘赋》考释

前中书王即兼明亲王(914-987)的《兔裘赋》与菅原道真《未旦求衣赋》一样被称之为日本早期赋作品史上的双璧之一。此双璧的创作背景绝然相反,菅原道真是处在政治的顶峰时期,而兼明亲王乃处于低谷绝望隐居时期。下面通过对《兔裘赋》注释来来解读其被称为双璧之一的原因以及处于低谷绝望隐居时期的情绪状况。全赋转录如下:

兔裘赋并序 前中书王

余亀山之下,聊卜幽居,欲辞官休身,终老于此。逮草堂之渐成,为执政者枉被陷矣。君昏臣谀,无处于愬。命矣天矣。后代俗士,必罪吾以不遂其宿志。然鲁隐欲営兔裘之地而老,为公子翚被害。春秋之义,赞成其志,以为贤君。后来君子,若有知吾者,无隐之焉。因拟贾生鵩赋,作兔裘赋,以自广。其词曰:

赤奋若岁(贞元2年),清和之月(4月),陟彼西山,言采其蕨。吟鵩赋而夕惕,顾莵裘而朝发。昔隐公之遭害也,诚在天之弃鲁。今我之不肖也,何遭世之颠越。天其何言乎,四时行百物成。问之不言,请对以情。惟夫天高而地广,上无始下无极。万物云生,或消或息。风雨陶冶,寒暑回薄。千变万化,有何常则。宠辱相招,祸福相须,忧喜不定。荣枯同枝,歌哭同径,下学人事,上达天命。不忧不喜,其唯上圣欤。伯夷得仁而饥,彼无奈其。盗跖以寿而终,是亦若为。箕子囚系,比干伤夷。天之与善,其信未知。故柳下三黜而不悔,子仲长往而无归。况今赵高指鹿之日,梁冀跋扈之时(后汉书注曰,跋扈,犹强梁也。或书云,扈者枭字也)。虎而冠兮,匪常理之可谓。枭也镜兮,宁彝伦之所资。夫剑戟者嫌于柔不嫌刚而摧折。梁栋者取于直不取挠而倾危。往哲举措,无有磷缁。不啜其醨,虽孤渔父之诲,不容何病。可祖颜子之词。

亦夫世有治乱,时有否泰。命有通塞,迹有显晦。扶桑岂无影乎,浮云掩而乍昏。丛兰岂不芳乎,秋风吹而先败。彼尼父之一望也,叹龟山之蔽鲁。灵均之五顾也,绕沅湘而伤楚。欲问明训于先贤,以鉴幽致于万古。唐风虽移,犹依稀于旧(见毛诗)。汉德纵厌,安谄谀于新。殊恨王风之不竞,直道之已湮。闻淫蛙而长叹,悲屈蠖之不伸。俟河清日,浮云几者。凡人之在世也,殆花上之露,如空中之云。去留无常,生灭不定。聚散相纷,沕穆纠错。何可胜云。不语靡言,便是净名翁之病,知者默也,宁非玄元氏之文。丧马之老,委倚伏于秋草,梦蝶之翁,任是非于春丛。冥々之理,无适无莫。如々之义,非有非空。嗟乎!文王早没,吾何之随。已矣已矣,命之衰也。吾将入亀绪之岩隅。归兔裘而去来(亀绪便亀山也,犹如亀尾之読之故云)

把兼明亲王《兔裘赋》引经据典的实际状况展示如下:

“兔裘”战国时代的鲁国地名,隐公想隐居的地方。语源《春秋左氏传·隐公十一年冬十月》“公(隐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兔裘,吾将老焉。”

“公子翚”乃羽父。语源《春秋左氏传·隐公十一年十一月》“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

“春秋之义”之典故见于《春秋左氏传·隐公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公薨。”杜预注:“实弑,书薨。”虽然隐公被羽父使贼弑之,而孔子不写“弑”而书“薨”。

“贾生鵩赋”乃《文选·第十三卷赋庚·物色·鸟兽上》所载的贾谊《鵩鸟赋并序》。

“自广”之语源于《文选·鵩鸟赋》“乃为赋以自广。”李善注“自广,自宽也”。

“陟彼西山、言采其蕨”之典故见于《史记·伯夷列传》

“夕惕”之语源于《易经·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顾兔裘而朝发”联想于《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畂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颠越”之语源于《书经·盘庚中》“颠越不恭。”

