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更聪明的智慧教育
2015-05-15
对话嘉宾:
张义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某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教育总监,现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各一年。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教材3部。专著《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研项目“电脑游戏与青少年发展”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学习科学与技术;面向企业的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对话嘉宾:
王爱胜: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特级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山东省教育厅新课程培训专家,山东省信息技术教材主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蓝调解码专栏主持人,国培信息技术专家。
对话信息技术教育专家
智慧教室简介:
智慧教室是一种促进教与学融合机会的技术加强课堂。该课堂整合了一系列的学习技术,包括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它是一种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
王爱胜:我们正处在教育流行风口
张教授,您好,去年9月份,我去南京参观并学习了您的智慧教室,并参与了您所建团队的研讨活动,在研讨中我对深度思维等教育观念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基于智慧教育的一些理想,我在上学期组织了有关智慧教育的各科实验课,并在本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在改版教材中,我也正在把这些思想落实下去。今天,我想结合智慧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与您交流一下。
张教授,您认为我们的教育现在面对各种教育流行风之际,在风口能否飞起来?为什么?
张义兵:辨析教育理念流行的形式主义
我觉得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从改革开放开始,各种教育理论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及至今日,似乎国外昨天提出的一个理论,今天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教育界的流行语。其中,尤以教育技术方面为甚!如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工作者,乃至政府官员,很快就加入了信息时代教育流行语的大合唱。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种流行,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帮助我们更快地加入到世界性的变革中来,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冲击……
从消极的方面看,这种流行的背后,隐含的是我们不求甚解的传说、盲目跟风的投入,出现类似各级各类学校都去建资源库、全体教师都去做微课等各种怪异的现象。
其实质是,我们不去反思与改革原有的弊端,而是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新技术上,或者是以不断翻新的概念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掩饰存在的问题……结果所流行的东西必然是不长久的。
有国外同行认为,中国不缺新概念,很多概念在中国比在欧美国家都流行,但是中国缺改革的实践……
王爱胜:智慧教育与“解题”教育的区别
张教授,您已经尝试了智慧教室的教学应用,即这种触及人心灵和大脑本质的教育。您认为智慧教育与传统的以“解题”为主的教育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其最直接的活动形式又是什么?
张义兵: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教育的区别
这种区别其实是不同理念、不同思想的差别,是工业时代教学与信息时代教学的差别。不能说传统的工业时代的教学一点智慧都没有,但是可以说信息时代的教学应该更有智慧。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观不同,即预成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差别,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习社区的不同生成的。第二,师生观不同,是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差别,智慧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及其社区活动。第三,教学观不同,是传递式教学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差别。第四,教学评价差异,是注重结果性评价与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差异。
智慧教室注重个人、小组、班级的不同层面的知识建构,是在管理系统支持下,个人终端、小组终端、班级终端等多种技术支持下真正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我们做的实践首先是进行多学科整合,如科学、技术、社会(STS),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其次是回归日常生活,重构课程内容,如身边的交通研究、超市研究、动植物养殖研究等;再者是打破学科界限,把阅读、写作、计算等基本素养的培养结合到活动中来,在实践中进行德育。
王爱胜:智慧来源于求真
通过对张教授的智慧教室的考察与学习,我总结出了几条对自己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思想:首先,有了智慧教育,学习的内容将变得不再是主角,教学方式的追求不再是追风的被动。我们可以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关键是要有思维的深度。其次,智慧教育是开启孩子成长心智的教育,在思维、实践中让孩子的脑、手等能够真正地、多元智能地发展,其特征是真做、真想。再次,智慧教育是需要一定的方式,借助技术总体设计与阶段实施的。最后,智慧教育关注的是每一个个体的心灵与大众活动的契机。
从智慧教育的层面看,对于一篇初中或高中的英语文章或者模块,张教授您认为怎样学习是有效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想脱离教材,您对此的观念是怎样的呢?
