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

2015-05-16卜慧媛黄忠勇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院广西防城港538021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腰背痛蛛网膜下腔

梁 明,卜慧媛,黄忠勇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椎管内麻醉是把局麻药物通过椎间隙注入到椎管内的相关部位从而对脊神经产生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较多,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全身麻醉。但研究发现,腰背痛是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剖宫产后的潜在的并发症,影响到产妇术后恢复[1]。本文选择在我院实施椎管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观察三种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下产妇的腰背痛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86 例在我院实施剖宫产产妇,均为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6 月期间产妇,随机分为A 组、B 组、C 组三组。三组患者病例分别为29 例、29 例、28 例。三组产妇均为初产妇,本次剖宫产前均无腰背痛病史、无椎管内麻醉禁忌;所选产妇的凝血功能均正常。三组产妇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三组均在麻醉下实施剖宫产术。A 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B 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 组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腰3 和腰4 间隙进行穿刺,采用16G 硬膜外针引导下达到硬膜外腔,而后送入25G 脊麻针。后抽后显示脑脊液通畅后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而后调整麻醉平面要T8和L5之间。胎儿娩出后给予与咪唑地西泮1.2 mg、芬太尼30 ~50 μg。蛛网膜下腔麻醉:采用25G 脊麻针直接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内,以下采用的脊麻药物以及调整麻醉平面等同上述麻醉过程。全身麻醉:产妇取仰卧位,应用七氟烷面罩吸入,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诱导后插管,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胎儿娩出后给予咪唑地西泮3 mg 和芬太尼4 μg/kg,通气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 ~45 mm Hg(1 mm Hg=0.1333 kPa),术毕,麻醉复苏后拔除插管,产妇清醒后送入病房观察。三组产妇均给予术后镇痛处理,镇痛药物为布托啡诺10 mg、托烷司琼10 mg 和90 ml 生理盐水配成的混合液,采用持续输注,输注速度为2 ml/h。

1.3 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 d、术后7 d 和术后30 d)腰背痛发生情况。腰背痛判断标准:产妇保持膝部垂直弯腰双手触摸产妇本人脚趾时出现腰背痛,即为术后腰背痛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 下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观察组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体重(kg) 手术时间(min)A 组29 26.9±3.1 71.2±3.6 51.2±6.3 B 组 29 26.1±2.8 72.4±5.4 53.9±5.7 C 组28 27.0±2.4 72.8±4.7 50.6±4.0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腰背痛发生情况:A 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 天腰背痛发生率分别高于B 组和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B 组术后第2 天和术后第7 天腰背痛发生率分别和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30 d 腰背痛发生率分别和B 组和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三组术后不同时间腰背痛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表明,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损伤组织后导致局部出现无菌性严重反应,能够使周围肌肉发生反射性痉挛,所以硬膜外麻醉的腰背痛发生率较高,而剖宫产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时更容易出现腰背痛[2-3]。在本文中,A 组术后2 d 和术后7 d 的腰背痛发生率均较高,均高于B 组和C 组,即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的腰背痛发生率高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而B 组腰背痛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应用的25G 腰穿穿刺针有关,其直径较细,而针内针为笔尖样式,在实施穿刺过程中可穿过韧带而没有切断韧带,所以对经过部位的组织损伤程度较轻[4-5],而全身麻醉时没有实施腰椎穿刺,所以采用全身麻醉的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腰背痛发生率也较低[6]。本文结果显示,在术后的第2 天和术后第7 天,A 组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最高,B 组和C 组腰背痛在上述时间点腰背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也均有腰背痛发生,说明椎管麻醉实施腰椎穿刺引起的组织损伤并不是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的唯一因素,所以要注意其他因素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腰背痛的影响。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下实施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腰背痛发生率最低,值得借鉴。

[1] 王 香,赵立明.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不同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2):143.

[2] 郭欣欣,张君婷.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13):92.

[3] 刘书伟.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3):198.

[4] 郭善亮,刘小兵,周绪峰,等.25G 脊麻针单穿腰麻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4,4(7):46.

[5] 张国栋.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7(31):94.

[6] 魏南服,曲轶涛.单次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新式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3,9(2):120.

猜你喜欢

腰背痛蛛网膜下腔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实习前护生腰背痛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调查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分级治疗与疗效
妊娠期腰背痛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