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2015-05-16孔镜波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五科广东广州511400
孔镜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五科,广东 广州 511400)
皮肤缺损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治疗有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及手术治疗等。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多以急性创伤所致),尤其是严重缺损患者往往伴有深部组织暴露,基本上都需要采用皮瓣修复术处理[1],而带蒂皮瓣移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并采取特殊体位固定,故而疗程很长[2]。近几年,我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 年1 月~2013 年10 月接诊的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患者8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急性创伤所致,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 例患者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17 ~68 岁,平均(42.6±2.5)岁;发病时间1 ~23 h,平均(4.6±0.8)h。研究组41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14 例;年龄15 ~69 岁,平均(42.9±2.3)岁;发病时间1 ~24 h,平均(4.5±0.9)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如局部皮瓣转移、带蒂皮瓣转移、交腿皮瓣转移、游离植皮、或保守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如下。
1.2.1 皮瓣设计:术前对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在股前外侧探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穿支,并确定其位置[3],将肌皮动脉穿出点定在皮瓣中上部中央点,然后按照创面所需面积设计皮瓣,面积在(12 cm×9 cm) ~(20 cm×12 cm)之间,皮瓣血管蒂长在10 ~14 cm 之间,而动脉口径在2 ~2.5 mm之间,静脉则为2 ~3 cm。
1.2.2 皮瓣切取:肌皮动脉穿支属于供应股前外侧皮瓣血液运输的主要动脉,发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过骨外侧肌与阔筋膜,最后达到皮下。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则源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在股中间与股直肌见斜向外下方最终进入股直肌与骨外侧肌间隙[4]。为了更安全与准确找寻肌皮动脉穿支,以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本次研究采取的切取皮瓣方法为“会师法”[5]:先切开皮瓣周边,从阔筋膜下将皮瓣掀开,从骨外侧肌和阔筋膜间找寻进入皮瓣的穿支(通常能找到1 ~3 支);找到之后将骨外侧肌与股直肌分开,在两肌间找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沿着降支由上往下分离,直到和皮瓣穿支相连的地方为止;确认了进入皮瓣的分支后则采取结扎其他肌支处理。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缺损彻底修复,相关的功能也恢复正常,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与后遗症;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肤损伤基本得以修复,相关的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出现并发症,但有轻微后遗症;无效:患者治疗后皮损恢复效果不佳,相关功能无任何改善,出现严重并发症与后遗症。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治愈率计。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χ2表示,行t 检验,以P <0.05 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则为75.00%(30/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其中对照组中有1 例患者采取一般治疗后无效,植皮失败,至中后期后转为皮瓣修复术处理,但依旧归为对照组进行统计。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例(%)]
2.2 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研究组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研究组41 105.52±13.97 18.85±2.58对照组 40 143.95±21.62 32.51±5.34 t 值 9.525 14.715 P 值 <0.01 <0.01
3 讨论
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大部分是因为急性创伤所致,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比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我院以往治疗本病多采用中医和(或)西医药物处理,比如中医验方(方剂包括双花30 g、蒲公英20 g、大黄10 g、防风15 g、芒硝15 g、白芷15 g、当归15 g、乳香6 g、没药6 g、花粉15 g、紫草15 g)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其中中医验方采用水煎浸创面处理,2 次/d,0.5 h/次,而抗生素多采取静脉滴注处理。在中医验方中,双花、大黄及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除局部红肿,并且有杀灭抑制细菌的效果,乳香、没药可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等[7]。但近几年,随着手术治疗越来越普遍,我院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应用,使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1 例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则为75.00%(30/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总的来说,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有这样一些优势:①皮瓣血管蒂长,这对修复小腿及足部感染病灶切除后创面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慢性感染病灶,其附近的血管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影响,会出现管腔壁增厚及管腔狭小等,从而应将病变血管切除后才能吻合[8]。而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拥有足够的长度,从而能弥补短缺的血管。②皮瓣的血管管径较粗,方便吻接,加上具有两条伴行静脉与骨外侧静脉,这样就使得可吻合2 ~3 根静脉,促使皮瓣的回流更通畅,便于皮瓣成活。③皮瓣的供皮面积很大,这样能满足较大软组织的缺损修复,加上皮下的脂肪比较薄,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后不显臃肿,故而无需采取二期手术削除脂肪。④组织的代价小,皮瓣切取不会对重要神经血管产生损伤,加上供区比较隐蔽,患者及其家属都易于接受。⑤病灶的切除,以及皮瓣的移植与修复都在下肢处完成,手术的体位与麻醉方式选择方便,手术能同时两组进行,从而降低了手术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当然,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技术,即要充分做好肌皮穿支的保护,切勿对其造成损伤,因为肌皮穿支进入皮瓣之前其管径约为0.2 ~0.4 mm,而大约有2 cm 需要在股外侧肌内行走,故而容易被损伤[9]。
综上所述,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处理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值得借鉴。
[1] 吕先俊,乔永军,冯晓林,等.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494.
[2] 刘 涛.股前外游离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0):107.
[3] 林绍仪,刘金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全足皮肤套状撕脱伤[J].广东医学,2013,34(19):3005.
[4] 陈 武,黎忠文,袁华军,等.小腿及足部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5):505.
[5] 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等.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4.
[6] 马丙栋.交腿轴型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D].中南大学,2009.
[7] 酆 波,胡冬煦,张阳德,等.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6):625.
[8] 廖雪梅,雷春芳,韦平欧.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J].吉林医学.2011.32(28),6056.
[9] 靳小雷,滕 利,徐 军,等.游离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