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断及其治疗分析
2015-05-16张华操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红十字会急救中心湖北武当山442714
张华操 (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红十字会急救中心,湖北 武当山 442714)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该病由胰岛Langerhan 细胞增生发展而成,在全部胰腺肿瘤中约占2%~4%,其类型比较复杂,其中50%以上为恶性肿瘤[1]。本病按照激素分泌水平高度和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可将PET 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以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最为常见。本病经积极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但误诊率较高,易延误治疗[2]。因此,PET 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50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断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2013 年收治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50 例,均经手术及病理予以确诊。其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2 ~80 岁,平均(48.25±28.42)岁;其中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40 例(包括胰岛素瘤21 例,胃泌素瘤7例,胰高血糖素瘤7 例,血管活性肠肽瘤5 例),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10 例。
临床表现:本组50 例患者均表现出本病相关症候群,其中胰岛素瘤患者可见Wipple 三联症,并伴有自发性周期性发作意识障碍;胃泌素瘤患者普遍有上腹部疼痛,呈慢性、周期性与规律性;胰高血糖素瘤患者有迁延性皮损表现,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有水样腹泻、低钾血症等临床表现;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主要有上腹隐痛、腹胀、消瘦、腹部包块和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1.2 实验室检查:胰岛素瘤发作时血糖均<2.8 mmol/L,平均为(2.42±0.39)mmol/L;胃泌素瘤病例的空腹基础胃酸分泌均>25 mmol/h,平均(30.37±5.23)mmol/h;胰岛血糖素瘤病例的胰高血糖素均 >500 pmol/L,平均(702.18±188.62)pmol/L;活性肠肽瘤病例的空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均>20 pmol/L,平均(26.47±5.66)pmol/L。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例经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后有3 例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高于正常值,其他均无异常。
1.3 方法:本组50 例病例均行B 超和CT 检查,MRI 检查30例,DSA 检查15 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或探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B 超显示阳性例数为39 例,占78%;CT 显示阳性例数为28 例,占56%,B 超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病例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例)
2.2 本组病例的术中情况与病检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恶性率为12.5%,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中恶性率为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本组病例的术中情况与病检结果(例)
2.3 预后:术后40 例良性患者无瘤存活5 个月~21 年,10年生存率高达80.96%;10 例恶性患者因肿瘤转移复发死亡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2 例,生存时间为(4.82±3.36)年。
3 讨论
目前,胰腺内分泌腺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等遗传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抑癌基因的突变。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是指肿瘤所分泌的激素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综合征,而无内分泌紊乱症状或所分泌的激素无法确定性质者均属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目前,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综合征、血清激素水平和术前定位情况对本病进行诊断[4]。
通常来说,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所测定的激素血清水平可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作出定性诊断。本次研究认为,患者存在癫痫或精神病症状且疗效不佳时,除观察是否存在典型Wipple 三联症表现之外,如其胰岛素指数在0.3以上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组患者的敏感性为100%;如消化性溃疡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时,应结合检测其血清胃泌素水平看有无罹患胃泌素瘤的可能性;如患者有贫血、消瘦、前沿性皮损和糖尿病等表现应行胰岛血糖素检测以判断其是否患有胰高血糖素瘤;如患者存在持续性水样腹泻,同时机体水电解质失衡,且空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均>20 pmol/L,可诊断为血管活性肠肽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常有胀痛不适感,其术前定性诊断难度较大,可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5];本组患者有10 例经CT 检查显示其瘤体边界较清楚,血供丰富,直径相对较大,肿块实质为高密度灶。
临床实践证实,PET 可行手术切除治愈,其中肿瘤的准确定位是关键。在定位诊断方面,B 超、CT 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但设备性能和肿瘤大小会对定位诊断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6]。本次研究发现,B 超诊断PET 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P <0.05)。有文献报道,CT、MRI 和DSA等检查手段对于直径2 cm 以上的肿瘤诊断阳性率较高,但肿瘤直径不足1 cm 时则诊断阳性率较低[7]。因此,B 超是一种重要的前期普查手段。一般情况下,当患者无禁忌证时均应行手术探查,本组40 例良性患者10 年生存率高达80.96%,预后良好。目前,在本病的手术治疗方式上尚无明显进展,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病种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展,B 超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为根治PET 提供有效保障。另外,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腹腔镜切除瘤体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8]。
综上所述,了解和掌握PET 不同病种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表现,同时结合不同的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手段可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效果,而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1] 薛冀苏,幸思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74.
[2] 王宝胜,郝立亮,孙韶龙,等.胰腺内分泌肿瘤23 例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2):2756.
[3] 何 航,傅德良.胰腺内分泌肿瘤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9(2):41.
[4] 张嘉炜,孟翔凌,吴文涌,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10,50(50):53.
[5] 朱 磊,郝建朋,郭大伟,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断和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3):163.
[6] 刘尚龙,张太平,赵玉沛.胰腺内分泌肿瘤外科诊治现状及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0):1059.
[7] 张太平,徐建威.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9):613.
[8] 苏树炎.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