张义兵:打破教材,回归课标
首先,我觉得要明确教学目标,智慧教育并非是简单的“头脑风暴”教学,更不是脱离教学目标的盲目活动,只是我们需要打破工业时代“教学大纲”式的机械目标。因此,这个目标需要回到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换句话说,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限定的内容或中、高考的某些机械题目。
那么,这样看来,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学的参考,可以进行取舍。例如,对于作文、阅读教学,我们采取的是建构性教学,学生在构思、初稿、修改的过程中要持续地运用终端在教学平台上提交作品,并参与同学的面对面或在线讨论。在智慧教室里,小组成员之间深度讨论,进而全班建构。这些活动会导向有关词汇、语法、构思、选材、修辞等多方面的持续建构,从而形成班级、社区知识。从实践来看,虽然我们削减了教材任务的数量,如完成作文篇目的数量只有原来的一半,但是留下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而,提高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提高得也很快。
王爱胜:真实的实践
您认为真正实践的学习应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我们面对一个“U盘”的知识或技术,应怎样引导学生围绕它来学习?
张义兵:实践的深度
我们做过的一个初中教学实践是这样的:
情境创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未做准备的情况下,一上课教师就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手里的存储设备放在课桌上,如U盘、手机、MP3等。然后4个人为一个小组,对设备进行分类,每位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歌曲是如何进入存储设备里的,如何提取出来的……),进而讨论可能的假设(如声音可能是按照一定格式放在存储设备的某个位置……)。
观点的可视化,引导学生把上述讨论总结后写在教学平台自己的空间里,展开多元化的讨论,形成自己研究的问题,如人类信息存储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未来的存储设备会是什么样的、我自己设计的存储设备,等等。
知识建构,教师要求各小组建构出自己的问题体系,并组织各小组汇报、归纳出班级的知识体系。
融入过程的评价,采用多主体评价,个体、小组、班级的活动。
经过数周的教学,最终生成的是有关信息存储技术的理论体系或者是作品,因此,许多新概念,如“云存储”等思想也必然成为初中生都有一定深度认识的内容。
王爱胜:技术的作用
您认为在总体设计与实施智慧教育,技术应起什么作用?或者说,技术如何才能不抢风头,丢失价值。比如,在线学习、微课、翻转等。
张义兵:无思想的技术即无价值
技术是“人的延伸”,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没有思想的技术运用多数是盲目的没有价值的,如现在很多中小学动员教师大规模地搞“微课”。在现代教学中,即便没有信息技术的参与,我们照样可以运用符合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创新学习,当然,创新学习的手段与方法会有一些局限。而有了技术的支持,创新学习则会更有效,在获取、加工、表达信息中,在持续性支持深度学习中,挖掘高级思维能力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王爱胜:两端学生的面对
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策略都可能会从某些方面获得更多提高教育质量的契机。对智慧教育来说,如何面对学生个体,尤其是“两端点”教学,优秀的特长生如何面对?而起点低的学生又如何面对?
张义兵:“齐步走”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理论。在技术支持下,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都是能够实现的。
例如,我们在数学练习中采取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学生运用学习终端进行类似闯关的练习,两端的学生都会有发展,起点再低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起点,也必然有发展的空间。班级上课制所进行的“齐步走”的教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个性化关注每位学生”是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做到的,也是每位教师应该发展的方向。
王爱胜:不沦为学习的机器
非常感谢张教授给我们一些教育本质的思考和实践的指导。我从上学期开始,也一直致力于教师、学生个体化创新组织。为此,进行了第一轮的高品质“同课异构”,旨在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我想如果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甚至每一节课堂,我们都去寻找“价值”,寻求“自我”,我们的教育本体——教师与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慧,而不是沦为学习的机器。
每一个人都在受大众教育,但是每一个人都不应让 “大众化的流行风”限制了思维的空间,要有自我才有深度是吧?
张义兵:概括本质的教育观念
智慧教育并非是高不可攀的高深理论,更没有什么玄而又玄的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其本质在于敢于走向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创新性等概念下的高级思维能力为根本目标,其结果是培育出信息时代的健全的人。智慧教育不是简单的不要考试,而是反对机械的工业时代的教学,特别是简单的应试教育。在高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学生相对于自己的过去而言,应对当前逐步导向创新学习的中考高考等也将不会是多么“难”的事情,因为深度学习的经验将更容易帮助他们解决浅层学习的问题,智慧教育所带给学生的也将包括成功的考试成绩。
王爱胜:让学生更聪明是我们最有爱的教育目标
通过与张教授的讨论,更深度地了解到最有爱的教育应是培养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对世界、对科学、对文化都更有思维地去认识,产生更有益终身的技能。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成为知识甚至是无用知识的奴隶。
再次感谢张教授与您的团队默默的努力,期待再次去亲身体验分享您的教育改革。最后,张教授能否提供一份相对完整的智慧教室的设计思路与我们分享?
