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黄疸症的疗效及其护理措施
2015-05-16梁月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100
梁月华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1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患儿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IBIL)明显增高[1-2]。外周动静脉换血术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本研究选取64 例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分析并总结了其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 年1 月~2013 年12 月期间,我院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术进行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64例。患儿中男40 例,女24 例,胎龄34 ~40 周,平均(37.3±2.4)周,日龄为1 ~28 天,平均(7.2±3.7)天,体重2 150 ~4 030 g。全部患儿均为首次换血,换血量150 ~170 ml,换血时间为1.7 ~2.3 h。根据穿刺部位将64 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手术开始时,将患儿以仰卧位放置于手术台上,常规吸氧、心电监护。于桡动脉、肱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使用20 ml 注射器置于患儿的动脉端抽血,遵医嘱将速度控制在4 ml/min,当血液充满注射器后再更换新的注射器,同时外周静脉端进行输血,控制输入量、输出量相同,换血时间为2 ~3 h,换血量为100 ~150 ml/kg。
1.3 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白蛋白、光疗治疗,术前禁食4 ~5 h。碱化患儿的血液,同时给予白蛋白1 g/kg 以及鲁米那3 ~5 mg/kg 肌内注射进行镇静。术前常规备血,备血量150 ~180 ml/kg,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②术中护理:手术开始时,将患儿以仰卧位放置于手术台上,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监测患儿的体温(T)、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换血过程中严格控制换血速度。换血后及时进行血常规、离子、血气、血糖等实验室检查。③术后护理:患儿换血治疗结束后,吸氧、心电监护,同时继续进行白蛋白、光疗等治疗。保证病房的绝对安静,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每0.5 小时检测一次,如无明显异常,2 h 后改为每2 小时检测一次,同时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肌张力、有无病理反射等。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变化、血常规指标、换血治疗后不良反应、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5.0 软件分析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 例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64 例患儿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IBIL 均降低(P <0.01),见表1。
2.2 64 例患儿血常规变化:64 例患儿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后,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明显上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明显下降(P <0.01),见表2。
2.3 64 例患儿电解质变化:64 例患儿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后,血K+明显下降(P <0.01),血Na+、血Ca2+和血Mg2+均无明显变化(P >0.05),见表3。
表1 全部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
表1 全部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
时间 例数TBIL IBIL换血前64 475.57±136.58 374.82±116.72换血后 64 222.05±88.17 190.73±76.82 t 值 12.476 10.540 P 值 <0.01 <0.01
表2 全部患儿血常规变化(
表2 全部患儿血常规变化(
RBCWBCPLTHb时间 例数(×109/L)(×1012/L)(×109/L)(g/L)换血前64 3.57±0.87 15.23±5.62278.82±105.41625.12±28.24换血后64 5.89±0.79 6.77±2.34 74.64±31.32173.05±18.21 t 值 15.794 11.118 14.848 11.411 P 值 <0.01 <0.01 <0.01 <0.01
表3 全部患儿电解质变化情况
表3 全部患儿电解质变化情况
时间 例数 Na+ K+ Ca2+ Mg2+换血前64 138.65±13.52 4.07±0.61 2.13±0.25 0.82±0.09换血后64 138.13±12.91 3.54±0.35 2.15±0.32 0.78±0.15 t 值 0.223 6.029 0.394 1.829 P 值 >0.05 <0.01 >0.05 >0.05
2.4 换血治疗后不良反应:换血过程中1 例患儿出现皮肤苍白、发绀,四肢冰冷的症状,对症给予湿毛巾后症状缓解,继续换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经肱动脉穿刺固定后,导管脱落6 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血压降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衰竭,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
2.5 两组患儿换血治疗一般情况:观察组患儿经桡动脉穿刺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经肱动脉穿刺的对照组患儿,导管脱落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导管堵塞,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换血治疗一般情况[例(%)]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患儿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尤其是IBIL 明显增高。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母婴ABO 血型不合、红细胞G-6-P 缺乏、败血症、新生儿脐部感染等,部分患者病因尚未明确。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的影响恶劣,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时会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性脑病,导致患儿的视觉、听觉、智力等神经系统障碍,甚至死亡[3]。外周动静脉换血术可以通过置换患儿的RBC 及相关抗体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溶血症状,其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小[4-5]。进行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时,通常取桡动脉、肱动脉等外周动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导管,排出血液,同步输血,并用输液泵对输血量和输血速度进行控制,换血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换血通道的通畅性,以保证换血效果可靠[6-7]。
换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①选择穿刺成功率高的血管进行穿刺,如桡动脉、肱动脉等,尽量避免导管脱落。②控制换血速度在200 ~230 ml/h,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③给予患儿10 U/ml 肝素防止换血通路堵塞,速度控制在2 ~4 ml/h之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64 例患儿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治疗后,TBIL、IBIL 均降低,血常规检查RBC、Hb 明显上升,WBC、PLT、K+明显下降(P <0.01),充分证明了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手段,可以迅速改善患儿症状,控制患儿的循环系统稳定,侧面验证了换血通道的通畅性,可以保证换血效果可靠。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血压降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衰竭,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对患儿机体的损伤较小。观察组患儿经桡动脉穿刺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经肱动脉穿刺的对照组患儿,导管脱落率低于对照组患儿。
造成以上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婴儿的桡动脉易于定位,穿刺简单、方便,但由于穿刺部位位于表面的原因,容易造成导管脱落,影响换血效果;而肱动脉易于固定,但搏动不如桡动脉明显,穿刺成功率较小。两种穿刺方法各有优劣,须结合临床实际加以选择。
[1] Prof.Dhastagir Sultan Sheriff PhD,Dr.Abdalla M.Jarari PhD.PERSPECTIVE ON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Update,2011,6(1):44.
[2] Punnoose Ann R,Schwartz Laura A,Golub Robert M.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2,307(19):2115.
[3] 令狐昌洋,何 勇.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316.
[4] 陈伟贤.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外周动静脉换血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84.
[5] 曹 萍,陈 慧,陈丽容.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0,23(2):311.
[6] 林丽君,蔡玲芳,汤卫红,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的效果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3,18(5):357.
[7] 戴月映,孙盛兰,吕艳梅,等.两种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