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与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对比

2015-05-16林言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吉林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干扰素羟基白血病

吴 亮,董 维,杨 辉,林言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3%,虽然该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有3年多,依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对于该病的治疗,最佳的措施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该法存在供体缺乏、风险大及费用高等缺点,因此,临床上多采用羟基脲、干扰素、格列卫或阿糖胞苷等药物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2]。采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男76例,女54例,年龄18~72岁,平均(42±3.5)岁。所有患者经临床、骨髓、外周血象检查均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排除类白血病反应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1~8个月,平均(4±0.8)个月。其中,高危24例,中危81例,低危25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治病例且分期均为慢性期。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马利兰治疗,初始剂量6~8 mg/d,之后根据白细胞下降速度调节剂量,白细胞数量少于50×109/L时,用药剂量为4 mg/d,白细胞数下降到15×109/L停止用药,待计数稳定后,以1~2 mg/d维持;试验组患者采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羟基脲3 g/d,分3次口服,白细胞数量下降到20×109/L时,用药剂量改为1.5 g/d,白细胞数量继续下降至10×109/L时,用药剂量改为1 g/d,服用羟基脲的同时,肌内注射α-干扰素,300万IU/次,3次/周,缓解后周2次维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持续1~14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检查1次血象、每3个月复查1次骨髓、肝、肾功能。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及恢复时间的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及恢复时间的比较,d)

组别 例数 脾肿大肋缘下未触及时间 胸骨压痛消失时间 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 骨髓象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 65 81.02±10.86 57.21±6.98 43.11±6.12 53.56±7.74试验组 65 71.45±11.53 50.44±7.69 36.89±5.32 45.31±6.63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急变情况比较(例)

1.3 疗效评价标准[3]:根据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WBC≤10×109/L,BPC≤4.5×109/L,外周血分类正常,骨髓中原始细胞<0.05,细胞分裂中期可检测到的Ph+细胞消失,持续时间不短于4周。部分缓解: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中有1个或2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细胞分裂中期可检测到的Ph+细胞<65%。无效: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细胞分裂中期可检测到的Ph+细胞>65%.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与无效率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及恢复时间的比较:试验组患者各种症状消失的时间及血常规和骨髓象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两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的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对照组患者急变率为9.23%,试验组患者急变率为4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其中,2例患者轻度皮疹,1例患者轻微恶心,对症处理2~3 d后消失,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其中,3例患者皮肤色素沉着,2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最后因持久性骨髓抑制死于感染。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年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4]。临床上多采用羟基脲、马利兰等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5]。近年来,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比羟基脲联合干扰素与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发现虽然两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各种各种症状消失的时间及血常规和骨髓象恢复正常时间发现,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较马利兰组,起效较快,症状缓解所需的时间较短;分析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患者的急变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发现,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的不良反应较轻,无不可逆的骨髓抑制现象。综上所述,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牛 挺,何 川,李建军,等.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02,17(1):54.

[2] 范进婷,吴继颖,冯雅青.羟基脲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5):341.

[3]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9.

[4] 王明松.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5):44.

[5] 李 云.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观察[J].内科,2010,5(2):129.

猜你喜欢

干扰素羟基白血病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N,N’-二(2-羟基苯)-2-羟基苯二胺的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TEMPO催化合成3α-羟基-7-酮-5β-胆烷酸的研究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阅读理解Ⅰ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