张义兵:基于电子书包的分层次练习设计
推荐给大家我们团队成员宋贤利老师的《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学分层次练习设计》,供大家体验智慧教育是如何权衡群体与个体实施教育的。
智慧教室:数学分层次练习设计
宋贤利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曾经访谈家长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时,其中有一道题目叫做“如果把数学比作一种水果,你认为哪一种水果比较合适”。
想了很久,大家似乎找不出有哪一种水果比较贴合数学的学习,忽然一位家长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特别认同的观点,她认为“数学学习就像是吃榴莲,喜欢吃的人感觉香甜可口,不喜欢吃的人闻到它的味道就觉得难受”。
这不但是家长对于数学学习的真实感受,还反映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性问题,而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及自身的精力问题,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只能关注班级整体的进度和水平,对于起点低的学生通常会让他们反复操练习题以得到最后的“正确答案”;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会因为得不到适合他们水平的学习材料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等等。那么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在解决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1.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起点
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取平均值,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层次,高起点的学生分数在80分以上,低起点的学生取值为60分以下,两者之间的为中等起点的学生。
2.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录入学习平台的“题库”系统
将相关知识点根据复杂度以及是否需要解题技巧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然后将题目按照“题型”“单元”“科目”“年级”“难度等级”等选项录入到题库系统中,而录入题库的题目会永久存储在题库系统中,这样不仅增加了题目的重复利用率,也方便教师随时将自己发现或者改编的题目录入题库,从而使得学习资源得到更新。
3.设置闯关练习,提高趣味性,增加参与性
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事物、建立数学模型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任何一个学习平台通常具有巨大的数据库支持,在实施分层练习方面,我们设计了不同的闯关练习,难度等级呈阶梯状上升,每个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要进行的闯关目标。
在闯关练习设计方面,将每一关设计两个平行的方案,如A1、A2,如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A1,则可以进行B1关,如果失败则会跳转到A2继续训练,直到顺利通过,依次类推,直到能完成最终的目标,这样就需要学生首先要牢固基础知识点,然后逐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数学高级思维能力
①分小组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才能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摆脱“学得快、忘得快”的怪圈,但是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学习更能从同伴中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成员身上具有自己的任务,都要对小组的荣誉负责,对个人的学习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②建立错题集,进行反思总结,促进学生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闯关训练中,错题集作为保存错题的仓库,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宝贵资源,通过查看错题,学生先进行错题分析归类,如公式错误、书写不规范、粗心马虎等,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全班共同总结经验,这样通过个人建构、小组建构、班级建构不断提高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运用技术手段设计数学课的分层练习,目的不仅是让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它还在于培养和发展学习的数学高级思维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对话印象
身边的张义兵教授
张义兵教授,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少壮派专家,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专家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之初,我有幸认识了张教授,并得到了很多学术关键问题的指导与点拨。作为一线青年教师,这是我能够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他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大哥式的宽厚、担当并且细致、周到。
第一,治学严谨,对细节问题思考得特别缜密。这与张教授从事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身份非常符合。他的做事风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顶设计,逐步求精。
第二,学术思维开放,对新事物具有前瞻视角。张教授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及丰富的国外访问学者经验,在技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方面具有前沿的视点。他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张教授身上,我们学习到很多,最重要就是严谨和开放的辩证统一思维,即以客观心分析客观事,走大趋势之路,不用主观心跟主观风,尽显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智慧的张义兵教授
张义兵教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智慧。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首先就要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与张教授交流时,他会涉及各种文化,而且对问题本质、形成、利害的探讨都会遵循一定的方法。特别是去年秋天,我去南京学习张教授的智慧教育,深受启发。这次学习校准了我的思维方式,基于智慧教育的“深度思维”成为了我追求的方向。
2014~2015年在本地以及济南、淄博交流活动中,我也广泛宣传以“深度思维”来考虑我们的工作:用智慧去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让我们的朋友、教师、同事、学生都变得更有智慧;用智慧去发展自己、创造未来。这也是从分内的工作中去寻求一种社会价值:智慧公益。
站在各种的风口,我们不能死死地被动得飘着飞。我们需要拥有智慧翅膀,自主地飞翔。我们会从广袤的大地到寥廓的天空,放开眼光,深度思维,求真而做,让一切都变得更有深度。
——王爱胜