“天其何言乎,四时行百物成”之句源于《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请对以情”之句源于《文选·鵩鸟赋》“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为赋以自广。请対以臆。”

“回薄”之语源于《文选·鵩鸟赋》“万物回薄兮,震荡相转。”

“千变万化”之语源于《文选·鵩鸟赋》“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祸福相须”之句源于《文选·鵩鸟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歌哭同径”之句源于《礼记·檀弓下》“张老曰:…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下学人事、上达天命”之句源于《论语·宪问》“子曰:…下学而上达。”

“不忧不喜”之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伯夷得仁而饥”之句源于《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求仁而得仁。”

“盗跖”此人见于《史记》。

“箕子”此人见于《史记》。

“比干”此人见于《史记》。

“天之与善”之句源于《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柳下”即柳下惠。此人见于《论语·微子篇》。

“子仲”即齐国陈仲子。此人见于《列女传》。

“赵高指鹿”即赵高。此人见于《史记》。

“梁冀跋扈”即赵高。此人有传于《后汉书·梁冀传》。见前中书王此赋之自注:“后汉书注曰,跋扈,犹强梁也。或书云,扈者枭字也。”

“虎而冠兮”之句源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王母家驷钓,恶戾,虎而冠者也。”

“枭也镜”之句源于《汉书·郊祀志上》“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孟康注“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镜与獍通用。

“磷缁”之语源于《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可祖颜子之词”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通塞”之语源于《易经·节》“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丛兰岂不芳乎、秋风吹而先败”之句源于《淮南子·说林训》“日月欲朗,而浮云盖之,兰芝欲修,秋风败之。”

“彼尼父之一望也、叹亀山之蔽鲁”之句源于《乐府诗集·琴曲歌词·龟山操》“作此曲,以喻季氏若亀山之蔽鲁也。”

“灵均之五顾也、绕沅湘而伤楚”灵均乃屈原,见于《楚辞·离骚》“字余曰灵均。”“济沅湘以南征兮。”

“唐风虽移、犹依稀于旧”之句源于《诗经·唐风·蟋蟀序》“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汉德纵厌、安谄谀于新。”“新”乃指王莽灭汉建“新”朝。见于《后汉书》。

“淫蛙”之语源于《文选·答宾戏》“淫蛙而不可听者,非昭夏之乐也。”

“屈蠖”之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传》“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河清”语源《春秋左氏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去留”之语源于《文选·归去来辞》“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于何之。”

“聚散相纷,沕穆纠错”乃《文选·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两句之交响。

“何可胜云”之句源于《文选·鵩鸟赋》“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

“便是净名翁之病”“净名翁”即维摩诘。见于《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

“知者默也,宁非玄元氏之文”“玄元氏”乃老子。此句源于《老子·玄德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丧马之老”指“塞翁马”。此句源于《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马无故亡而入胡,故福之为祸,祸之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倚伏”之语源于《文选·鵩鸟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梦蝶之翁,任是非于春丛”之句源于《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无适无莫”之句源于《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如如之义,非有非空”之句源于《性灵集卷七·葛木参军设先考忌斋愿文》“同绝我我之幻炎,顿入如如之实相。”

“文王早没,吾何之随”之句源于《论语·里仁》“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已矣已矣,命之衰也”之句源于《史记·伯夷列传》“神农虞夏忽焉没兮,于嗟徂兮,命之衰也。”

《兔裘赋》包括赋题共享了52个中华典故。赋题出自于《春秋左氏传》,赋作自述为“拟贾生鵩赋”。其中,点化、套用、直引的典籍有19种。按引用次数来排列如下:《文选》(11)《史记》(10)《论语》(7)《春秋左氏传》(4)《易经》(3)《后汉书》(2)《淮南子》(2)《楚辞》(2)《诗经》(1)《书经》(1)《汉书》(1)《礼记》(1)《庄子》(1)《孟子》(1)《乐府诗集》(1)《老子》(1)《列女传》(1)《维摩经》(1)《性灵集》(1)。本国典籍0种,占总数0%,中华典籍19种,占总数100%。

