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后患者文化休克干预的效果研究
2015-05-16吴爱玲王小桃钟卉卉袁予川
吴爱玲 王小桃 钟卉卉 袁予川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可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在相近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形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大家集思广益、协力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应用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方法来解决和管理在现场工作中所发生的课题以及问题,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品管模式[1]。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又可以译为文化震惊或者文化震撼,是美国的人类学家Kalervo Oberg在1958年提出来的概念,指当一个人进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的时候,因为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所有的社会交流手段和交流符号,指使产生一系列疑惑、迷失、排除、恐惧的精神紧张综合征[2]。继而引发患者生理反应的变化,严重影响手术预后。2012年本科开展了以干预外科患者手术后文化休克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三年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降低了医疗纠纷风险,为本院提升了服务形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考相关资料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估表(SAS)[3],采用调查问卷、SAS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出现了文化休克及其类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来源地、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临床表现等。筛选出本科自2012年以来具有文化休克现象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70岁;平均(45.6±3.4)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平均(43.2±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给予特殊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组成人员 由护士长负责前期收集品管圈活动的相关资料,组织本科室的全体成员一同学习有关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理论体系,包括品管圈定义、实施目的、活动原则、活动意义、活动的特点以及具体实施办法。由科室护理人员通过自动报名的形式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本科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共有14人积极参加,平均年龄35.62岁,包括护士长1名、护理骨干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通过投票选举选出1名品管圈圈长,负责协调整个品管圈的活动,并投票选出文秘和督导员各1名[4]。
1.2.2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主题 召开品管圈活动会议,小组成员就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定以“减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为品管圈的主题,集体讨论选择圈名为“天使之圈”,圈明的含义:以守护天使的优质护理,陪伴患者的左右,为患者挡风遮雨,减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
1.2.3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12月,品管圈活动小组会每1周召开1次。根据小组的活动步骤绘制出计划表,包括:制定活动目标、活动理论学习、具体实施工作、总结以往经验、分析成因、讨论结果、分配各成员活动任务,经过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并通过。圈长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积极接受有效成果,并采纳成员的不同意见[5]。
1.2.4 品管圈活动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对于第一次入院的外科患者,医院的各个环境都很陌生,护士应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入院介绍,让患者充分地熟悉和了解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各规章制度、医院病室周围的环境[6];注意用水、用电、防盗等安全知识,完成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测量工作并且做好记录,完善入院护理评估,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指导良好的生活作息,给予卫生处置,指导饮食,进行心理、舒适护理,协助患者完成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正确地留取化验的标本,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及二便情况,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沮丧、焦虑、孤独、绝望等心理[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观察比较。(1)文化休克消除情况:包括对文化休克患者沮丧、焦虑、恐惧、绝望的消除;(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采用笔者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根据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包括文化休克患者术后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分别为28.0%、22.0%、12.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66.0%、38.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00、19.010、9.013、6.061,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经干预后,患者出院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3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000,P<0.05)。
2.3 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比较 经干预后,试验组的术后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近些年来,品管圈活动模式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地医院广泛的开展,取得了肯定效果,我国也在积极地推行中获得了很大成效[9]。外科手术患者的文化休克因病而异并且因人而异,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价,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宗教、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疾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状态、患者的护理需求等,对患者的文化休克准确评估,抓住细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文化休克的痛苦。由于患者缺乏手术知识,容易在手术后产生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心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探究患者的心理水平,减轻患者消极的不良心理状态,向患者讲明关于围手术期的相关事宜,取得患者积极的配合,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减少文化休克的发生[10]。对于需要改善的措施需要反馈至小组的活动计划并进行修正,对于在护理外科手术后文化休克患者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需要反馈到品管圈活动小组会进行讨论。李琳凤[11]通过文献回顾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取得的效果,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技术操作,得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且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临床效果满意,为本研究将品管圈应用于外科手术提高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分别为28.0%、22.0%、12.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66.0%、38.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00、19.010、9.013、6.061,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改善,干预后试验组沮丧、焦虑、恐惧与绝望人数比干预前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有显著降低,说明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文化休克有一定的自我改善,但经过品管圈的护理措施之后,患者文化休克消除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力证明了文化休克的作用。经过干预后,患者出院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3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000,P<0.05),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品管圈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的文化休克有积极治疗作用,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出院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护理质量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试验组落实例数分别为术后护理49例、晨间护理47例、晚间护理48例、饮食护理49例、排泄护理47例、卧位护理46例、舒适护理47例、安全管理49例;对照组落实例数分别为术后护理33例、晨间护理37例、晚间护理35例、饮食护理36例、排泄护理37例、卧位护理37例、舒适护理32例、安全管理33例;试验组文化休克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经过品管圈护理干预活动,不仅对患者的文化休克及护理质量有提升作用,同时对提高医院对护理工作的整体管理也有不可小视的作用[12]。唐洪钦等[4]经过大量临床研究,探讨了品管圈管理模式在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的活动计划,对外科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外科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及基础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力证明了本临床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小组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能够在外科手术后的文化休克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减低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调动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服务水平和积极性[13]。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文化休克的痛苦[14],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因此,品管圈护理模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借鉴与推广。
[1]梁青,杨柠.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管中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95-97.
[2]孙娜,郭海燕,彭幼清,等.多元文化护理在ICU患者文化休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43-44.
[3]方曙静,刘梅,许勤,等.品管圈在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299-301.
[4]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外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5]昌子艳,贾思锋,刘君,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2):20-22.
[6]孟爱荣,闫凤.手术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80-82.
[7]梁爱琼,罗林,颜涛,等.品管圈在提高分级护理巡视合格率中的实践和体会[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1):1142-1144.
[8]林燕,张春燕,林海茹,等.“品管圈”在外科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改进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116-1117.
[9]许晨耘.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7.
[10]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11]李琳凤.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4.
[12]林喜爱,高金姣,徐秋英,等.品质管理圈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中心按铃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07-108.
[13]刘肖.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13-115.
[14]严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探视规范性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1):1832-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