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MPV、PDW和RDW检测的临床价值
2015-05-16天津市第三医院检验科天津300250
张 强(天津市第三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250)
近年来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该类疾病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以及预后情况与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参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已经得到临床的公认。对血小板的计数、压积及体积水平进行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诊断、病情观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对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三项指标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监测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各55例,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2~81岁,平均(56.0±1.4)岁。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1~83岁,平均(56.2±1.3)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时间1~8年,平均(2.4±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2.1 对照组:①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②以往没有任何疾病史。③研究对象年龄在40~85岁之间。④自愿参与研究。
1.2.2 研究组:①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确诊患者。②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③自愿参与研究。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时间在10年以内。⑤患者年龄40~85岁。
1.3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来院的当天或次日,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采用我院现有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应用原装配套校准液、质控物和试剂,对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三项指标水平进行对比。
1.4 观察指标:选择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三项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三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
组别 例数 MPV(fl) PDW(%) RDW(%)对照组 55 9.83±0.72 12.16±2.31 11.06±1.53研究组 55 12.48±1.33 15.64±2.12 14.50±1.76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水平的增大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激活,同时体积水平明显增大的血小板活化更加容易,发生超常反应的可能性达到提高,从而可以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趋势明显加剧,血管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对血小板聚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以对血小板大小和体积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反映,由于机体循环过程中大体积血小板的出现,导致血小板大小不均现象加剧,故血小板分布宽度水平也会随之增大[3]。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的增高可对患者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系统被激活情况进行反应,包括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素在内的神经激素类药物都会引起红细胞增生速度加快,使红细胞体积变异性明显增大,进而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明显升高[4]。
[1] 王晓芳.血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86.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广东医学,2011,19(15):133.
[3] 苏春康.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三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J].西南军医,2009,10(12):169.
[4] 杨瑜莹,范 亮,谢柏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