综上所述,兼明亲王《兔裘赋》与《未旦求衣赋》相反,在发出“命矣天矣”之后,“因拟贾生鵩赋,作兔裘赋,以自广。”用典也与菅原道真完全不同,《史记》的含量是菅原道真的十倍。其它史书的含量也大大地超过了菅原道真。史学的震撼力使得《兔裘赋》引人注目,发人深省。“欲问明训于先贤、以鉴幽致于万古”震撼读者心灵,《兔裘赋》的这一主题思想可以说是其称为日本早期辞赋双璧的主因之一。

五 中华辞赋认同以及周边

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之表来考察日本早期辞赋的中华辞赋认同及其周边的实际状况。

菅原道真(845-903)《未旦求衣赋》使用典故顺序兼明亲王(914-9 87)《兔裘赋》使用典故顺序1《文选》(13) 《文选》(11) 1 2《诗经》(8) 《史记》(10) 2 3《书经》(5) 《论语》(7) 3 4《汉书》(5) 《春秋左氏传》(4) 4 5《礼记》(3) 《易经》(3) 5 6《易经》(2) 《后汉书》(2) 6 7《庄子》(2) 《淮南子》(2) 7 8《后汉书》(2) 《楚辞》(2) 8 9《论语》(1) 《诗经》(1) 9 10 《孟子》(1) 《书经》(1) 10 11 《史记》(1) 《礼记》(1) 11 12 《春秋左氏传》(1) 《孟子》(1) 12 13 《宋书》(1) 《老子》(1) 13 14 《蜀书》(1) 《庄子》(1) 14 15 《白氏文集》(1) 《汉书》(1) 15 16 《列子》(1) 《乐府诗集》(1) 16 17 《日本纪略》(1) 《列女传》(1) 17 18 《菅家文草》(1) 《维摩经》(1) 18《性灵集》(1) 19

日本早期辞赋的中华辞赋认同是通过《文选》所载辞赋为途径,来模仿、吸收、点化、创新,溶化为自身的文化血肉,文脉网络。菅原道真与兼明亲王的时间差有半个世纪以上,那时正是吸取大陆文明文化文学文字的鼎盛时期。菅原道真在直接用典的基础上尝试着独创性的突破;而兼明亲王是在间接化典的起点上进行着独创性的活动,这些独创性的活动所酝酿出的诗语状况尽管还需进一步考释求证。但就“往哲举措,无有磷缁”之句的“磷缁”是与之诗语(Image),正是采集《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此句之精华而酿造出来的。

同时,《兔裘赋》里出现了采集《老子》《维摩经》《性灵集》《淮南子》等精华来补充文学创作、语汇酿造等的养分,与菅原道真之间有了很大的代沟,使当时的汉文学殿堂里开始有了文史儒佛百家的多元化采集的动向。

结语

行将搁笔,首先可以确认畏友王勇认为平安汉诗坛“达到了极其圆熟的境界”的判断无误。同样在“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推动下,尽管“《经国集》在标志王朝时代汉学水平臻至颠峰的同时,也给辉煌一时的敕撰诗集的事业画上句号”,但是《经国集》所收录的辞赋正是日本辞赋的滥觞。因为在《怀风藻》(751年)《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17)不曾收入辞赋作品。概观从敕撰汉诗集《经国集》(827)到民间编辑的《正续本朝文粹》(1066以前)里的日本早期辞赋37首,可以说日本早期辞赋创作的起步之晚、起点之高、起飞之快,这一现象正是“遣唐使”们亲身遭遇到的文化冲突、文学震撼、文字认同的结果,尤其通过对日本早期辞赋双璧的菅原道真《未旦求衣赋》与兼明亲王《兔裘赋》比较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佐证。拙文只是窥视了一下日本早期辞赋作品。笔者的日本早期辞赋研究是“现在进行时”,日后会不断推出她的系列成果,敬请指正,匆匆搁笔。

[1]良岑安世等编.经国集·序[A].日本古典全集[Z].日本古典全集刊行会,1926.

[2]藤原明蘅.正续本朝文粹[C].前野书店,1944.

[3]藤原明蘅.本朝文粹[C].新日本古典全集大系(72)[Z].岩波书店,1992.

[4]菅原道真.菅家文草[M].日本古典全集大系(72)[Z].岩波书店,1966.

[5]林罗山.罗山先生文集[M].平安考古学会,大正七年(1918).

责任编辑 徐 炼

I207.22

A

1006-2491(2015)01-0001-10

海村惟一(1956- ),日本福冈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辞赋文选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什么叫辞赋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画与理
画与理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汉代文学与图像关系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