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峡古镇旅游开发路径探析
2015-05-16张涛
张 涛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1.引言
“十二五”以来,全国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优化,旅游产业,尤其是以人文景观为代表的古镇旅游得益于人民大众旅游消费需求扩张,获得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寻趣、洗涤心灵的最佳去处。重庆具有丰富的古镇资源,居全国前列。古镇旅游开发有助于传承和开发民族文化;有助于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互融互通;有助于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的空间功能布局,对拉动城市消费需求,引领经济新增长意义重大。金刀峡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两支余脉之间,距主城中心75公里,景致恬淡古旧,依山傍水,幢幢青瓦木屋错落有致,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之美,吊脚楼、古戏台、禹王庙等建筑特色鲜明,传统民俗独具韵味。
2.调研方式与调研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年1月对金刀峡镇游客和居民商户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重点收集古镇公共基础设施、建筑景观、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等信息 (如表1)。此外,通过与古镇管理单位和民间文化组织座谈,所取得的部分古镇经济社会数据、规划资料和研究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材料。
表1 金刀峡古镇旅游形象调查统计结果 (N=92)
3.金刀峡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基础设施较差,游客承载力不足。金刀峡镇道路基础设施不足,直达和换乘公共交通班线规划不合理,缺少自驾游的停车位。此外,游客和居民都反映古镇公共基础设施数量和覆盖面不足,体现在公共厕所少,垃圾桶配备不足,消防设施缺失,环卫保洁工作不到位等。
(2)古建筑残破,建筑风格未能延续。古镇老街建筑因缺乏保护和修葺,多处建筑古迹损耗严重危房成片。新镇延河而建,采用钢筋混泥土替代巴渝传统木质建筑,并逐步蚕食古镇规模,新旧场镇两种建筑风格形成强烈反差。
(3)城市文化冲击,古镇民俗文化逐渐湮灭。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推进,古镇生产方式变迁,人口老龄化结构突出,原有的产业模式和文化传承方式难以为继,城市文化驱逐古镇文化元素现象明显。此外,古镇民间文化组织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也是古镇主题文化逐渐湮灭的重要原因。
(4)资源丰富,旅游开发不足。金刀峡镇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其中,偏岩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宗教文化。金刀峡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景色秀丽,清幽宜人。金刀峡镇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步开发的优势条件,但却尚未形成古镇-风景旅游融合开发的机制。
4.金刀峡古镇旅游开发建议
(1)加强古镇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公共资源配备。加强金刀峡镇交通道路建设,完善金刀峡古镇与城市中心和金刀峡风景区的交通班线,增加古镇停车位;健全古镇的公共配套服务,加快古镇医疗、环卫、水电气、电信与城市的互融互通工程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古镇消防设施和环卫设施的投放。
(2)以古镇的资源优势为基础,科学定位古镇发展方向。
金刀峡古镇处于环城市边缘带上,具有近城市中心、低地租和低旅游成本优势。其旅游开发应突出深厚的人文历史积累和别样的古韵建筑风格。加强与金刀峡风景区和周边度假旅游区的资源互补。突出古镇人文生活、自然生态、乡土特色,迎合城市游客观光、休憩、消费的需求。
(3)引入公私合营开发模式,推进古镇文化资源产业化。
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发挥PPP模式在古镇旅游开发和产业配套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引进有资质的企业加入古镇保护开发队伍。鼓励古镇传统民间文化元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发挥文化企业对古镇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开发,实现文化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变,使古镇保护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4)加强古镇与周边景区融合,打造古镇景区文化旅游线路。金刀峡古镇旅游开发既要建立一体化的食、住、游、购、娱产业链条,还需格外加强与周边景区融合发展。建议打偏岩古镇、金刀峡风景区和北温泉休闲度假区一体化旅游线路,同时加强古镇旅游产业与影视、会展、高端会议和休闲地产的融合发展,发挥古镇旅游的范围经济。
(5)发挥古镇民间文化组织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以退休人员为主体的古镇民间文化组织已成为古镇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力军。地方文化部门要加快对古镇资源登记造册,梳理古镇文化脉络。加强对古镇民间文化组织的重视,在资金和场地上给予支持,调动古镇民间组织 (艺人)的积极性。同时,重点筹备古镇特色节庆文化项目,打造古镇品牌主题活动。
(6)完善古镇旅游开发监管制度,警惕权利寻租。建立古镇综合管理职能机构,避免古镇因管理缺位导致的“公地悲剧”,以及多头管理导致的“反公地悲剧”。建立古镇居民自治组织,强化古镇居民权力,保障居民的财产权益。完善政策立法,将科学有效的古镇权益让渡机制、利润分配方案和企业招投标方案上升到法律高度,依靠法治来避免人治导致的权利寻租问题。
[1]毛长义,张述林,田万顷.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 (村)旅游驱动模式探讨——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05:71-77.
[2]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6:52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